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跟拍農民工伙食,引發數十萬網友淚點,我卻看到了生活的荒誕

黑皮和方臉 發佈 2020-08-19T03:41:25+00:00

無奈之下,她的母親找到我,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然而這些,靠前夫的撫養費是遠遠不夠的,鄰居不得不打了雙份工,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已經好幾年沒有買過新衣服,但在孩子的花銷上她卻從不會衡量值得不值得,毫不手軟。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剛上初一,上周末回家讓母親給他買一雙價值近兩千元的品牌籃球鞋,他那單身的母親和他好說歹說,然而孩子還是軟磨硬泡吵著鬧著非買不可。

無奈之下,她的母親找到我,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兒子說,他們同學都有這個鞋,不穿這個打籃球就不專業,穿別的雜牌還不如不穿鞋,這鞋要是真的這麼有必要嗎?」

鄰居很苦惱,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為了讓孩子感受不到與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一直一直努力的給孩子營造出「應有盡有」的經濟條件氛圍。


啥叫應有盡有?就是「別人有的咱都有」,孩子要什麼她就儘自己所能給孩子什麼,孩子想學什麼樂器,報什麼補習班,她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為了不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她送孩子去昂貴的私立住宿學校,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這些,靠前夫的撫養費是遠遠不夠的,鄰居不得不打了雙份工,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已經好幾年沒有買過新衣服,但在孩子的花銷上她卻從不會衡量值得不值得,毫不手軟。

但這一次,孩子要的東西實在有些過於昂貴,讓她無力承擔,她才想到了找我問一問。

我本打算和她兒子好好談一談,然而還沒等我找到機會,就發現她的兒子穿著新鞋把自拍發在了朋友圈裡。


我看著那雙閃亮亮的新鞋,心中更多的是無奈。這樣的事情,我看了不止一次,幾乎每個當父母的朋友都會有類似的煩惱。

當孩子要一件很昂貴的東西時,到底該不該滿足孩子的要求呢?不滿足,怕孩子會因為別人都有自己沒有從此埋下自卑的影子。滿足了,怕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攀比心越來越重,自己無法滿足。

然而孩子們呢,卻根本不明白家長的這份苦惱,他們享受著父母帶來的衣食無憂的生活,卻還是不知足,明明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卻要求更高更好的生活條件,要求檔次和排面兒。

一雙籃球鞋,一件潮牌T恤,一部新款手機,拿父母的血汗錢充遊戲,給主播送禮物。

想要的不得到誓不罷休,和父母鬧,甚至用語言中傷父母,為了得到無所不用其極,這便是我們的「後浪」。


有時候我是真的覺得,如今的孩子,太缺少挫折與磨難了,太過一帆風順,幸福的太理所當然,全然不知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前幾天,我在某平台看到一個主播跟拍工地廉價伙食,他鏡頭下記錄了那些農名工平常吃飯的物價。

五元隨便吃的自助菜,十元吃到飽的自助水餃,物價低的令人咋舌,當然,那些食物看起來並不美味,只是分量多而已,環境都很不衛生。

那位主播並不在意,跟著農民工們一起體驗了民工餐,他的本意是好的,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農民工,看到勞動人民的辛苦。

這個系列的視頻,播放量很高,引發數十萬網友淚點。


「我父親就是農民工,一直寄錢回來給我用,我卻不知道他在外面過得是這樣的日子。」

這類留言很多,然而也有不少聲音,對視頻內容表示質疑,那些言論,讓我看到了生活的荒誕。

有些人質疑視頻的真假,質疑物價,甚至還有一些人,質疑農民工直播「作秀賣慘」。

「農民工賺錢可多了,別看他們那個樣子,其實比你們都有錢多了,虧你們還同情他們,不如同情自己吧,他們有錢捨不得吃喝,那時他們自己活該,故意賣慘。」

有些人,乾脆就是覺得這些飯菜是「豬食」,根本不是人吃的。

「看吐了。這些飯那麼髒,別說花錢吃了,倒給我錢我也不吃。」


但凡有些生活閱歷的人,就會知道那些發出質疑農名工生活真假髮言的網友們,年齡一定是不大的。

沒有出社會,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苦,被父母家長保護著,雖然不曾珍惜過任何東西,然而卻輕鬆得到了一切,把幸福當成是呼吸一樣自然的東西。

所以當他們看到這些與天壤之別的生活時,才能發出「何不食肉糜」的疑問。

年輕網友們的質疑,聽起來的確有理有據,並非是無理的胡謅。農名工的確賺的不少,甚至比一般上班族薪酬更高。

那位博主也實地詢問了農民工,得到了確切的工資數額。普通的鋼筋工一天二三百,技術工一天五六百,所以他們便得出結論,農民工都是有錢人,他們樂意吃差的,他們自己活該,就是賣慘。


這些在網上口無遮攔的孩子們,通過理論驗證了自己眼中的事實。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卻缺乏的知識點,是現實。

農民工的確日薪很高,但他們不知道農民工的工作朝不保夕,一年中只有半年有活兒干,是尋常事。再加上春種秋收,颳風下雨,能工作賺錢的時間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少。

再者,他們出的是重體力活,是高危險職業,這份辛苦賺來的工資,遠比我們想像中來的更加珍貴,即便賺的多,誰又捨得大方花這份來之不易的血汗錢呢?

更重要的是,農民工們有家庭有責任,一個人賺錢全家花,她們,是默默付出的那一方。

而年輕的後浪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所以他們才能賺多少花多少,甚至敢提前消費,因為他們身後有人兜底,他們的身上沒有壓著生活的負擔。


被給予慣了,自然不懂得感恩,幸福久了,就忘記了世上還有不幸,那雙只能看到美好的眼睛,有時候也會變成中傷他人的利器,太過單純,便是一種可惡的蠢。

家長們或許真的是良苦用心,不想讓孩子經歷過自己曾經經歷的苦,想把生活的苦都留給自己,把甜都留給孩子。

然而,這樣果真是好事嗎?

只讓孩子品嘗甜,他們便不會懂得什麼叫做來之不易,更不會懂得什麼叫做感恩。你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然而他們卻只以為,一切都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被蜜罐子泡大的這一代「後浪們」,還能有什麼樣的作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