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打出「抗戰以來最精彩一戰」,岡村寧次唯恐避之不及

冷熱軍事史 發佈 2020-08-20T07:57:47+00:00

抗戰過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部隊番號是「八路」和「新四」,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還有一支中國軍隊番號叫做「輝煌」。

作者:文山樵人

抗戰過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部隊番號是「八路」和「新四」,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還有一支中國軍隊番號叫做「輝煌」。這就是國民政府軍委會直轄的74軍,而帶領74軍登上巔峰的是第二任軍長、抗日名將王耀武。

千里驅馳

我們來稍微復盤一下74軍的輝煌戰績。

王耀武生於1904年,山東泰安人,農戶出身,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淞滬會戰前王耀武任51師師長,會戰後51師與58師合編成立74軍,當時以俞濟時為軍長。

轉年5月,王耀武率51師參加蘭封會戰,正遭逢土肥原賢二率部渡過黃河,沿隴海鐵路向鄭州進攻。那時期的土肥原部在塘沽登陸之後主要在華北作戰,一路攻取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磁縣、大名、安陽、新鄉,直抵黃河渡口。因其進軍迅速,被日本媒體稱為「華北戰場上的一顆明星」。

但王耀武並不怵他,與土肥原賢二第十四師團於三義寨展開激戰,著實令土肥原賢二吃了不小苦頭,此戰后土肥原賢二就被調回了日本國內,從此轉行做起了特務。

萬家嶺大捷一役中,王耀武自廬山馳援萬家嶺,果斷派張靈甫(時為51師下一營長)夜襲張古峰,截斷日軍106師團唯一退路, 為最後圍殲106師團立下頭功。之後王耀武升任74軍副軍長。

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奉命攔截日軍兩個師團,王耀武選定已經失守的高安城為勝負手,靈活運用反包圍戰術,首先以五十一師(張靈甫已任師長)為主攻部隊,後切斷日軍退路,經過5天激戰,不僅擊退日軍,還收復了贛北重鎮高安。

此役過後王耀武接任74軍軍長,正式成為獨當一面的抗日將領。

打出虎威敵膽寒

此前在台兒莊血戰中湯恩伯一戰成名,被日軍視為勁敵。而在萬家嶺和高安激戰後,王耀武被日軍稱為比湯恩伯更擅長運動戰的中國將領,岡村寧次更將74軍視為「征服支那必須拔除的障礙」。

1941年春,日軍意圖越過江西撲向昆明,兩個師團江西上高縣,上高會戰開始。3月上旬上高縣淪陷,王耀武請命入贛, 15日王耀武令57、58兩師進入第一線,搶占雞公嶺。在爭奪雞公嶺戰鬥中,王耀武使出自創的「拉風箱」戰術(又稱抽屜戰法)滅斃日軍1000餘人。

24日,在白茅山戰鬥中,戰況異常激烈,王耀武從一向不願打夜戰的日軍趁夜出擊判定日軍彈藥將盡,當機立斷將全部預備隊調至前線,先後發起7次衝鋒,終斃敵2000餘人。

25日,七十四軍全線出擊,錦河南岸日軍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日軍第34師團包圍在縱深不足3公里的包圍圈內。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猛追不放。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內,58師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官橋鎮收復,第34師團指揮官少將岩永被擊斃,日軍殘部,計日軍聯隊長大佐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被全殲。

上高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74軍被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 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戰功顯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國人譽為抗日鐵軍。

之後,岡村寧次對戰區司令官畑俊六說,想不到中國竟有如此具有現代軍事思維之將軍。此後如無十分之準備,要儘量避免與王耀武部隊作戰。此戰之後戰,日軍畏稱74軍為「虎部隊」。

名揚萬里

1943年11月日軍陸、空、協同攻擊常德,74軍57師堅守常德城16天,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頑強死戰。

57師師長余程萬率169團與171團兩團殘部百餘人,於半夜向德山突圍。其餘百餘官兵自願與常德共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全部壯烈殉國。城破之時,57師發出絕命電: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師部,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

6天後,余程萬就隨反擊部隊又殺回,收復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羅斯福總統聽取了蔣介石的戰況介紹,特意將余師長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了小說《虎賁萬歲》。常德人民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萬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

軍歌嘹亮

萬家嶺大捷時,著名文藝人士田漢、范長江、任光等都在長沙。田漢當時任國民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三處少將處長,正帶領一個京劇隊、兩個話劇隊在長沙演出。田漢了解戰況後,提筆為74軍軍歌(任光譜曲)填詞:

起來,兄弟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它,強占我們土地,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七十四軍將士,抗日的先鋒!七十四軍將士,抗日的先鋒!

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里相從。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我們馳援過徐州,大戰過蘭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愛國的先鋒!民族的武力,愛國的先鋒!

起來!兄弟們,是時候了!!踏著先烈的血跡,瞄準敵人的心胸,我們愈戰愈勇,愈殺愈猛!我們抗日必定勝利!建國必定成功!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國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鋒!抗日必定勝利!建國必定成功!

今時有人質疑這首歌並非出自任光、田漢之手,但筆者想說的是,出於誰手並不重要,這首歌是寫給那個血火交織的悲壯歲月中每一支抗戰部隊的讚歌,他們可能軍裝不一,徽章各異,武器不同。但他們的信念是一樣的——還我河山!

輝煌!輝煌!

抗戰數年下來,日軍對於中國各部隊的番號已經相當熟悉了,陳誠在軍委會提議,各軍自己定一個新番號,在電文中必須使用新番號,可以擾亂日軍的監聽。

不知是誰發起的,不用數字,而是效仿古代軍隊使用漢語詞彙,例如第4軍的「抗戰建國」,84軍的「發揚光大」,54軍的「還我河山」,第10軍的「泰山」,而74軍的番號就叫做「輝煌」。

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 74軍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勝率頗高。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74軍空運至南京參加受降,並擔任南京守備。 這是至高的榮譽,74軍的英雄們受之無愧!

其實何止是74軍,這輝煌屬於那時所有的中國抗戰軍隊。他們中許多人的血肉永遠融入了祖國大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