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重新洗牌,實測猛獁電動A7是否具備一線電動車的軟硬實力

數碼風潮 發佈 2020-08-25T09:09:57+00:00

正文共 3746 字 ,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到底是共享單車,或是公交地鐵,為了環保出一份力的同時其實影響了自己出行的效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被搖號著卻依然樂此不疲。

正文共 3746 字 ,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合規新國標,全新起跑線

不知道大家對於「綠色出行」的理解是如何?到底是共享單車,或是公交地鐵,為了環保出一份力的同時其實影響了自己出行的效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被搖號著卻依然樂此不疲。其實在城市裡的中短途出行能有一輛自帶動力的交通工具就足以在環保、效率之間做到一個很好的平衡。而之前全面開啟的電動自行車 新國標為這個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洗牌的同時讓標準化、合法合規、安全性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監管也將日常化,所以在新國標後還購買非標通勤工具,無疑是非常坑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在搜索框內帶有「新國標」關鍵詞也要認清,不要選到臭魚爛蝦。


所以選購時選擇大品牌,優先避免了被坑。如果實在是預算優先,那麼還是需要好好解讀一下新國標規。新國標即為電動自行車依然具備非機動車屬性,規定中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有鏈條)、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kg、電機功率不超過400W、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V。


我前前後後已經入手過多台電動車和滑板車,因為只能用來小區內取快遞(沒路權),以及非國標臨牌的有效期內使用,所以新國標的到來提前了我更想換代的想法。


關於品牌的選擇,小牛、猛獁屬於新興網際網路的一類,雅迪、立馬屬於相對傳統的電動車企業。在這些品牌之間,猛獁電動其實是最年輕的一個,但其又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在品牌成立之初,猛獁電動更多是做充電解決方案、充電樁項目的,現在逐步覆蓋都電動車本體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選擇了嘗鮮猛獁,在這兩周的使用過程中有感而發,才有了本文的創作和分享的激情。


電動自行車的高標準

其實一看這個圖就知道為什麼要選擇電動自行車了,麻煩的標準都在車廠那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無疑是最友好的。再加上現在各種高端用料、工藝、技術的「變相下放」讓電動自行車的配置完全不亞於更高的兩個執行標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合格的前提下,儘可能買高端的原因。


雖然猛獁電動入局電動車市場比較晚,但產品思路就是完全沿襲著新國標來。可選型號不多,整體價格區間比較接近,並沒有原先小牛電動產品線的價格跨度那麼大。電池容量16AH/20AH/24AH三檔選擇對應不同的續航里程(價格均相差500元,好評!),我選擇了最高續航85公里的A7頂配,價格放在同級別的車中依然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隨著電池技術的疊代,鋰電池成為新國標的主角,除了較高的成本,其他的優勢遠超鉛酸電池這一類老電池。正好踏著消費升級(思維轉型)的大背景,廠商用更高的標準和工藝,讓高售價的產品依然可以物有所值。就比如猛獁A7採用了來自國威派克的21700電池,採用與同向鋁絲焊工藝,這種汽車級的用料、工藝思路,在之前的產品是幾乎不可預見的。再聯想一下小牛電動車之所以可以爛大街的原因,也就是網際網路基因的強大之處了。


猛獁電動的旗艦之作

既然是網際網路品牌,網上購買方便查詢的同時收貨也一樣便利。對於筆者一樣有實體店的地區,自營旗艦店直接貨拉拉送到家裡樓下,不用拆木架,不用動手,選裝配件出店時已安裝完成,極其方便。


外在可圈可點

A7外觀設計採用比較簡潔的流動車身線條,在圓形日間行車燈的勾勒下顯得非常耐看。看到這裡,肯定有牛油會說A7與小牛M系列很像。為此我還特意去對比了朋友的小牛M+,從天使眼就可以看出兩者在尺寸上有一個量級的差別。而我作為U1的用戶,都要覺得A7比U1更輕便(更容易抬起來),那麼M+就更不用說了。


A7目前有珍珠白、中國紅、宇宙黑、向陽黃和瑪瑙灰五種配色,我這款瑪瑙灰實際上比渲染圖中更顯光澤一些。這種採用與汽車車漆相似的珍珠漆漆面,讓車體更具有立體感,在陽光下在不同角度更有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如果說車體外觀是種草的第一步,那麼儀錶盤的品質就直接影響是否拔草的關鍵所在。因為A7儀表實拍圖網上並沒有看到比較細緻的,所以在還未上手之間對於這點我是心有餘悸的。上手後有一說一,A7儀錶盤屬於大方簡潔型,並沒有太炫技。對於我看膩小牛儀表的那種背光螢幕(抗反光),A7的豎橢圓儀表就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除此之外,兩側把手在功能上也是一應俱全,整體排布非常工整,圖標清晰易懂。


對於舒適性我比較在意三點:坐墊、避震、踏板。其中避震是我趕緊提升比較明顯的,所實話高端產品到越後面,體驗的提升就是靠堆料,那麼這個280mm的液壓避震器比一般車輛都要長的體驗就格外直觀。緊緻有密度、回彈餘震少、回饋乾脆讓我可以給A7的避震有十分高的評價。


前面不是說A7的天使眼要明顯小於小牛M系的嗎?實測了一下,直徑大小並不會影響照明效果,自動照明、遠近光燈一應俱全,妥妥的無壓力。


內含紮實用料

內部除了各種堆料,最值得一提的就是MCCU系統控制器,這套玩意最讓用戶感知的就是將充電變壓器也納入其中,這麼一來整車充電只需要一根電源線即可。21700的電池包自然是整車中最貴的配件,零售版本的48V24AH需要僅三千元(8公斤左右的重量),當然工藝保障也是不在話下,甚至還做到了3年5萬公里的電池質保。


APP智能化+FOTA穩步更新,兩者缺一不可

APP的智能化體驗我分為了強感知功能(高頻使用)和弱感知功能(低頻使用)兩方面。前者做到了真正的無鑰匙啟動/關閉,並且是聯網的遠程和藍牙的近程均可實現APP的直接解鎖。與此同時,Siri捷徑功能的加入算不上黑科技,但絕對是一個非常討巧的「小炫技」操作,結合無鑰匙啟動屬實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小功能。另外定位、軌跡、尋車、報警等常規功能均已實現,目前APP看似比較簡單,但功能已經很齊全了。


弱感知功能(低頻使用)更多是為了車輛安全、電池安全、車身自檢、胎壓監測、里程預估、FOTA升級、一鍵救援等平時不常用,但作為整車依然缺一不可後勤保障的角色。


FOTA是目前物聯網產品中消費者最關心的點,猛獁電動對於這部分自然會強化功能,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在一定硬體基礎之上的。目前我的這台A7已經自動升級到MAMOTOR OS V2.53.3.0這個版本,更新時間是這個月的11號。MAMOTOR OS涵蓋的ICM(智能儀錶盤)、VCU(車輛控制中心)、MCCU(電機控制及車載充電)、BMS(電池管理系統)四者打包成一個進行整體推送,對於用戶的直觀感受就是「突然我的車又多了一個新功能?」。就比如更加詳細的電池信息化數據,新增助力推行、換電服務等,這些都是在夯實的硬體支持下得以完成並優化,最終推送到車機內。


關於「牛象之爭」

不管是說高端電動車還是網際網路電動車品牌,小牛電動肯定是一個繞不過的品牌。那麼作為後來者的猛獁電動,有著與小牛電動相似的造車新理念和工藝高標準,但也有「另闢蹊徑」的新玩法。總之他倆都是網際網路新國標的代表品牌,在我眼裡沒有誰好誰壞,兩者的關係更像是奔馳與寶馬的關係。而最近猛獁電動和蔚來均推出了BaaS服務(Battery as a Service是指用戶購車時可選擇車電分離購買模式,月付智能電池服務費即可享受電池使用權、性能升級、終身質保以及充換電等智能電池服務),「車電分離」讓這兩個品牌進一步下探了售價,還打消了用戶糾結電池的顧慮。


與小牛的不同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無鑰匙啟動。記得一開始提車時,送貨小哥只給了我一把鑰匙的時候甚至都以為少配件了,後來才得知有了全場景下的無鑰匙啟動後,終於可以又少帶一樣東西了(取出電池必須需要鑰匙)。


另一個從小牛電動轉過來的用戶,需要適應的就是充電方式。如果是習慣了取電池回家充的用戶,猛獁電動的MCCU倒反「幫了倒忙」,取消了外置充電器無疑增加了購車成本。雖然相比同級別小牛要便宜,但讓用戶二次消費,總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電池可分離,但又不提倡回家充的使用習慣引導呢?

這很大的因素就是與做充電樁出身的安全基因有關。雖說18650和21700都已經比傳統電池安全不少,但仍有安全風險(電動汽車自燃的新聞屢見不鮮)。作為安全性的考量,猛獁電動結合自身充電樁優勢,引導用戶安全第一的出發點必然沒錯,對於這種特立獨行依然走自己風格的堅持,我還是要點個讚的!對於本身不在家充電,或者戶外需要加電的用戶,在支付寶中搜索猛獁電動,就可以找到不少的充電點。那麼沒有變壓器的累贅,甚至都不用擔心充電線放在儲物盒裡遺失了。(反正不值錢,手動狗頭)


如果說電池使用習慣是硬實力,那麼A7還具備一個不俗的軟實力——實時顯示剩餘里程功能。通過實測下來,並沒有達到官方宣稱的5%誤差,但整體還是比較接近了。這可能有三個因素,一是參考樣本次數和量不夠大;二是里程最小單位為公里;三是受體重、天氣、甚至頻繁加速等複雜情況影響。所以如果官方想讓這個功能更加的準確,最好可讓用戶自行添加一定量的環境樣本,這樣才能達到更加準確的數據。


另外的三大實用特色:胎壓監測、加1/3減震、助力推行功能,其實都挺值得說道說道的。其中助力推行功能也算是A7的一大特色功能(需在APP中開啟助力推行功能),這玩意甚至能作為輔助倒退來使用,不過有一定前提條件,使用前熟悉一下使用功能就好。


小牛VS猛獁,電動哪家強?

至於這個問題,肯定很多朋友想直接知道這個答案。先就產品力方面,小牛電動領先碾壓猛獁電動,不論是知名度還是車型豐富程度。目前猛獁電動最貴的A7對標是小牛電動M系列,而小牛還有更強的車型,甚至是N-GT這種真旗艦車型。但新國標讓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線,這個我在前文已經說明了。所以猛獁電動後續大機率會推出性能更強的電動摩托車產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就是售價方面,猛獁電動的車型分布非常平均,如果是最低價的車型也依然會對標小牛同類型車型。如果是同價位那就比功能、比配套,不然就是價格更有一定優勢。畢竟有了小牛電動的「先入為主」,在品牌定位上猛獁電動心態自然就很穩定。


總結尾巴

首先是換車後感受,心態和使用感受並沒有出現所謂的磨合期,也可能是新車的緣故,A7確實比我的U1和朋友的M+使用起來更舒服。當然在避震的優異表現,24AH的超長續航,讓我對新國標電動車有了一個新的標定。

小牛是否真的在走下坡路,我並不評價。別說部分幾款想跑量價格低廉的型號,甚至是一些中高端型號都在不同程度的減配。但小牛電動依然用過目前國內不多的優質車友圈、配件以及相關文化,這點上猛獁電動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洗禮。當然這次我換到A7並不妨礙讓小牛電動依然是我心中非常喜歡的品牌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