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紅木市場復甦,淡季爆單,增幅約20%

器居紅木家具 發佈 2020-08-23T00:05:05+00:00

相比於家具消費端的需求回暖,紅木原材料端卻面臨壓力,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國際人員流動受到嚴重限制,導致原本依賴進口的紅木原材料供應量出現銳減,目前交易的主要都是前幾年的庫存,這就使得紅木原材料的交易價格出現抬升。

據央視財經報導:我國紅木產業的源頭主要依賴進口,東南亞和非洲是我國紅木進口的主要源頭產地,今年上半年疫情的蔓延讓紅木進口成了一大難題。▼

浙江東陽作為國內紅木的主要集散地,全國進口紅木中的60%都經過這裡。這裡聚集了13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年產值接近全國的三分之一。

相比於家具消費端的需求回暖,紅木原材料端卻面臨壓力,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國際人員流動受到嚴重限制,導致原本依賴進口的紅木原材料供應量出現銳減,目前交易的主要都是前幾年的庫存,這就使得紅木原材料的交易價格出現抬升。

記者來到當地規模最大的三家紅木家具市場,有不少商戶表示最近的新訂單量明顯增加,部分廠家為了去庫存還推出了折扣活動。通常六月份、七月份是淡季,但是他們卻爆單,增長幅度約為20%。

紅木家具因其耐用、工藝細緻等特點受到不少人的歡迎。從原始紅木的取材,到最終製作成一套紅木沙發,以往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隨著工藝和機器的革新,現在則需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浙江東陽:紅木家具訂單量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

記者採訪到一位東陽木材交易商,主要經營非洲酸枝、非洲檀香等非洲科的紅木木種。

他說非洲酸枝在整個紅木市場中占比超過一半,近期售價上調了20%左右,主要原因在於上半年的進口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每年到櫃量有六千條至一萬櫃(貨櫃),今年的量下降到兩千條左右。」


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不僅貨運受阻,公司的外派和當地的生產也受到很大影響。


「今年出不去,以往光是我們公司出的中國員工就有三十人,非洲員工至少有兩千至三千人給我們生產,我們今年的產量是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國標紅木由於其生長氣候和生長周期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種類已成為國際上的瀕危物種,近幾年來我國也一步步收緊國標類紅木的進口。

金海軍表示:「有大部分的國標紅木都受到瀕危物種出口的限制,所以近年來隨著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類國標紅木在使用上也在不斷增加,東陽好多紅木企業在產品與選材上也在創新,選擇更多的更適合老百姓消費的起的,性價比高的木材來做紅木家具。」

目前,像大紅酸枝這樣的國標紅木,一噸的價格在二三十萬左右,而取材率只有35%上下,因此製作一套紅木沙發的成本十分昂貴。對此,行業內不少廠家開始轉換思維,在選材方面使用價位更低的類國標紅木,將紅木家具的工藝和理念應用到可替代的材質上去。


除了在選材上的改進,將故事性賦予到紅木文化家具中,成為紅木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不少家具品牌與當代藝術大師合作,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創作,將原創作品雕刻在紅木家具上。


延伸閱讀:當代紅木家具市場為什麼這麼火?


近年來,紅木價值逐年翻番,古典家具拍賣也屢創天價。不僅是古典家具炙手可熱,當代紅木家具市場同樣紅火。紅木收藏曾經歷過一段不短的沉寂期,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它的價值,行業也慢慢迎來復興。

在清末民初,一件上好的紅木家具甚至可以換一套四合院。



▼原材危機催熱收藏

紅木家具之所以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它的材質。紅木原材生長期和成材周期非常漫長,對於幾代人來說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目前國內的傳統紅木用材如黃花梨、紫檀、大紅酸枝基本已被開發殆盡,原料十分稀缺。

有數據顯示,10年里黃花梨價格上漲800倍,大紅酸枝則在幾年內上漲了10倍之巨。近年來,紅木家具的價格每年漲幅超過20%,仍然跟不上原材料的上漲節奏。由於紅木家具從製作到銷售有一段滯後期,隨著原材料日益稀缺,紅木家具的價格在未來必定還會呈現周期性上漲。


木作工藝或將失傳

曾幾何時,木工手藝只是個能勉強維持生計的行當,而如今,熟練的紅木木工日薪甚至達到千元,不少普通工人月薪也在萬元以上。木作工藝後繼乏人也成了紅木家具不斷升值的決定因素。


▼文化底蘊成價值沸點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數次「收藏熱」,而這幾次「收藏熱」的內在共通之處是:金錢的富餘、較高文化後趨同的價值取向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對於懂得紅木的人來說,紅木就是文化。儘管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表現形式,然而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紅木家具卻始終保留著純正的血統。也正是這種傳承精神,彌補了現代社會在飛速發展之餘丟失傳統精髓的遺憾,滿足了現代人對於古典文化的精神訴求,賦予紅木更高的附加值和溢價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