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紅樓、地質禮堂,西四這些電影院如今還在嗎?

北京西單傳統文化聯盟 發佈 2020-06-09T04:49:55+00:00

西四,自古以來便是商賈雲集之地,吃穿用度、娛樂消遣,一應俱全,早年間還有馬市、牛市、羊市、駱駝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等等。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看電影的追求發生了些許改變:影院必須寬敞豪華,銀幕不能小於半個籃球場,聲效不能低於3d,座椅必須柔軟,看的電影必須明星雲集……

這樣的發展帶給我們的,最終只有如出一轍的現代化高檔裝潢,甚至連爆米花都是質地相同的甜膩……這讓我們不禁懷念起曾經那些上了年頭的老劇場

東單西四鼓樓前,景山北海頤和園。

西四,自古以來便是商賈雲集之地,吃穿用度、娛樂消遣,一應俱全,早年間還有馬市、牛市、羊市、駱駝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僱傭勞動力)等等。

過去北京的電影院不少,但是一個路口能有三家電影院的,實屬少見。上次咱們講了西單路口附近呈三足鼎立之勢的首都、紅光和西單劇場,今天咱們來講講西四路口勝利紅樓地質禮堂

這三家影院距離如此之近,其特色自然明顯,風格也並不雷同。比如勝利放國產片比較多,紅樓放外國電影比較多,地質禮堂則是在80年代經過了升級,有著有別於普通木椅子的「沙發座」,如果在勝利、紅樓里看電影坐累了,就多花點兒錢去地質禮堂「躺沙發」。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到傍晚或者休息日,西四丁字路口人行道上總會排滿了進電影院的男男女女,人潮洶湧,水泄不通。


勝利電影院 從茶園到北京市第一家非遺劇場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電影院在北平興起,大多是在茶園、戲院的基礎上改建而來,勝利電影院的前身便是西安市場內的西慶軒茶園

西安市場就在如今勝利電影院附近,南門即為正門。市場內的通道都為南北走向,分散著各色店鋪,從京味小吃到斤餅斤面,從日用百貨到山貨野味,從小人書屋到茶館酒館……

其中名氣最大的茶館為「欣蚨來」,常聘請連闊如、王傑魁、趙英頗、品正三等書壇名家來此說評書。每到星期日下午,還有獎猜謎活動,常常能吸引一大票人。

西慶軒茶園就在西安市場北部,常有單弦、大鼓書、雙簧、鼠來寶、相聲等節目,有時還會請京劇票友來清唱。

1939年,西慶軒茶園由日本人改建為電影院,當時叫北平電影院。每晚七點買票,八點開演,十一點停演。

雖說名為電影院,也兼營一些曲藝雜耍,而那些早期的電影都是一些滑稽片戲法、「外洋風景」等。

所謂滑稽片,講的無非是一個人闖了禍逃跑,有人和警察一起追捕,這名闖禍者在慌忙中撞到行人或者路邊貨攤,於是禍越闖越大,行人和攤販也加入了追捕的行列,最後終於被成功抓到的故事。期間,這名闖禍者做出各種滑稽表情,引得觀眾哈哈大笑,因此得名。

所謂「外洋風景」,大多為一艘大輪船自遠洋開來,越來越近,逐漸能看清船上乘客熙熙攘攘上上下下的場面,對於安土重遷的內陸人來說,這樣的題材足夠新奇了。

1949年2月,北京市軍管會接管,正式定名為勝利電影院,並陪伴周圍的老街坊度過了數十年的春秋。

新世紀到來,影院的房子也有了五十多年的歷史,其規模和設備都難以滿足民眾們的觀影需求,於是,2009年,勝利電影院在保留一大一小兩個放映廳的情況下,其餘全部改為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對外開放。

如今,放映廳也已不再放映電影,整棟勝利電影院大樓將全部改為非遺展示中心,專門上演京劇、越劇、曲劇、全堂八角鼓等非遺曲藝項目,這也是北京第一家非遺劇院


昔日紅樓電影院 如今北京首家公共藏書樓

對於在西城的工作和生活過的人來說,紅樓電影院可是西四的地標,過去西四附近很多學校組織看電影都是來這兒。

和勝利電影院不一樣,雖然誕生的年代相近,紅樓電影院的前身卻是一家球社,名為紅樓球社,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1945年11月20日改為紅樓影院,並於1956年實行了公私合營,成為了西城區的重要文化設施。

過去看電影沒有如今這樣鋪天蓋地的宣傳,沒有網絡媒體上難辨真假的炒作,也沒有意見紛紜的評論撕×,人們想要看電影,都是打開報紙中縫,在密密麻麻的電影院名稱和時間表中找到合適的場次,然後便興沖沖地直奔影院。非要說宣傳,也只有周末晚報文化版中的不起眼的位置上的幾行小字。

紅樓電影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寬銀幕立體影院,也是北京首家「無障礙影院」,是八、九十年代最新中外影片首輪放映的最佳影院之一。很多人看大片,都是認準了紅樓,可以說,他們在這裡認識了世界。

畢竟日久年深,過了千禧年,曾經紅極一時的老影院也逐漸變得破損老舊,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內部的構造和設施也已經無法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觀影要求。終於,在2012年,紅樓影院停止放映影片。

幸而,作為一家被「閒置」的文化資產,紅樓這家老字號影院在2014年開始改造提升,並於2018年正式開放。

改造後的老紅樓重新披掛上陣,成為北京首家公共藏書樓——紅樓公共藏書樓,民眾可以將自己閒置的書託管、捐贈或與圖書館合作,讓民間個人藏書可以進入社會流通,讓老紅樓煥發新的文化活力。


地質禮堂 曾引領《紅櫻桃》的票房神話 如今是開心麻花獨家劇場

和勝利、紅樓影院不一樣,羊肉胡同30號的地質禮堂作為一家禮堂,誕生在建國之後的第十個年頭——1959年,當時,這裡還是「李四光講習堂」,占地2000平方米。後來,禮堂曾擴建過兩次,以此滿足部機關開會、講座的需要,同時也放映電影。據老居民回憶,六十年代時,禮堂內放映電影,暑期電影票也就幾分錢。

1989年,地質禮堂作為國家部委首家內部禮堂向社會開放。這時的地質禮堂已然煥然一新,總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有著可容納100多人的電影演播廳和多個不同功能的小廳,既可放映電影,也可作為商業活動、會議和演出用場。

開放後的地質禮堂成為了北京電影放映業不可多得的重鎮。1995年,在這個註定被載入電影史冊的一年,地質禮堂以52萬的價格拿下了《紅櫻桃》的獨家首映權,超出了競標價36.8萬元

在地質禮堂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運作下,影片超前上映10天,票房收入70萬,加上後續10天公映,總票房是130萬,超過了當年引進的《生死時速》《紅番區》《獅子王》等十部「大片」。

這為當時正處頹勢的國產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國外(港台)引進的「大片」並沒有窒息國產影片的生存空間,有個性、有追求的電影總會有觀眾。

如今,地質禮堂內部的裝潢或許稍顯老舊,但這裡依舊是老北京人們最常出沒的電影院之一,這裡承載著老一輩的電影情節。

除了作為電影院,地質禮堂也承接一些單位內部會議,一些相聲、話劇、音樂、舞蹈也會在這裡上演,2010年,地質禮堂還成為了開心麻花的獨家劇場,《夏洛特煩惱》《烏龍山伯爵》等開心麻花的經典喜劇在這裡演出了上千場,收穫了無數掌聲與鮮花。

如今,西四這三家電影院,勝利電影院成為了北京市首家非遺劇場,紅樓電影院成為了北京市首家公共藏書樓,地質禮堂則是留存至今。​

這說的是電影院,也是無數北京人的童年。

這三家電影院,有您常去的麼?

您又有怎樣的回憶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end ·

致謝和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開寅,北京的這些電影院,你肯定沒去過!

[2] 李洋,半百勝利影院變身首家非遺劇院,連麗如、王玥波等將在此展演,北京日報

[3] 張國慶,話西四,北京晚報

[4] 首座公共藏書樓昨開放,北京日報

[5] 裴劍飛,70年歷史紅樓電影院變身北京首家公共藏書樓,新京報

[6] 李微,娛樂場所與市民生活——以近代北京電影院為主要考察對象,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

[7] 李道新,《紅櫻桃》4000萬票房的秘密,新京報,2005年

老北京胡同里的門聯越來越少了

西單堂子胡同 是怎麼從花街柳巷變成城中鬧市的?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