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街鄉教師:李良、周向春夫妻倆——不渝的信念,執著的追求

安岳縣廣播電視台 發佈 2020-09-03T00:03:45+00:00

因為當時的雙龍街鄉山高路陡、地勢偏僻、飲水困難、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薄弱,貧窮、落後、閉塞是它的代名詞。

  三十年前,人們一聽說安岳縣雙龍街鄉,都不禁要搖頭。因為當時的雙龍街鄉山高路陡、地勢偏僻、飲水困難、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薄弱,貧窮、落後、閉塞是它的代名詞。

  正是那個時候,一對年輕夫妻選擇了紮根於此,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他們就是安岳縣雙龍街中心小學李良和雙龍街初級中學周向春。

  今年47歲的李良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高級教師,原雙龍街初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化學和生物老師,今年6月交流到雙龍街中心小學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小他一歲的妻子周向春也是雙龍街初級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

  90年代初,李良和周向春師範畢業後先後分配到雙龍街初級中學任教,因為共同的志趣,他們走到了一起。在三尺講台,他們一干就是近30年,憑著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敬業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在極其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不僅收穫了桃李的芬芳,還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參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定了終身從教的決心,立志為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當時,由於學校條件艱苦,許多教師一分配到學校,就想方設法調離。本來,有好幾次機會李良夫妻倆能夠調到條件更好學校去,但他倆看到學校實在缺教師,而選擇了留下。

  「當教師是我的所願,在哪兒教書都是一樣,我不在乎累與苦,艱苦的環境更能鍛鍊人,更何況雙龍是我的家鄉。」

  他們就這樣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一心撲在教學上,三十年如一日,踏實工作、默默奉獻,視校為家。從教至今,李良基本堅持「不請一天假、不落一節課」,就連雙休日也很少休息。課後,他不是總結上周工作得失,就是準備下周工作,或是撰寫教研論文、工作反思,長期的過度勞累使他身體變得單薄,以至積勞成疾。2004年上半年,李良在重醫附二院查出患有重症肝炎,在醫生、家人及學校領導的極力勸導下才住院治療。

  「由於當時李校所教化學、生物即將面臨中考,他僅僅住院半個月就回到了學校,堅持帶病工作。為了不延誤病情,他還讓醫生開出藥物回家治療,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他一邊打吊針一邊備課、批改作業的情形。」

  「當時有一種治療肝病的藥物叫「干擾素」,價格昂貴,必須每天進行注射,我們微薄的工資根本不夠買藥,我們又和重醫附二院聯繫,免費使用當時治療肝病的一種試驗藥,每月必須兩次往返重慶檢查、化驗,醫生再根據化驗結果處方拿藥,為了不耽誤學生課程,他總是先調好課再去重慶,他堅持當天往返重慶,每次都乘坐最早的班車到重醫附二院,檢查、化驗、拿藥後又匆忙乘車趕回學校上課,多數時候回到學校都是半夜了。」

  就這樣,李良硬是沒有因此耽誤學生的課程,當年所教化學、生物均獲得了縣教學質量一等獎。由於各種病痛的折磨,李良痛楚過、彷徨過、失落過。然而,他始終放心不下工作,放心不下鄉村的學生,一直靠藥物支撐堅持到現在。

  李良參加工作至今,送走畢業班27屆,32次獲得化學、生物縣教學質量一、二等獎,5次獲九年級教學管理獎,高質量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2007級學生肖仁傑高中畢業後順利升入清華大學,2008級4班學生彭廣強喜獲國家級獎學金——宋慶齡獎學金,這些學生獲得的喜人成績都浸透了他一份心血。他也先後被評為省優秀教師、省十佳青年自學成才標兵、省骨幹教師、市優秀教師、市知名教師。

  2015年,他獲得四川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貢獻獎,2018年,被四川省教育廳遴選為四川省第一批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2019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今年,又被安岳縣總工會推薦評審資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他們夫妻兩個在教書育人方面真的是嘔心瀝血,從來都是以學生為重,在2015年的時候,周老師當時也是生了病,醫生要求住院治療,她怕影響學生學習,她選擇周末去縣人民醫院拿藥,一邊吃藥,一邊上課,沒耽誤過一節課。半年後,暑假裡開刀切除膽囊。秋季開學,在傷口尚未癒合的情況下,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

  「周老師當時生小孩的時候,恰好學校教師緊缺,為了不給學校和同事們增加麻煩,她自覺把產假壓縮在四十天。四十天剛到就急著回校上課。在她的影響下,我們學校的女教師發揚了這個傳統,多數女教師產假才剛過一半就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在學校,周向春主要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師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主動承擔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她所教學科獲得教學質量一、二等獎達30餘次,先後被評為四川省骨幹教師、資陽市優秀教師、資陽市骨幹教師、資陽市優秀班主任、安岳縣十佳班主任。2019年又獲得了安岳縣首屆教師貢獻獎。

  教學中,夫妻倆堅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努力進行教育創新,積極推行教學改革。他倆的科研課題有十餘項先後獲得省、市、縣一、二等獎,周向春有多篇論文先後在國家級、省級教育刊物發表。


  李良在20餘種國家級、省級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教學教研文章達400餘篇;有20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縣教研部門獎勵;2019年12月,參與編寫的著作《化學教學與實踐》由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們還十分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經他們培養和指導的教師,多數已成為市、縣骨幹教師、優秀教師。

  三尺講台,樹起高大形象;一根教鞭,揮灑無悔人生;一生信念,訴說無盡奉獻。他們是有無窮精力,為工作而生的人,他們作為青年導師,不吝賜教,提攜後輩,無怨無悔;作為學校領導,處處表率,嚴於律己,團結同事;作為學科先鋒,砥礪前行,與時俱進,治學嚴謹。他們憑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卓越的工作能力成為了同事們心中的航標、心中的最美教師!

記者:梁慶、吳雪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