特立獨行的秦武王,本來文武雙全,卻因舉鼎而死被嘲笑了千年

荒郊野史 發佈 2020-09-03T03:55:25+00:00

有的人說他是一個主張武力的野蠻人,也有的人說幸好他早早地就死了。否則秦昭襄王就不能掌權,讓後來秦始皇掃六合統一天下了。

在現在的很多電視劇和文章里都傾向於把秦武王描繪成一個野蠻人。他喜歡和別人打架。任用的官員都是他看得上的武將,也就是莽夫之輩。就連他生命的終結,也是在文武百官的面前,扛鼎力竭而亡。有的人說他是一個主張武力的野蠻人,也有的人說幸好他早早地就死了。否則秦昭襄王就不能掌權,讓後來秦始皇掃六合統一天下了。

雖說他死的有點憋屈,是以一個典型的無謀的莽夫的形象死去的,但是不可否認,在他繼位的期間,他的治國水平還是很高的,拉高了秦國的國力,為後來的秦始皇的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而這些也都與他的大智若愚相當離不開。

秦惠文王去世之後,由於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因,秦武王嬴盪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帝。正如他的名號一樣,秦武王,一個武字就代表了他的一生。他身強體壯,別人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他氣力冠世,英武有力,身形魁梧。典型的武將外表,但是與滿腦子肌肉的其他人不同,他粗中有細,和關羽一樣,是一位有為的國君。

第一,在他剛開始登基的時候,因為官員都還是前朝的,前朝的許多鬥爭都還沒有結束,而且他的兄弟也都還在覬覦他的皇位,這就導致了國內其實並不太平,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然而,秦武王迅速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周圍的國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使他們無法利用秦國新王的初期政局不穩的時候偷襲。例如,他大力推進與齊國之間的聯繫,這樣子阻礙了韓國和魏國兩國之間的聯合。並派出了樗里疾與韓國的使節一起參加娛樂項目。這樣一來,秦國的周邊的國家就穩定下來了。這手縱橫捭闔,欲擒故縱,實在是太妙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國家的滅亡的問題。

如果這樣子都算是愚昧之人的話,那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坐上皇帝這個位置了。

其次,他還喜歡打破成規。換成現在來說的話就是,他喜歡創新。在那個時候,每個國家的朝廷里都有一個很大的官位這個官位被別人稱為「相國」。但是,這可是秦武王,他可是與眾不同的典範,於是他大手一揮,取消了延續了百年的相國制度,自己又興建了一個制度,這就是流傳了將近1800年,一直到封建帝國結束了的制度——宰相制。他找了兩個人分別來當左右宰相,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

而這套行政效率為後來的秦始皇任用商鞅來進行變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基礎。不可謂不是偉大的創新。

可是再多偉大,他也是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這成了他一輩子的污點,以至於在後世被人們給當做笑料,那就是他舉鼎而死。

舉鼎在古代並不是什麼離奇的事,西楚霸王項羽也通過舉鼎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可惜的就是,他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每一次舉辦舉鼎活動的時候,他都去和武將們一起參加,畢竟誰叫他天生神力呢?而且這樣子還能打近他和武將之間的距離,讓武將更加信任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秦武王在位的時候,國泰民安,屢戰屢勝,拓展了自己的疆土。

舉鼎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還能招攬賢士,打近關係,還可以震懾天下,保護自己的統治,一石多鳥啊。但是,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一個特別重的鼎,在場的所有人都舉不起來,他身邊的大臣都勸他不要嘗試,這超出了他的極限,但是他很倔強,這樣子怎麼凸顯得出我皇帝的英姿呢?於是他用盡平生氣力將鼎舉了起來。只可惜在走路的時候,鼎掉了下來,砸到了腳,到了半夜,他流血而死。

一代明君,就這麼憋屈地死了,這讓後人得以以此來羞辱他,認為他無腦。但是,我們要就事論事,無論如何他還是一個英勇的,文武雙全的有為皇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