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產業」讓百姓安居更樂業

新甘肅客戶端 發佈 2020-06-09T18:43:36+00:00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隴南市武都區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區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後續產業,幫助貧困群眾拓寬增收渠道,有力確保了易地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隴南市武都區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區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後續產業,幫助貧困群眾拓寬增收渠道,有力確保了易地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時下,走進坪埡藏族鄉,成片的花椒樹長勢喜人。副鄉長張建宏告訴記者,「我們在鞏固脫貧成果過程中,著重發展了特色種養殖,目的就是要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讓搬遷群眾過上富裕的新生活。」

截至目前,坪埡鄉各村黨支部已組建起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集體合作社,建成了1.4萬畝的花椒基地、千畝「雙椒」示範園、280畝無刺花椒示範園和千畝核桃示範園;兩個貧困村聯合組建了萬金生態養殖廠,發展養豬產業;引進青島康大集團,發展肉兔養殖;流轉土地200餘畝,發展綠色蔬菜種植,群眾增收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元。

山上種上「致富果」,山下住進「安心窩」。

易地搬遷,改變得只是貧困群眾的生存環境,而後續產業發展,才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之初,武都區就將後續產業發展納入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之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

「十三五」時期,武都區規劃易地扶貧搬遷3914戶1654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55戶8148人,涉及18個鄉鎮80個村。全區2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大多位於集鎮周邊或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方,為後續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在快速推進安置點建設的同時,武都區因地制宜,配套建設39個扶貧車間,實現各類經濟主體的互幫互助、互利共贏,幫助易地搬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在坪埡鄉安置新區的扶貧車間裡,村民曲九華正在熟練地縫製酒店用品。「以前在山上條件很艱苦,日子過得很難。現在我家裡種上了花椒樹,愛人在外打工。我自己在扶貧車間裡工作,不出村一個月就能掙到3000多元,也能照看家裡的老人小孩!」現在的新生活讓這位藏族姑娘倍感幸福。

在坪埡,和曲九華情況類似的還有400多名群眾,他們在扶貧車間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扶貧車間還定期為貧困戶、貧困村集體分紅。對於另外一部分有意願外出的群眾,坪埡鄉還有組織地開展了技能培訓和勞務輸轉。2019年累計培訓勞動力968人,外出務工2915人(次)。

既「挪窮窩」又「換窮業」,易地搬遷讓廣大貧困群眾實現了「安居樂業夢」;科學培育主導產業,易地搬遷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現如今,一座座別具風格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小區,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已成為武都區綠水青山間一道美麗的風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