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御史三疏動天下,為何慘遭康熙棄用多劫難?

以禮觀書 發佈 2020-09-04T10:43:53+00:00

皇太極在品級上有厚薄,規定滿員一品,漢員二品,但在權限上規定: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縱侵害皇上,貪酷不法,無禮妄行者,都察院都可以直言無隱。

向敬之

1

崇德元年(1636)五月,新稱帝的皇太極設都察院,採取富有民族特色的滿漢復官制,長官為滿漢左都御史。皇太極在品級上有厚薄,規定滿員一品,漢員二品,但在權限上規定: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縱侵害皇上,貪酷不法,無禮妄行者,都察院都可以直言無隱。即所奏涉虛也不坐罪;倘知情蒙蔽則以誤國論處。

皇太極幹這樣一件政治改革,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徹底解決即汗位以來的「國人朝見,上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受」(《清太宗實錄》卷十三)的權力僵局。他不想自己「雖有一汗之虛名,實無異正黃旗一貝勒也」(《天聰朝臣工奏議》卷上),故在天聰年間採取形形色色的手段削弱三大貝勒勢力,終結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隨即將唯汗為尊的集權統治推向皇帝獨專的清朝皇權建制。

為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他要進一步限制親王貝勒大臣權力,維護皇帝權威,都察院應運而生,就是以一項強有力的監察制度督察臣下。

都察院肩負了監察、彈劾及建議的多項大權。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忠職守,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參預朝廷大議。


康熙將鰲拜、班布爾善集團扳倒後,以南書房向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不斷奪權,且令朝臣只是佐君理事之人,「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於人則斷不可行,所以事無巨細,朕必躬自斷制」(《康熙起居注》二百八十四),明確皇帝權力意志。職掌監察權的左都御史,在其絕對權威下,成了安排官員的高級職位,像同高士奇一起招搖納賄的徐乾學、王鴻緒先後擔過此任。

這,無疑是康熙帝的用人不察。但,康熙對他們不斷護短。

徐、王之後,都察院來了一位鐵面御史。他就是郭琇,康熙朝著名的言官和清官。

2

郭琇是康熙二十八年五月擢升左都御史的,此前充經筵講官,授吏部左侍郎。

他是康熙九年進士,做過地方七年知縣,頗有政績。(他被外放前的九年間,不知為何沒有履歷)雖然沒有卓異的嘉獎令,但有卓異的工作實績。

康熙二十五年,江蘇巡撫湯斌向朝廷推薦郭琇,說他「居心恬淡,蒞事精銳,堪膺遷擢」(《清史列傳·郭琇傳》)。巡撫力薦自己的基層官員,而不能直接任用,可見當時縣級主要領導不是省管幹部,而是國管幹部,人事任免權皆在中央。

吏部審查湯斌提交郭琇的任職報告時,說他的催繳銀糧任務未完成,給了否決票。

吳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為何郭琇在吳江幹了七年,還存在上交任務的虧欠?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不是一個酷吏,不會為了升遷大搞漂亮的政績。

對於他在吳江的作為,《清史稿》本傳給了另一個說法:「材力強幹,善斷疑獄。征賦行版串法,胥吏不能為奸。居官七年,治行為江南最。」一個能幹的官員,只因徵收的賦稅沒完成,就對上級人事部門對他綜合能力的考察嚴重減分。

好在湯斌是康熙十八年博學鴻儒科的狀元,總裁修過《明史》,放任江寧前是康熙信任的理學名家、內閣學士。對於他的舉賢薦能,康熙帝還是很重視,特批對郭琇專門進行考察。結果合格,郭琇出任江南道御史。

品級沒有提升多少,但進入了京官體系,職權大了不少。他正好遇到治河名臣、河道總督靳輔與皇帝新寵、安徽按察使于成龍的治河大爭論,從地方爭到了朝堂。


大學士明珠支持靳輔開大河,修長堤,以抗海潮。通政使參議成其范、給事中王又旦、御史錢珏等支持于成龍,主張疏浚海口以泄積水。

于成龍是清官,大家忽略了他不懂治水,決定開浚下海。康熙原本公正裁判的天平,也有厚薄地傾向了于成龍,而慢慢對靳輔失去了信任。

爭論並未因改了禮部侍郎孫在豐新主事,而告一段落。孫在豐明顯支持于成龍,而導致靳輔更加被動。正在這時,郭琇一份彈劾疏,在激盪的廷爭中驚起巨浪。

郭琇說:一、靳輔治河多年無功,聽命於幕客陳潢,今天議築堤,明天議挑浚,浪費銀錢數百萬,沒有終止之期。二、靳輔今天題河道,明天題河廳,以朝廷爵位為私恩,從未收到用人得當之效。

康熙召集大臣們到乾清門,讓郭琇與靳輔對簿公堂。

郭琇又報告,靳輔奪取民田,妄稱屯墾,取米麥越境販賣,阻撓開浚下海。

隨即,侍講劉楷揭發靳輔用人不當,河工道廳之中雜職人員一百多人,而治河無成,每年只聽報告而已。御史陸祖修抨擊靳輔「積惡已盈」,用舜殛禹做比喻,暗示朝廷將靳輔論罪處死。

康熙帝意識到郭琇們的奏劾有些不實事求是,不能定案,也看到了于成龍是河務的門外漢,但靳輔固執己見,反對者多,讓他站到了大多數這一邊,下令將靳輔革職,同時將郭琇升為僉都御史。當然,于成龍也被升作直隸巡撫。

郭琇沒想到,由於自己同於成龍一樣不懂水利,本著為朝廷著想的原則,卻淪為了做了十多年河道總督的靳輔被政敵攻擊的幫凶。他們都被升官了,都成了康熙和他南書房的御用文人們做局策劃另一起政治大案的催化劑。

3

這件大案,即轟動一時的郭琇疏劾武英殿大學士明珠八大罪狀。

案子由於成龍點火,告發明珠及其親信大學士余國柱賣官鬻爵,導致地方庫銀嚴重虧空。康熙帝指示秘書高士奇,聯合刑部尚書徐乾學草擬好彈劾疏。

徐乾學不出面,塞給郭琇一顆大桃子。郭琇當仁不讓,義正言辭地舉報明珠與余國柱結黨行私,並列舉了佛倫、傅臘塔及靳輔暗中交結的問題。

此疏一出,郭琇名震天下。

康熙帝下旨,革除明珠、余國柱的大學士,並令大學士勒德洪致仕。

對於此事,《清史稿·郭琇傳》說:「大學士明珠柄政,與余國柱比,頗營賄賂,權傾一時,久之為上所覺。」康熙主導,為了避嫌自己謀劃倒明珠,於是顯示出對郭琇格外的重用,將他遷太常寺卿,擢內閣學士,調吏部侍郎,做經筵講官,最後封左都御史。

不到兩年,郭琇輾轉五個要職,還成了一任帝師。大家的目光盯著郭琇轉,不會想到康熙帝及其親信高士奇、徐乾學才是明珠案真正的操盤手和策劃者。

讓康熙帝、高士奇沒想到的是,當郭琇執掌御史台後,便獨力策劃一起驚天大案。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即郭琇出任左都御史的第五月,他向康熙帝遞交了一份報告,直指高士奇與原左都御史王鴻緒「表里為奸,植黨招搖」(《清史列傳·郭琇傳》),給事中何楷、修撰陳元龍、編修何頊齡「依附壞法」。

郭琇直言高士奇「出身微賤」,是康熙因他「字學頗工,不拘資格,擢補翰林,令直南書房供奉,不過使之考訂文章,原未假之與聞政事」,但他不安分,犯了四大「可誅之罪」,乃「真國之蠹而民之賊也」。(《清史列傳·高士奇傳》)

康熙帝對於高士奇等的不法行徑,是心裡清楚的。他對他們有些放縱,就是要他們為自己的政治需要主觀修史、打擊侵害帝權的大臣。當郭琇揭開蓋子後,他馬上下旨:高士奇、王鴻緒、何楷、陳元龍、王頊齡俱著休致回籍。他迅速反應,不對他們懲戒,就是防患他們「恣肆於光天化日之下」的更多罪惡,為外界知曉。

為康熙爭正統的高士奇們走了,給康熙肅貪縱的郭琇問題來了。御史張星法彈劾山東巡撫錢鈺,郭琇彈劾滿左都御史馬齊,證據不足便是誣告。康熙不再說涉虛不坐罪行,嚴責他擅用法司,但稱他鯁直敢言,從寬免除革職治罪,降五級調用。

吏部推薦他為通政司參議,康熙命改推,最後索性命他以所降的級別致仕。


郭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了。

先是江蘇巡撫洪之傑舉報他涉嫌吳江虧漕案,繼而山東巡撫佛倫彈劾郭琇家族的系列問題,將他伯父、父親和前明御史、農民義軍扯到了一起。洪之傑是高士奇親家徐乾學的心腹,而佛倫曾是明珠的死黨遭郭琇舉報。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郭琇。

朝廷派員至江寧調查,又查到他牽扯了一起巧取豪奪運船糧米案。部議將郭琇充軍,但還是被康熙帝網開一面。

九年後,康熙南巡,郭琇赴德州迎駕。康熙回京後,給內閣下諭:「原左都御史郭琇,前為吳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頌至今。其人有膽量,可授湖廣總督,令馳驛赴任。」(《清史稿·郭琇傳》)康熙將郭琇三疏的歷史功績,悉數抹去了。因為他知道,彈劾靳輔是他偏聽偏信,彈劾明珠是他傾囊相授,彈劾高士奇動了他的奶酪。故而對這樣大膽的人,他是不會忘記的。

郭琇由退休之人,因為康熙帝的突然想起,成為了封疆大吏。郭琇上任後也不客氣,多次懇求為貧困百姓豁免或減除賦稅,但沒想到在任一年多,疾病纏身欲辭職卻被康熙以人才難得留任,結果又被幾個人彈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慘遭革職。

十四年後,郭琇病逝鄉里,連一個皇帝的諡號都沒得到,只得個「尋祀鄉賢, 並祀吳江名宦」的鄉里記憶。

郭琇以著名「三疏」震動康熙中期吏治,並以廉正的形象影響後世。他影響最大的彈劾明珠事件,《清史稿》稱「郭琇抨擊權相,有直臣之風,震霆一鳴,僉壬解體。蓋由聖祖已悟其奸,而琇遂得行其志」,將康熙打擊明珠之授意並未雪藏。

若非康熙拍板,郭琇也不敢妄動。

妄動,必然遭致厄運。

高士奇之流干盡了壞事,但他們是康熙帝需要的人。即便不法案發,康熙將他們貶為庶民後,還是想方設法地起用他們。而郭琇呢?榮耀之後的諸多劫難,似乎是康熙的另一份賜予。這,當是封建專制時代循吏清官的悲劇,也是國家法制約束不了帝王心術的悲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