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牛座的人最孝順,是這樣的嗎?金牛皇帝康熙有話說

王封臣 發佈 2020-08-22T06:28:38+00:00

都說金牛座的人最孝順,是這樣的嗎?金牛座的人家庭觀念較強,感情真誠專一,這一點在生於五月四日的金牛座皇帝康熙身上體現顯著。

都說金牛座的人最孝順,是這樣的嗎?金牛皇帝康熙有話說

金牛座的人家庭觀念較強,感情真誠專一,這一點在生於五月四日的金牛座皇帝康熙身上體現顯著。

按照清朝皇室的規矩,皇家子女無論嫡庶,一旦出生,就不能跟隨親母,要交給其他奶媽(乳母)撫養。怕皇子餓著,所以,一般皇子要有八位乳母。除此之外,還得有八個保姆。另外,還有針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灶上人若干。總計服務人員四十多位。不過,人再多,世上也只有媽媽好。畢竟,小玄燁一出世就跟親母分別了。娘倆見一面,都得等好幾個月。即便是見面了,做母親的也就是看看、抱抱、親親而已,不允許隨意逗孩子歡笑。就是到孩子學說話了,母子見面,倆人也不允許多說話。等到玄燁長大了,再想找親娘說話,找不到了,玄燁十歲,他的親娘佟佳氏就沒了——子欲「言」而親不在了。

或許,康熙對親娘的感情並沒那麼深,畢竟小孩子是跟隨乳母長大的。後來,康熙皇帝回憶起自己與親母之間的關係時很是感慨,他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出天花),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所謂,誰帶孩子,孩子跟誰親。在玄燁幼小的心靈中,乳母是他最親愛的。帶玄燁時間最長的乳母是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曹雪芹他爺爺)的妻子孫氏,對玄燁照顧的無微不至。所以,玄燁登基後,就特授曹璽任肥差江寧織造,加封孫氏為一品誥命夫人。後來,又讓她的長子曹寅(曹雪芹他爹)子承父職。乃至,康熙南巡之時,就住在了江寧織造府內。跟老太太孫氏夫人見面的時候,指著孫氏親切地對別人說:「此吾家老人也!」給了孫氏豐厚的賞賜。


但乳母畢竟是乳母,和玄燁畢竟有地位上的差別(怎麼也屬於奴才),平常侍候得謹慎小心,不敢隨意言語,除了照顧生活之外,也不敢幹涉玄燁的教育。說到底,八歲喪父,十一歲喪母的玄燁是由奶奶就是孝莊太皇太后給真正拉扯大的。

孝莊,這個人物大家都特別熟悉。叱詫清初電視劇的一位女強人。她與皇太極、多爾袞扯不清的愛情關係已成了清初電視劇的一大題材。「孝莊下嫁多爾袞」也成為清初四大謎案之一。歷史上的孝莊也確實是清初的權威女子。丈夫皇太極逝世後,她就以皇太后的身份輔佐六歲的兒子順治皇帝治理國政。當她察知佟佳氏身懷有孕,且懷孕時佟佳氏又有跟自己類似的吉祥徵兆(估計討老太太好,假造的),孝莊特別高興,就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孩子生下來必是大福之人(生子必膺大福)」


等到玄燁出生後,孝莊對這個小孫孫疼愛有加,但是在教育方面非常嚴格。可以說康熙皇帝之所以品行能這麼好,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明君,跟孝莊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只要是玄燁的「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過。」有一點不合規矩的,就馬上督促改過;玄燁不到五歲,孝莊就派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專門去教他滿語;玄燁八歲登基後,孝莊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親自嘔心瀝血地輔佐和培育他;玄燁十一歲母親去世後,老太太就把他接到慈寧宮,一面照顧孫子的生活,一方面關係孫子的教育,可謂朝夕教誨。最難能可貴的是,孝莊輔佐孫子治理朝政,這確實是一種輔佐,她對康熙早期朝政的影響是間接的,多給予指導性的建議,而不是命令。待到康熙可以獨立親政後,孝莊自動退居後宮。這體現了孝莊非凡的智慧,也是孝莊的高風亮節。

感情是雙向的,康熙對這位把自己從小拉扯大的老祖母也充滿了深深的眷戀之情。康熙晚年曾深情回憶說:「念朕甫八歲,世祖章皇帝即賓天,十一歲慈和皇太后又崩逝……仰賴聖祖母太皇太后鞠養教誨以至成立」,「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所以,祖孫二人的感情特別好。

康熙對奶奶也是非常的孝順。一次,孝莊去五台山禮佛,康熙專門給準備了一乘八抬暖轎。可是,孝莊覺得轎夫抬著轎子往山上走,肯定非常困難,於是老太太體恤轎夫,堅持乘車上山。康熙攔不住,不敢違背祖母的意願,但是暗中吩咐轎夫抬著空轎隨車後行。結果往上一走,由於山路坎坷不平,乘車顛簸得厲害,差點沒把老太太給顛暈了。孝莊後悔了,可也不好說,面露難色。這時,康熙趕緊讓轎夫把轎子抬奶奶面前,讓孝莊棄車換轎。孝莊看到孫子考慮如此周到,大為感動,撫著康熙的背讚嘆道:「車轎細事,且道途之間,汝誠意無不懇到,實為大孝。」


康熙的這種孝行並不是在做表面文章。一個能夠把一切進行到底的金牛,自然也會把人間最美好的孝行進行到底。康熙對祖母的孝行,充分體現在他三十多年「期盡孝養,朝夕事奉」的行動中。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朝臣們,曾經做過如下評述:「我皇上至德純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餘年,極四海九洲之養,盡一日三朝之禮,無一時不盡敬,無一事不竭誠。居則視膳於寢門,出則親扶於雕輦。萬機稍暇,則修溫清之儀;千里時巡,恆馳絡繹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於平日,誠自古帝王之未有也。」這些話雖說不乏頌揚之語,但卻基本屬實。

雖說,滿族人一向注重禮節,尊老愛幼。晚輩每日向長輩請安,是一般八旗官宦人家的尋常禮,清宮內更是極為重視。不過對康熙來講,向祖母請安並非例行公事,而是發自內心的願望。他曾無數次「親詣慈寧(孝莊居住慈寧宮)問起居」,「承歡祗領徽音訓」,「晨昏敬睹慈顏豫」。每次,康熙都是急切前往,歡快而歸,「歸路思維樂有餘」,「不盡歡欣踴躍回」,恰是他當時心情的寫照。

在宮裡,康熙向孝莊早晚請安。如果出去私訪、巡狩呢?他回來總會給奶奶帶點東西。比如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春,康熙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老祖母的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裡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自己行圍狩獵打了只野雞,也趕緊派人恭進祖母;離京的日子裡,康熙也沒忘向老祖母請安,隔三差五,康熙就會親自寫封書信派人送回紫禁城向祖母請安,告知自己的情況;每次巡訪回來,在路上一想馬上就能見到久違的祖母了,心情便格外愉悅。有一次,為了使祖母高興,他特意趕在「端陽節前一日回宮」,並為此賦詩一首:

滿路榴花映玉輿,

櫨煙香繞侍臣裾。

經時遠道彤闈隔,

先向慈寧問起居。


可見,康熙十分珍視每次與祖母的聚首,這是他日理萬機的生活中盡享親情的時刻,對他的精神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調劑,因為,誰讓康熙是家庭觀念很強的金牛座呢?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八月,孝莊突然中風,右肢麻木,舌硬梗阻,言語不清。康熙當時正在外地呢,聞聽此事,心急如焚,二話不說,馬上晝夜兼程往北京趕。這段距離的起點是博洛和屯(今內蒙古正藍旗南),終點是北京城,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是180公里。孝莊是二十八日深夜突然中風的,康熙九月初一才接到奏報,排除二十九日一天的搶救時間,這奏報起碼在路上走了一天多。可康熙日夜兼程、快馬加鞭,什麼時候趕到北京的呢?第二天(九月初二)中午。可見康熙多麼著急吧。進宮之後,看到奶奶「慈體已安,尚在服藥」,這才稍稍鬆了口氣。馬上搶過藥碗「親侍進藥,侍奉至夜半」,都沒來得及休息一下,就開始侍候病人,估計午飯、晚飯都是在祖母的病榻前吃的。接下來的十六天中,康熙更是時時探望祖母達三十次。由於醫治及時,對症下藥,孝莊的身體逐步恢復好轉。孝莊為了感謝神明的「助佑」,特命康熙在九月十八日這個「吉日」,前往白塔寺進香禮拜。也不知道這個「吉日」是誰看的,估計沒有問問氣象局。結果到了十八日當天,康熙正準備起駕呢,「咔嚓!」打了個炸雷,「嘩……」瓢潑大雨如天河倒懸。近侍們一看,這雨大路滑的怎麼走呢?「萬歲,咱能不能等這雨停了再去呢?」金牛座的人固執啊,有時候做事態度過於嚴肅,當然不同意這個建議了,他說:「近因聖祖母偶爾違和,朕心深切憂慮。今已痊癒,甚為慶幸,何憚此一往,以慰慈顏乎!」說完毅然冒雨前往。康熙為了滿足奶奶的心愿,為使奶奶能長保安康,可以不惜任何代價,這冒雨而行對他來講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好景不長,兩年後,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十一月,孝莊又一次病倒了,這一回病情非常危重。康熙皇帝乾脆就做陪護了,沒黑沒夜地守在奶奶的病榻旁邊,衣不解帶。他「遍檢方書,親調藥餌」。每次祖母吃藥前,他先「親嘗湯藥」。為了祖母的病情,可謂是盡心盡力。孝莊睡著了,他就「隔幔靜候,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孝莊心疼孫兒,多次讓他回宮休息一下,但金牛擰啊,就是不走,「惟恐聖祖母有所欲用而不能備,故凡坐臥所須以及飲食肴饌,無不備具」。你看,這就是金牛座做事細心周到、很有計劃性的一個體現。凡是他認為祖母需要的東西,全都給準備了,甚至一個「米粥」就準備了三十多種,什麼大米粥、小米粥、二米粥、紅豆粥……比現在那專門的粥鋪還全活,任祖母挑選,愛哪種吃哪種。可無奈的是,孝莊因「病勢漸增,實不思食」,看到孫兒準備了那麼多,不好意思說自己不想吃,就故意要一些覺得康熙沒有準備的東西——「索未備之品」,沒想到,要什麼就有什麼,沒有康熙沒準備到的——「不意隨所欲用,一呼即至」。你說讓人感動不感動?重病之中的孝莊不禁老淚縱橫,顫抖著手撫摸著孫兒的肩背說:「因我老病,汝日夜焦勞,竭盡心思,諸凡服用以及飲食之類,無所不備。我實不思食,適所欲用,不過藉此支吾,安慰汝心,誰知汝皆先令備在彼,如此竭誠體貼,肫肫懇至,孝之至也。惟願天下後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不僅如此,康熙在孝莊生病期間傳諭內閣:「非緊要事勿得奏聞。」一般的國家大事兒大不過我奶奶的病。要麼說金牛座的人,家庭觀念很強,感情很真誠啊。為了讓奶奶的病快些好起來,康熙不騎馬,不乘轎,冒著寒風刺骨步行四站地到天壇以示誠心。怎麼四站地呢?啊,前門、珠市口、天橋、天壇北門,到了,正好四站地。坐快速公交一站到了!但,那也不近,人家是皇上步行!別說讓過去的皇上步行了,就今天你讓現在的一些官員不坐車步行四站地試試?不容易著呢!到了天壇,康熙他跪在地上,面對上蒼,虔誠地恭讀自己親自撰寫的祝文:「憫念篤誠,立垂昭鑒,俾沉疴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康熙讀祝文的時候,情真意切,發自肺腑,滴淚成冰,使得在場的臣子無不落淚。三十四歲的康熙竟然乞求上蒼,以減少他本人的壽命為交換,儘可能地延長孝莊的生命,足見他對祖母感情之深,依戀之至。

可惜,康熙的誠意還是沒有挽回祖母的生命,一個月後,孝莊與世長辭。康熙痛不欲生,一連十餘日,他是晝夜號痛不止,水漿不入口,以至吐血昏迷。康熙違背清朝後喪皇帝例不割辮的祖制,為祖母毅然割辮守。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康熙都不忍路過慈寧宮。

康熙對祖母的這種真摯深厚的感情,給法國傳教士白晉留下了極深刻印象。他在寫給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說:「像(康熙)皇帝那樣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正因為唯有太皇太后曾對他有養育之恩,所以皇帝對她在一切方面的體貼、順從,也達到了使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孝莊死後)整整三年中,皇帝不僅節制自己,而且還禁止王公貴族的各種娛樂」。「同時,他還每年多次去遠處的陵墓,悼念太皇太后,以他的種種孝敬使死者感到欣慰。三年喪服期滿後,皇帝還是繼續這樣做,直至今天,還聽說當他路過太皇太后在世住過的宮室時,還會禁不住流下眼淚。」

而跟隨康熙記錄其起居注官則這麼評價康熙:「天性純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