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陝西出土一墓碑,考古成果令人疑惑:首位天皇是中國人?

歷史雜錄 發佈 2020-08-27T21:23:30+00:00

引言2006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省乾陵附近,發現了一位唐朝光祿大夫的墓,通過墓碑資料可以得知這位光祿大夫叫做李玟,在他墓中還發現了大量為我國研究唐朝歷史有很大幫助的文獻書籍。

引言

2006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省乾陵附近,發現了一位唐朝光祿大夫的墓,通過墓碑資料可以得知這位光祿大夫叫做李玟,在他墓中還發現了大量為我國研究唐朝歷史有很大幫助的文獻書籍。雖然這位光祿大夫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但是他墓碑上的一段話卻令考古學家十分疑惑——「唐天皇大帝則天順聖天后屬官光祿大夫李玟」。

這一句話將墓主人的身份官職和年代都已經表述清楚——他是唐朝天皇天后的屬官。則天順聖天后便是武則天的諡號,那麼「天皇大帝」又是什麼呢?很多人都知道「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稱呼,為什麼這種稱呼會出現在唐朝時期的墓碑中呢?難道說第一位天皇其實是中國人?

01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驚異之處,因為在唐朝的史書上記載有這種稱呼的來由。它始於中國的第一位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在成為皇后不久之後,唐高宗李治便由於頭痛而經常頭昏眼花,處理政務時非常吃力,便將很多朝廷要務交由武皇后處理批閱。這也讓武皇后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後來唐高宗漸漸發現了這一點,雖然他與武皇后感情甚篤,但是他也怕武皇后專權,於是便和上官儀商量要廢掉武皇后,但這件事被武皇后奪取了先機,唐高宗不但沒能廢掉武皇后,還讓武皇后抓住了這個機會,將上官儀滿門抄斬。

幾年後,唐高宗李治的頭痛越來越嚴重,他便讓太子李弘監國。此後唐高宗和武皇后便稱之為天皇天后,在《資治通鑑·唐紀》中也有記載:「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以避先帝、先後之稱。」同時人們也將李治和武則天並稱為「二聖」。

02

在唐高宗李治過世之後的諡號就是「天皇大帝」,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出現「天皇」二字最早的記錄。當然在上古神話中,中國也曾經出現過「天皇」,只是並非為正史記錄,由於其年代太過久遠已不可考。在唐朝之後,這種稱呼並沒有流傳很廣,因為很明顯中國的帝王更喜歡「皇帝」這個稱號。但是中國的鄰國日本似乎就很喜歡「天皇」這個稱呼,所以他們便將這個稱呼在日本繼承並延續至今。

根據日本《飛鳥凈御原令》中的記載,在日本「天皇」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公元689年,正是武則天執政時期。當時日本派遣了很多使者到中國學習,接受了很多來自唐朝的文化。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唐文化在日本很多地方也得到了保留。所以日本皇帝被稱為「天皇」,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唐朝的影響。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君主並沒有「天皇」這一稱呼。

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日本第三十三代君主推古女王在向隋煬帝上書時的落款為「日出處天子」,而並非「天皇」,這一點也驗證了前文的說法。

03

其實從推古女王的自稱中,還可以看出一個史實,那就是當時的日本也不叫「日本」。日本的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日本」是何時成為國名的。而早在中國漢朝時期,日本就有過與中國的交流,當時的漢人見日本人身材不高,比較矮小,便戲稱為「矮國」。因為這種稱呼實在太過無禮,後來又轉化為「倭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將日本稱呼為「倭國」。

後來隨著與中國打交道增多,日本人漸漸知道了這個稱呼的含義,所以並不樂意被這樣稱呼,在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出兵滅了高句麗,周邊很多國家都派遣使臣前來祝賀,日本也是來祝賀的國家之一。當時派遣到中國來的使者略通中文,當然也很討厭「倭國」這個稱呼,所以在覲見唐朝帝後時,便提出更改國名。當時是武則天代替李治執掌朝政,因為日本使者自稱國土靠近日出的地方,便將「倭國」改名為「日本」。

此事也記載於我國史書,在《新唐書》中記載:「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在朝鮮的史書《三國史記》中也有這個記載。

結語

唐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就像「天皇」這一稱呼,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於史書,但根據各方面的記錄來看,日本確實很有可能是受了唐朝的影響,將這個稱呼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

《新唐書》

《資治通鑑·唐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