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蒙娜麗莎是誰?

文化先鋒 發佈 2020-06-10T18:29:40+00:00

據說蒙娜麗莎原型在當該畫模特時已經懷孕,這可從《蒙娜麗莎》這幅畫本身獲得證據。有學者認為,畫中女人腫脹的手臂和微胖的臉頰,都表明她是個孕婦,她雙手交替放在腹部,正是要掩飾懷孕的事實。



1蒙娜麗莎是誰


據說蒙娜麗莎原型在當該畫模特時已經懷孕,這可從《蒙娜麗莎》這幅畫本身獲得證據。有學者認為,畫中女人腫脹的手臂和微胖的臉頰,都表明她是個孕婦,她雙手交替放在腹部,正是要掩飾懷孕的事實。耐人尋味的是,她的手上沒有戒指,而在當時的佛羅倫斯,一個富姐不戴指環是不可思議的,唯一的解釋是懷孕導致手指變粗,以致她不得不摘下戒指。


只有弗洛伊德發現了芬奇的秘密,並用「戀母情結」解碼了「微笑」的語義。弗洛伊德宣稱,這幅傑作表露出畫家對母愛的渴望。他畢生都在尋找母親的代用品,蒙娜麗莎之所以成為偉大女性,是因為她就是人類母親的最高形象。


2電影與集體主義的狂歡


電影不僅意味著大尺度的放映模式,也是某種集體主義的狂歡儀式,它誕生於群眾運動普遍爆發的年代,為革命領袖提供各種反叛和規訓的元素。文革期間,人民時常被緊急召集起來,聚集在闊大的廣場上,從事聲勢浩大的政治批判,而後便轉入對紅色電影的觀看。那些被風吹得變形的幕布和影像,敘寫著烏托邦的史詩。每個觀看者都在近其可能地散發自己的氣味,走動、低語、流淚、嬉笑、打情罵俏,與電影的敘事發生混合,形成隱秘的氣流,在電影場上迴旋,仿佛是一場沉默的合唱。這就是電影群眾的狂歡,它的主題站立在膠片以外,也就是在站立在銀幕下面的人群之間。


3電視與個人主義時代


從錄影帶到盜版碟,觀看成本日益下降,而高清晰電視還在進一步推進影像的圖質。利用超大銀幕和誇張音效來好觀眾的策略,完全不能成為集體觀看電影的技術動力。但影像觀看空間的革命,最終還是導源於人的社會學本性,也就是導源於人對於舒適性、私密性和自由性的強烈願望。集體主義時代已經終結,個人主義時代正在行進。這就是電影院走向衰微的秘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勸退這種進程。



4黑時尚


最早在中國電視上露面的香港電視連續劇是《上海灘》,在銀幕上露面的日本電影是《追捕》。這兩部影片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它的主人公不再是我們過去所看見的革命英雄形象,而是那種含義更加複雜的流氓英雄。這個許文強本身是一個黑幫成員,可是他是一個有人性的、有愛欲的、有道義感的流氓,所以我們稱之為流氓英雄。他是流氓和英雄的雜交。《追捕》也是,主人公高倉健是被警察追捕的囚犯,同時他又是個正義的好人,所以他身上也有複雜性,更符合人性的本來面貌。這樣的人物在中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而且特別受到女孩子的青睞。周潤發第一次在大陸受到女粉絲的接納,此後是一個漫長的、經久不息的崇拜運動。而這些流氓英雄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一個道具——墨鏡。於是全中國,從上海開始,掀起了一場全體男青年戴墨鏡的運動。那個年代滿大街全是墨鏡。那墨鏡其實都是鄉鎮企業做的,可是上面都有一個標籤——MADE IN HONGKONG、MADE IN JAPAN、MADE IN PARIS、MADE IN U.S.A,就是各種各樣的來歷,表明它是一個舶來品。這個商標還不撕掉,一邊一個,貼在鏡片上,看起來就跟白內障似的。這是男人的黑色時尚。


5「大話」修辭學


以《大話西遊》為範本的大話寫作的核心,就是大話修辭學的建構。在我看來,它至少包含了下列基本技巧:

1 戲仿(複製):如對小說人物(如韋小寶、郭靖、岳不群等)和公文樣式的借用「現代化」戲擬,如「岳家軍精忠報國之BBS版」、「全國網戀等級考試(ELT)大綱樣卷」等;

2 篡改(刷新):在原有價值圖譜上進行有限改造,如「潘金蓮之花樣年華」;

3 顛倒(替換):對經典符碼的語義的徹底改寫,將其轉換成面目全非的(例如「孫悟空」→「情聖」;「唐僧」→令人生厭的「羅嗦鬼」),是一種比「篡改」更加極端的手法。這方面的另一例子是「新版白毛女」;

4 反諷:利用經典文本進行現代政治反諷,如「慈禧同志先進事跡」、「寶黛相會之樣板戲版」、「韋小寶的判決書」等;

5 粉碎(拆分):把三國、水滸等都分解成若干碎片,然後再對各個碎片進行仿寫。由此在整個網絡上出現了無組織的龐大的集體拼圖遊戲活動;

6 拼貼(剪切和粘貼):文本(人物)的雞尾酒寫作(勾兌),如把潘金蓮和福爾摩斯、織女和豬八戒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加以拼接;

7 移置(超級連結):包括空間移置(如美國的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大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和時間移置(如孔乙己考研和祥林嫂炒股);

8 鑲嵌(插入):網絡專用符碼(BBS和聊天室符碼)對傳統話語的插入(如「^.^」和「~~~~」等等)。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包含了數碼詞根和顛覆性語法的新話語,儘管許多人正在指責它的「惡俗」,但它仍然不可阻遏地生長起來,成為中國語文進行自我更新的民間源泉。


6輪迴


中唱上海分公司2012年曾推出一套復刻版黑膠唱片,其中包括《黃河》(1970年尹承宗錄製版本)、《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俞麗拿錄製版本)以及周璇、白光和姚莉三張人聲專輯。《梁祝》有限量版編號,定價高達300元一張,但居然銷售良好,目前已經接近告罄。而價格高昂的原因之一,是必須拿到德國去加工生產,因為中國的最後一條流水線,在1998年被拆除,從此中國大步走向磁帶—數碼技術的先進行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家中唱上海分公司,將百代公司製造的經典款黑膠唱片生產設備,據說以一萬元人民幣的廢鐵價,賣給了日本人。中國人如釋重負,而日本人如獲至寶,雙方各得其所。但那些沉浸於「現代化」狂喜的中國官員沒有料到,僅僅過了十幾年,這種「過時的」技術竟然捲土重來,成為文化市場的重大題材。



7搖滾


九十年代,搖滾在中國各地的有限空間緩慢生長,展示著包括經典搖滾、輕柔搖滾、慢搖滾、英式搖滾、視覺系搖滾、搖滾藍調、朋克、後朋克、硬核、重金屬、瘋克金屬、黑金屬、激流金屬、哥特、死亡、迷幻、工業之聲、說唱、鄉村民謠、校園民謠、越劇、新民樂、室內輕音樂等各種風格。


8政治哭泣


經過亞細亞專制歷史的改造,政治哭泣的本性開始發生劇烈分化。暴政不僅能滋養孟姜女式的眼淚戰士,還會催生大數量的政治嬰兒。這種生物的人格特徵,就是熱愛受虐與哭泣。在這種嚴厲的語境下,哭泣是最感人的表情話語,它不僅用於傳遞忠誠,而且還要藉此重申親密的政治依附關係,向統治者祈求寬恩典、庇佑和照料。哭泣是一種永恆的權力遊戲,而Crystal棺材和民眾則是最古怪的棋子,它們最終要被導入集體效忠的神聖儀式。在這種情形中迸發出來的公共眼淚,其真實性是令人生疑的。它跟私人眼淚的最大差異,就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種表演的屬性。儘管如此,它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是卓有成效的。公開的政治哭泣,能夠表達臣服並祈求寬恕,同時也是自我掩飾和保護的武器。沒有這種融入集體的哭泣,就會成為一個危險的罪人。眼淚是威權管理下最重要的面具。


9樂曲是文化時鐘的第一樣式


樂曲是文化時鐘的第一樣式。但這並非宮廷和寺廟的禮樂或雅樂,而是民間樂坊和妓院的「淫樂」,也就是那種跟「詞」結合的情色詩歌,其詞牌結構時而短小,時而冗長,填詞者可以據此調節時間的短長。演唱通常在大堂或密室進行。每一種詞牌都是一種秘密的時間約定。詩和旋律在一起流動,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得意的官員和失意的士人,據此建構著自己的私人時間。


10青春期偷情者的戰歌


「老鼠愛大米」的命題,無疑是底層慾望的直接表述。老鼠,一種最「卑賤「和最」令人不齒」的動物,卻公然宣告它對大米的熱愛,籍此挑戰人類的「天條」。它們不是農夫,而是一群狡黠而忙碌的「竊賊」,從人類的糧倉里盜取穀物。老鼠對大米的「愛情」,無非就是「偷情」的轉喻。在校園愛情遭到封殺的境遇里,它成了那些青春期偷情者的戰歌。不僅如此,它的信念還要進一步鼓舞那些城市的非法打工者,以及所有在底層為「大米」掙扎的人群。



11底層民眾的意識形態綱領


愛大米的老鼠,就是「米老鼠」的本土翻版。被美國卡通片進行理念糾偏後的中國老鼠,在飽嘗了歧視之後,開始散發出稚拙美學的光澤。但他們不僅是童話故事的主角,更是中國都市現實生活的成員。「老鼠」是離軌者、受壓迫者、遭歧視者或無證生存的人,他們露出尖利的牙齒,不屈地反叛「貓」的強權,去建構廣闊的生存空間。他們是流氓英雄的象徵。老鼠與大米的依存關係,早已越出了草根經濟學的範疇。這首發布在網際網路上的「老鼠宣言」,言辭閃爍地唱出了底層民眾的意識形態綱領。


12李谷一與《鄉戀》


1979年,中央歌舞團歌手李谷一首次公開按鄧麗君式的氣聲法唱出《鄉戀》,突破了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國家主義制度,儘管不斷遭到圍剿,但卻在民間飽受歡迎,成為港台唱法大陸化的一個香艷的先聲。隨後,朱逢博、程琳等歌手都起而模仿,從而推動了校園流行歌曲的迅速發育。程琳和朱曉琳是校園歌曲首唱人之一,此外便是台灣歌手蔡琴和蘇芮的加入,後者因更加知識分子化的抒情方式,成為中國大陸高校學生進行「情操訓練」的聽力教程。


本文圖片皆來自網際網路

上傳與管理:傑夫


————————————————————————————————————————————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



一個東方式情愛解構文本《愛情異托邦》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