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區:織好山川「綠被子」鼓起百姓「錢袋子」

玩轉榆林 發佈 2020-09-04T17:40:16+00:00

這一切,得益於38萬橫山兒女數十年征沙治水的決心,得益於區委、區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得益於橫山把實施經濟與生態並重、增綠與增收兼顧的綠化戰略。

連綿黃土坡,層巒疊嶂,滿目蒼翠;悠悠無定河,沃野千頃,風光秀麗;層層疊疊的寬幅梯田,星羅棋布,蓬勃發展。如今的橫山,千山披彩,萬壑疊翠,天藍水清……這一切,得益於38萬橫山兒女數十年征沙治水的決心,得益於區委、區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得益於橫山把實施經濟與生態並重、增綠與增收兼顧的綠化戰略。

全民動員植綠 人進沙退

橫山區位於陝西省西北部,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的接壤處。這裡曾是西夏王國的締造者李元昊的故鄉,這裡也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生身之地,這裡更是漢武帝屯兵蓄銳的牧馬場。兩千年前,這裡曾經「沃野千里,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然而歷經千年戰火洗禮和人為墾殖,到明清時期,這裡已是「四望黃沙,不產五穀」的不毛之地。橫山境內地貌以蘆河、無定河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約占全區總面積的32.3%;南部為丘陵溝壑區,約占總面積的51.3%;中部為蘆河、無定河等河谷川地,約占總面積的16.4%。沙區集中分布在無定河以北、蘆河以西。建國前,全區森林覆蓋率僅為0.4%,流動沙丘連綿起伏,一望無際,流沙埋壓農田、道路、村莊的現象時有發生。建國後,橫山人民依照「南治土,北治沙,中治水」的部署開展治沙造林運動,一片片流沙得到初步治理,風沙肆虐、沙進人退的狀況逐步緩減。改革開放以後,橫山加快治沙步伐,到20世紀80年代,植被覆蓋率達到20%左右。1998年,橫山被列為國家生態環境重點縣,從此,林業投資力度加大,先後實施天然林防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綠色通道、全民義務植樹等工程。2009年,全區造林保存面積達210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32.3%。數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橫山兒女堅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植樹造林,憑著誓將沙漠變綠洲的決心,實現了「人進沙退」的大逆轉。

驅車駛入橫山,道路兩旁「綠色走廊」如影相隨,常綠樹種與景觀樹木錯落搭配,自成風景;公園裡,綠地與水池交相輝映,草木豐隆,萬紫千紅。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立足長遠,結合實際,以「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由近及遠,注重實效」為原則,確定了全區防沙治沙工作的總體規劃。以長城沿線及沙區道路為框架,向兩側擴展,形成多條綠色林帶;以加快城鎮綠化步伐、改善城鎮氣候為目的,優先安排城鎮周圍的荒沙荒山進行較高標準的綠化;以治理沙塵源頭為重點,向沙漠開戰,下大力氣啃掉多年來的「硬骨頭」——沙漠裸露地段。從2012年起,橫山區大力實施樟子松基地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綠化、大沙遠沙飛播造林、河流渠道農田林網綠化、城鄉綠化、環榆林城防護林帶建設、林業產業建設、能源企業綠化等「八大綠化工程」,形成了綠色林帶相互連接、小城鎮綠化點星羅棋布、沙塵源頭重點治理的點、線、面結合的治理格局。在全面推進的同時,對重點治理區重點投資、重點實施。面上造林栽植灌木適當減少投資,點上喬灌草結合、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混交,適當加大投資。對於相對集中的鄉鎮重點抓結合部造林,既集中連片形成了規模,又照顧到了各鄉鎮之間的項目平衡,起到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2011年以來,全區共完成人工造林15.5萬畝,飛播造林7.5萬畝,封山育林8.99萬畝。現有林地面積2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6%,比建國初期提高了33.2個百分點。

重點工程興綠 逐綠得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數載汗水林成海,人勤山青滿眼綠。林業建設始終是橫山一道靚麗風景,綠色的接力一代傳承一代。區委、區政府高瞻遠矚,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以「四個一」工程為抓手,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堅持「生態經濟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山水城林相融、城市與農村互動」的生態建設新模式,濃墨重彩地譜寫出一曲生態建設新篇章。橫山人數十年播撒綠色的執著,也贏得了「國家生態建設重點縣」、「全國樟子松造林示範縣」、「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集體」的美譽,為全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貢獻了積極力量。

在橫山增加綠色版圖的過程中,樟子松當立頭功。它和紫穗槐組成混交林,成為橫山人圍剿黃色的最穩固的綠色版塊。雷龍灣樟子松造林示範區是全區最大的一個樟子松集中實施區,累計栽植樟子松324.4萬株,造林面積6.8萬畝,目前,該示範區內流沙已達到固定或半固定,喬灌草種群關係穩定,樟子松已鬱閉成林;陝西無定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遼闊,風光秀麗,水草豐盈,景色宜人,景觀隨季節變化呈現的千姿百態,塞上江南盡顯本色,展現出了一幅美妙的畫卷;橫山區臭柏自然保護區多年來在林業人堅持不懈加強保護下,這片天然林得到很好的生存和繁殖,已成為橫山森林版圖上的一個綠色標誌,2001年被劃為市級自然保護區,現正在申請省級自然保護區;白界萬畝森林公園地處橫山區白界鎮,距榆林市開發區約15公里,公園規劃區域面積3.8萬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如今,最早栽植的樟子松樹高達6米、胸徑15厘米左右,林內沙地已經全部固定,形成了3萬多畝喬灌結合、樹種多樣、四季常青、群落穩定的森林景觀,各種鳥類、野雞、山雞和野兔隨處可見……園內常年空氣清新,萬木崢嶸,環境幽靜,景觀獨特,是榆林周邊少有的康養、靜心之地;王坪萬畝生態工程聯3鎮8個行政村,該示範區規劃治理總面積30000多畝,基本完工……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人工造林96.46萬畝,建成萬畝以上的點5個,千畝以上的點40多個,成為沙地生態建設的亮點。

樟子松、臭柏、紫穗槐、沙打旺……橫山林業人用它們在毛烏素沙漠的南緣締造了一個沙漠治理的奇蹟。經過各個階段的治理,昔日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流動沙丘,如今沙漠綠洲相間分布;過去百畝、千畝的小片林,已連接成萬畝或十萬畝以上的大片林,沙區喬、灌、草,帶、片、網相結合的生物防護體系已初具規模,使60多萬畝農田、1000多公里道路、230多個村莊得到有效保護;境內河流含沙量逐漸下降,揚沙天氣逐年減少,沙區多年不見的野生動物又頻繁出沒,生態效益明顯。

林業產業護綠 點綠成金

培育生態林,築牢橫山大地的綠色屏障;栽下經濟林,建起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民以食為天,在「綠」底色上做「生態+」的大文章,真正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時空隧道,橫山林業人堅持「兩手抓」,既要織好山川秀美的「綠被子」,也要鼓起百姓致富的「錢袋子」,確保林業精準扶貧工作穩得住、能增收、可致富,確保在一個戰場上打贏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橫山區不僅在貧困村積極落實林業項目,支持貧困村發展,還通過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創新生態扶貧方式增綠增收。一是把治沙造林與扶貧重點工程結合起來。在不減少實施面積,不降低造林標準,不重複投資的前提下,實行項目捆綁、資金整合,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投資標準,統一組織施工、統一質量要求。二是把造林工程與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區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典型示範、幹部蹲點、政策引導、扶持傾斜的辦法,共完成造林12000畝,道路綠化20公里。三是把治沙造林與封禁管護結合起來。在1998年實行封山禁牧的基礎上,制定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成立封山禁牧領導小組和封山禁牧督查隊,確保了全區造林成果。四是把治沙造林與發展畜牧業結合起來。在工程規劃中,把工程建設同舍飼養羊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儘量多設計一些喬、灌、草混交林,在灌木選擇上多栽一些紫穗槐、桑樹等可作飼料的樹種,積極培育草源、發展羊產業,走出了一條林牧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為全區封山禁牧、舍飼養羊提供了保證。目前,全區人工種草保存面積120萬畝,林業扶持養羊專業戶180戶,發展養羊專業村26個、養羊專業戶1260戶,全區羊子存欄數由禁牧前的20萬隻提高到202.4多萬隻,羊產業已成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五是產業扶貧與精準幫扶相結合,對全區93個貧困村進行綠化美化,實施生態效益補償扶貧、退耕還林工程扶貧、生態公益崗位就業扶貧等,全區18個鄉鎮、辦事處的生態效益補償金都通過「一卡通」方式足額兌現到農戶手中,2016年至2019年全區共聘用護林員396名。

造林成果有效地促進了沙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林副產品滿足了沙區群眾的多種需要,並成為其創收的主要來源,山地蘋果、核桃、大扁杏等品牌叫響;檸條、沙打旺、花棒、踏郎、紫穗槐等林木種子年產達420多萬公斤,遠銷「三北」地區十幾個省、區,年均銷售額4000多萬元;實行封山禁牧舍飼養羊後,沙區栽種的紫穗槐、花棒、踏朗、沙打旺已成為養殖業的主要飼草來源,養殖收入占到沙區農民總收入的70%以上,不少農民通過設施養羊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水稻生產得到較快發展,全區有稻田5萬畝,全部分布在沙區,年產水稻2000多萬斤;在加大沙區治理力度的同時,地下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等逐年加快,沙區已成為該區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沙區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廣大群眾生活走上富裕,從而更進一步認識到治沙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為沙地的進一步治理和開發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盛夏時節,走在綠色環繞的高標準寬幅梯田裡,阡陌縱橫,層層疊疊,山地蘋果,葡萄、大紅袍桃、各類中草藥長勢喜人,田間小道縱橫交錯,滴灌設施四通八達,一派盎然生機;百萬株樟子松鬱鬱蔥蔥,扼大漠鎖風沙,舒捲著錦繡畫卷;南部千山披彩,萬壑疊翠,林豐草茂,綠意盎然;無定河濕地綠野千頃,草長鶯飛,風光迤邐,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綠色已成為大美橫山的主色調。

來源:橫山宣傳

本期編輯 拓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