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研晶片庫存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徐直軍:毀掉的不止華

夜夜剪輯師 發佈 2020-06-09T03:46:55+00:00

據彭博新聞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6月8日,華為獨立電信設備所需的某些晶片的存貨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

據彭博新聞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6月8日,華為獨立電信設備所需的某些晶片的存貨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文章稱,美國商務部屢次打擊華為,五月份的最新禁令可能會削弱中國科技冠軍的地位。

消息人士稱,華為備用晶片的重點是英特爾生產的中央處理器(CPU)和賽靈思的可編程晶片。這些晶片是華為基站業務和新興雲業務的「最重要組件」。現在,華為有足夠的庫存來支持一年半到兩年。

瘋狂ho積晶片,求生存是華為的關鍵詞

上個月的18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輪值董事長郭平再次強調了華為當前的「困境」。 「除了產品設計和集成電路設計之外,我們沒有很多功能,因此我們實際上正在嘗試找出我們如何生存。」


郭平提到,過去一年,華為不得不加大研發投入。 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和庫存的非常規原因顯著增加,其中研發支出投資1317億元,增長29.8%;存貨投資1674億,增長73.4%。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儘管華為沒有透露其存儲的晶片種類,但該人士表示,華為特別希望保留更多的Xilinx可編程晶片。這種可編程晶片對於華為的基站和電信機房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業內沒有其他美國供應商可以與賽靈思相提並論。

除了Xilinx,華為還從Intel和AMD購買高端伺服器CPU。英特爾和AMD都是美國晶片開發商,控制著全球近98%的伺服器CPU市場。

華為的移動終端只剩下2〜3個美國晶片,基本上可以用自我研究來代替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華為還從三星,SK Hynix,美光和Kioxia(以前稱為東芝存儲)購買DRAM存儲器晶片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韓國經濟日報周一報導,華為尋求三星和SK海力士以確保其存儲晶片的穩定供應。


中信電子徐濤團隊表示,在美國制裁下,華為的對策包括大量庫存的前提,首先,準備了大量的零部件,其次是供應鏈轉換,華為已經開始從十多年前開始保留BCM(業務連續性管理)該計劃(起源於IBM的BCM計劃)認為,在上游無法保證供應的極端情況下,仍然可以實現業務連續性。這是對組織的一系列潛在威脅,以及如果發生這些威脅對業務運營的影響。就具體實施而言,管理過程包括非美國製造商的轉換和獨立研發。

在手機方面,華為的手機是自主研發的,被國產晶片替代。供應鏈的本地化已經大大高於其他製造商。同時,一些晶片已被日本,韓國和歐洲的類似供應商所取代。

以華為的Mate30 Pro 5G手機為例。大約一半的晶片是由華為海思自主研發的,而代工廠主要是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使用了一些日文,韓文和歐洲晶片,還有一些美國晶片用於射頻。

中信電子的徐濤團隊認為,通過庫存前和後續的自研更換,如果制裁逐步升級,我相信華為可以抵禦這種衝擊。

美國可能被多家華為公司摧毀

今年3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回應了美國晶片製造商對華為供應的限制。

徐志軍說,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條例》,那實際上是在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採取對策,會對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很驚訝


他認為,一旦打開Pandora的包裝盒,可能會對全球化的工業生態造成毀滅性的連鎖破壞,並可能被多家華為企業破壞。 「我們希望與全球產業鏈合作,關注客戶和行業的挑戰,為全球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產品和客戶,並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經驗。我希望這些信息是錯誤的,否則將會會議結束後麻煩無窮。全球產業鏈中的任何一個參與者都很難獨處。」

綜合半導體行業觀察,微電網,中信電子徐濤團隊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