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關閉iOS虛擬支付業務 並非不畏蘋果強權, 而是無奈之舉

知乎菌 發佈 2020-06-09T10:43:38+00:00

前幾日騰訊停掉了微信內的iOS平台虛擬支付權限,微信用戶不能通過微信小程序購買虛擬商品了。比如「百度網盤」小程序中,原本是可以直接購買會員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付款按鍵了(如下圖所示)。很多網友都稱讚這是騰訊不畏蘋果「強權」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騰訊對蘋果的妥協。

前幾日騰訊停掉了微信內的iOS平台虛擬支付權限,微信用戶不能通過微信小程序購買虛擬商品了。比如「百度網盤」小程序中,原本是可以直接購買會員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付款按鍵了(如下圖所示)。很多網友都稱讚這是騰訊不畏蘋果「強權」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騰訊對蘋果的妥協。


騰訊之所以停止微信內虛擬商品的支付功能,是因為按照蘋果的規定,在iOS平台中所產生的一切虛擬商品交易必須通過Appstore,且蘋果都要從中抽取30%的費用,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蘋果稅」。這個蘋果稅是雷打不動的,所有APP一視同仁。如果有應用開發者想要繞過蘋果iOS平台,不給蘋果交這個稅,輕則應用被蘋果下架,重則應用被蘋果永久封殺。


即使強如騰訊,也不得不在蘋果的規則面前低頭。但是騰訊又捨不得將30%的費用白白交給蘋果,畢竟微信的支付渠道只是起到一個中間商的作用,用戶付款真正獲利的是應用開發者。所以騰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關閉了微信中虛擬商品的付款渠道。這實際上是一個三輸的局面,這樣做固然能夠讓蘋果一分錢也賺不到,但是一些應用開發者也沒辦法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來實現盈利了。應用開發者無法盈利,就沒有動力繼續維護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這樣一來微信用戶也會被逐漸分流。

對於蘋果的霸道,也有網友建議騰訊「封殺」蘋果,比如禁止蘋果手機使用微信、QQ等王牌應用軟體。很多網友覺得一旦蘋果無法使用微信,國內就沒有人買蘋果手機了。

但實際上,蘋果手機和微信對用戶來說究竟哪一個才是「剛需」,誰也說不清楚。以最近的情況為例,中美摩擦這麼嚴重了,卻還有不少網友選擇購買蘋果手機。剛剛過去的5月份,iPhone 11光是在京東平台的銷量就超過40萬台,比華為P40系列加起來還多。而就在最近的6月1日,蘋果天貓旗艦店打折買手機,5個小時就創造了5億的銷售額。這表明國內還是有很多用戶願意為蘋果買帳的,只要蘋果敢降價,就有人願意花錢買。


雖然這兩年蘋果新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在12%左右,和小米差不多,但蘋果在國內仍然有大量的老用戶,很多人至今還在使用iPhone 6s、iPhone 7等老手機。更何況更換智慧型手機的成本太高了,如果蘋果手機不能用微信了,很多網友可能會選擇更換社交軟體,而不是換成國產手機。


這樣一來,騰訊自然也就不敢輕易去挑戰蘋果的霸主地位,更何況還有阿里在一旁虎視眈眈。萬一騰訊單方面「封殺」了蘋果,而蘋果用戶卻改用「釘釘」等其它社交軟體,那麼對於騰訊的打擊可就是毀滅性的。

因此所謂的「馬化騰強勢反擊蘋果」,完全是一些自媒體小編臆造的標題,事實上騰訊最多也只能算是避開了蘋果的鋒芒,以免微信被蘋果下架。只有等未來絕大多數人都用國產手機了,騰訊等國內應用開發者才能硬氣起來,擁有在支付方面和蘋果討價還價的話語權。目前讓騰訊挑戰蘋果還為時過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