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效農業綠色健康蔬菜蘆筍的種植經驗分享

普通農村種地人 發佈 2020-08-20T06:53:56+00:00

蘆筍隨著人們養生理念的不斷提高,蘆筍不僅味道鮮美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越來越深受廣大朋友的喜愛。在蘆筍種植過程中,育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育苗的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蘆筍種植的時間 蘆筍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春季。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


蘆筍隨著人們養生理念的不斷提高,蘆筍不僅味道鮮美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越來越深受廣大朋友的喜愛。在蘆筍種植過程中,育苗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育苗的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蘆筍種植的時間

蘆筍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春季。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前一年貯藏的養分供應。嫩莖的生長與產量的形成,與前一年成莖數和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隨植株年齡增長,發生的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多。隨著根狀莖不斷發枝,株叢發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量和質量也逐漸下降。一般定植後的3~8年為盛產期。如果是露天的蘆筍。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種植。大棚的話,八九月分也可以育苗,十月份種植。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


蘆筍的種植方法

1. 選地:應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為宜。前茬不宜種胡蘿蔔、甜菜。

2. 整地和施肥:深翻30~35cm起壟,壟寬大概1.2~1.5米。株距30~40cm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加三元複合肥25公斤做底肥。然後用鐵鍬挖定植溝,溝內畝施三元化肥25公斤加有機肥1500公斤,施入溝內混合均勻,再撒入10cm厚的表土,溝中心微高把分級的筍苗放入溝內,壯苗一穴一株,弱苗一穴兩道三株。將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線,便於管理培土和採收。一手扶住苗身並用少量土壓實,然後再蓋細土澆透水後再蓋一層1~2cm土,防止結板和水分蒸發,移栽後3~5天及時查苗補栽,防止缺苗。定植後一個月即可追肥以農家肥為主,以後每兩個月追加一次,中耕鬆土除草,結合中耕淺培土1~2次,防止根系外露,定植當年長出嫩莖需要全部保留。


3. 主要的病蟲害有:危害蘆筍的病蟲害比較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莖枯病,此外褐斑病、鏽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小地老虎、啫U等。

4. 防除雜草:蘆筍行距大,容易滋生雜草,栽植初年,由於株叢發育緩慢、枝葉覆蓋小,草害更加嚴重,採收時又有一些蘆筍種子落地後形成小苗,這些小苗容易染病。因此應及時去除。

5. 灌溉與排水:蘆筍屬於耐旱性、忌田間積水、易受澇的作物。要科學合理做好排水和灌溉,在蘆筍收穫期應滿足嫩莖抽發時的水分供應,生長期可以控制水分,控制莖葉生長,秋季可通過水分來促進莖葉形成。

6. 植株的調整和整葉:為避免植株生育過旺,過早形成茂密的群體,須對前期莖葉加以控制。一是春季采筍後不能任其自然生長而是根據不同筍齡流出一定量的母莖,將其他筍芽采掉。二是要母莖打頂防止側枝控制莖葉生長,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預防病害蔓延,但不要打頂過度容易引起養分不足影響根部發育,一般母莖高度在130以下為宜但也不要過低。夏季高溫多雨季節受控制的母莖會發出新的嫩枝,這些嫩枝會消耗養分,而且易染病,因此必須除掉。

7. 採收注意事項:蘆筍第二年開始少量採收,每天早上或者傍晚最宜,當嫩莖高15~20cm時即可割下。由於蘆筍根部積累的養分不可能滿足全年采筍需求,過度采筍待養分耗盡,會使根株枯死。因此採取保留母莖採收,保證采筍期根部內含糖量。母莖對保證延長采筍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母莖留好後要加以保護,直至采筍期結束。

希望這些蘆筍種植事項能對廣大種植用戶有所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