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 · 行動 | 丹麥如何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中國發展簡報 發佈 2020-08-25T21:02:16+00:00

作者:董彩霞來源:世界環境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019年10月11日晚6點,哥本哈根一年一度的「文化節」開始,上百個部委、公共事業單位、教堂、企業、大學、博物館,甚至動物園一併向市民們免費開放,其中包括氣候能源供給部。各種活動安排都有一些介紹材料,值得留作紀念。

作者:董彩霞

來源:世界環境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9年10月11日晚6點,哥本哈根一年一度的「文化節」開始,上百個部委、公共事業單位、教堂、企業、大學、博物館,甚至動物園一併向市民們免費開放,其中包括氣候能源供給部。各種活動安排都有一些介紹材料,值得留作紀念。


往年「文化節」時,各處都發放塑料袋或布袋,方便大家收集材料,而今年卻一處都找不到。


顯然,丹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已經全面展開了。


從2019年起,市區圖書館也改變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免費發放可降解塑料袋。市民在圖書館借書,若是忘記帶包,可以從圖書館借專用袋,辦法如同借書,用完退還。



2019年10月9日-12日,C40世界市長峰會在哥本哈根召開,全球94個城市的市長及代表們前來參加,共同商討城市如何加大減排力度。這是C40世界市長峰會自2005年在倫敦首次召開後的第七次會議。城市人口占世界的一半,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占全球排放總量的70%。城市減排任重而道遠。


與會市長們一致支持《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要求大家加強緊迫感,「全面地、義無反顧地採取取代化石燃料措施,並付諸於行動,以扭轉氣候的緊急危機。」他們還要求年輕人、企業界、勞工界及民間團體參與氣候政策的規劃和執行,加大氣候投資,尤其在交通、建築、工業和垃圾方面加大減排力度。


會議期間,哥本哈根市政府還邀請了1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他們乘獨木舟沿哥本哈根港口尋找塑料垃圾,全然無果。


乘獨木舟在港口尋找塑料垃圾已經在哥本哈根進行了2年,這一活動目前已經傳播到北歐10個城市,以及德國和愛爾蘭多個城市。


哥本哈根計劃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個零碳城市,治理塑料污染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歐盟控制塑料污染新戰略


2018年1月,歐盟出台了「循環經濟中的塑料利用戰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其中有幾點值得關註:


根據這一戰略,到2030年,歐盟內將使所有塑料製品實現再利用;新設計的塑料製品要更便於重複使用,力爭50%的塑料廢品達到重複使用,形成塑料製品重複使用市場,促使歐盟塑料重複使用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這一戰略還提出,歐盟將致力於大力減少塑料垃圾對土壤、海洋及港口造成的污染;減少微塑料的污染度,並致力於減少全球塑料垃圾的污染。


從20世紀60年代起,全球的塑料生產量增加了20倍。到2015年達到了3.22億噸,預計未來的20年間,這個數量將會加倍。


2015年,僅歐盟就生產了4900萬噸塑料。2015年塑料垃圾的59%源自包裝,其他塑料垃圾則源自建築、農業、電力和電子產品、汽車和飛機等。歐盟每年生產的塑料垃圾達到2600萬噸,而再利用的比例還不到30%。從全球範圍來講,塑料生產和塑料垃圾處理產生的二氧化碳達到了4億噸,其中有1.5%-4%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隨洋漂流過程中,塑料垃圾形成了大量的微塑料,對魚類和海洋生物造成了嚴重威脅,並對海洋造成污染。一次性塑料製品尤其是個嚴重問題。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微塑料不僅出現在海洋中,甚至出現在空氣、飲用水以及鹽和蜂蜜中。生產可降解塑料是一種解決辦法,但是由於缺乏清晰的標識和消費者服務,使塑料再利用變得十分複雜。


其實,使用塑料有多種優勢。如利用塑料會減輕機動車輛和飛機的重量,使其節省汽油。利用塑料製成高效隔離材料會幫助我們減少取暖費。塑料包裝幫助我們保證食品安全,減少浪費,並方便運輸。但是,從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目前塑料利用的技術遠非長久之計。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和其他國家實行廢塑禁運,加重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


2015年,歐盟開始實行循環經濟,從價值鏈上考慮塑料的作用。


2017年,歐盟決定著眼於塑料的生產和利用,目標是到2030年,歐盟內的塑料產品在設計、生產和使用上都要遵從重複使用、可修理和再利用的原則,並推動可持續材料的開發。這不僅可以鼓勵創新,增加產品價值,提高歐洲經濟增長,同時可以更有效地減少塑料垃圾的污染,減少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威脅。所有這些舉措都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相符。歐盟號召各國企業界、各級政府、民眾們積極參與進來。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並在全球做出榜樣。


2019年3月底,歐盟議會針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問題,出台了新法規。即到2021年,歐盟境內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如一次性碗盤、刀叉勺、飲料吸管、塑料棉棍棒等。到2029年前,所有歐盟國家要使塑料飲料瓶回收水平達到90%。到2025年,塑料再利用率要達到25%,2030年時達到30%。


丹麥出台「塑料無廢」行動計劃


丹麥是歐盟國家之一,需要執行歐盟的各項法規,同時按照丹麥的國情,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在歐盟中,丹麥一直是減排的先鋒。2018年底,丹麥政府根據歐盟「循環經濟中塑料利用新戰略」出台了行動計劃,並得到了所有黨派和企業界的支持。


這個行動計劃包括27項內容。其亮點是建立國家塑料研究中心,在科研的基礎上指導塑料利用。行動計劃還包括實行全國統一的塑料垃圾分類和收集,禁止使用薄型一次性塑料袋,使塑料產品重複使用更加簡化。另外要建立有效機制,對塑料包裝材料的來源進行倒追蹤,以便對生產商追究責任。同時加強對生物塑料產品的優劣研究。


時任環境和食品大臣的Jacob Ellemann-Jensen說,「我們仍然需要利用塑料,但我們要學會更聰明地利用它。丹麥許多人包括企業和民眾都認同這一點,並願意為解決塑料帶來的問題找出辦法。若想做成這件事,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出力,它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2019年底,歐盟委員會新一屆領導人預計走馬上任。除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還下設了三位副主席。其中主管氣候變化的是一位荷蘭人Frans Timmermans。


2014年,丹麥歐盟議員Margrete Auken就曾要求在歐盟範圍內徵收塑料袋購置費,當時Frans Timmermans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為歐盟不能過度注重細節,動不動就用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會使民眾討厭歐盟。而2018年底,他改變了想法,對丹麥媒體表示,「我低估了歐盟通過行政手段來減少垃圾袋數量的作用。」他表示,新年伊始,歐盟將出台「氣候新政」。


作者單位:丹麥記者協會

來源:《世界環境》2019年第6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