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5)納粹黨的壯大

巴山夜雨涮鍋 發佈 2020-06-10T16:46:28+00:00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1)魏瑪共和國,一開始就是畸形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2)協約國刺刀的宰割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3)屠世魔王的降臨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4)啤酒館政變,不僅是希特勒的鬧劇1924年開始,在新總理施特萊斯曼的努力下,德意志共和國的形勢開始好轉。法國軍隊撤出了魯爾礦區。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1)魏瑪共和國,一開始就是畸形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2)協約國刺刀的宰割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3)屠世魔王的降臨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4)啤酒館政變,不僅是希特勒的鬧劇

1924年開始,在新總理施特萊斯曼的努力下,德意志共和國的形勢開始好轉。法國軍隊撤出了魯爾礦區。經濟方面,美國人提出了道威斯計劃,大幅度減少德國的賠款金額,同時還給德國提供貸款,使得德國經濟開始復甦。施特萊斯曼又進行了一些經濟改革措施,遏制物價飛漲,減少失業。

外交方面,德國也大有收穫。先是和蘇俄靠攏,然後借力打力,取得了與協約國的諒解。

原來在一戰後,新成立的共產主義國家蘇俄,遭到協約國的封鎖包圍和武裝干涉。而德國作為戰敗國,也受盡白眼。兩國同樣需求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於是在1922年,蘇俄和德國簽署拉巴洛條約,雙方商定對於一戰問題相互不割地不賠款,德國同意蘇俄把在俄的德國財產收歸國有,兩國建立外交、經濟合作。

蘇德雙方合作震驚了協約國,讓英法等大為惱怒和驚恐。德國總理斯特萊斯曼此舉是一箭雙鵰,既增進東鄰關係,也藉機向協約國施壓。協約國擔心德國完全被蘇聯拉過去,只好也做出讓步,向德國積極展開外交。1925年,協約國與德國在洛迦諾展開會談,簽署了《洛迦諾公約》,德國加入國聯。通過簽訂洛迦洛公約,德國和英法等國達成諒解,同時繼續保持與蘇聯合作。特萊斯曼左右逢源,為戰後德國爭取到了最好的外交環境。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變化。

但德意志國內的政治卻始終一團糟。政府越賣力地幹活,全國人民就越不滿。他們每取得一個外交成就,壟斷資本家和右派分子就越發把他們當做叛徒;而為了搞國內經濟,又不敢割大資本家的肉,就造成工人階級生活越來越苦。於是兩邊都把政府罵得狗血淋頭。



就在1924年末,右派集團竟然把德意志總統艾伯特都被送上了法庭,說他犯了「叛國罪」,罪狀是參加過1918年一次罷工。艾伯特在法庭上氣得打顫,老子為了國家利益忍辱負重,為了討好你們這幫右派王八蛋,把自家的工人兄弟和共產黨夥伴都鎮壓得乾乾淨淨,你們居然卸磨殺驢,這樣對我!到1925年2月,艾伯特就死了。

在萬眾歡呼聲中,一戰期間的德軍英雄興登堡當選第二任總統。他是個保皇黨,因為當初自己勸威廉二世下台,一直心懷歉疚。這麼著,魏瑪共和國的最高權力落到了舊軍人的手中。



而前面那位啤酒罐政變的名人希特勒呢?他從進監獄開始,就在埋頭寫書。等他出獄後,這本書也就出版了。書名大家都聽說過——《我的奮鬥》。

希特勒的當眾演說是超人級,下筆則是一塌糊塗。《我的奮鬥》這本書寫得東拉西扯,讓人讀得很痛苦。但是希特勒的中心思想卻是說得很明白的。那就是: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日耳曼人應該奴役其他民族,領導全世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日耳曼國家,其次必須要打垮法國,然後要從蘇聯那裡搶得大片土地。還有,猶太人是最骯髒下賤的民族,斯拉夫人次之。這些劣等民族只能被當做奴隸,或者完全消滅!至於說到政治體制,希特勒再次強調,就是應該讓一個天才人物來搞獨裁。這個天才人物當然就是希特勒本人了。

可見,希特勒「光明磊落」地在這本書里把自己的野心和計劃都完全說出來了。而在10後,他也確實開始這麼做了。

懷揣著自以為高尚的目標,希特勒仰望星空,沸騰著道德的血液,努力奮鬥著。政府怕希特勒煽動叛亂,禁止他再演說,但他還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在希特勒的努力下,納粹黨勢力逐年穩步提升,1928已發展到10萬黨員,並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3100萬票中的81萬張,位列第九。這時候,納粹黨已經不容小看了。還有一批各式各樣的「人才」也加入其中,比如能說會道的戈培爾。



正當希特勒「臥薪嘗膽」的時候,德國人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先前幾年德國經濟恢復,主要靠的是美國不斷給貸款。也沒人想想,一旦貸款中斷了,會是什麼結果?到1929年底,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華爾街股市暴跌。德國全靠美國不斷借債才維持著,現在美國自己也沒錢,借個鬼?再加上大牛人總理施特萊斯曼恰好掛了,於是德國經濟隨著崩潰,跌得比美國還慘。

該給協約國的賠款,美國人又出了個「楊格計劃」,進一步削減到總額370億金馬克。可就算這樣,德國人也賠不起了。別說賠不起錢,德國人連飯都吃不起了。工業產量下降了一半,失業人數飆升到600多萬,物價飛漲,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天主教中央黨的勃魯寧接任總理,可他坐在這個火山口上也沒啥好辦法。而且現在德國議會的政黨鬥爭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這一切讓希特勒欣喜若狂。他就怕國家不亂,一亂他就有機會。在1930年大選中,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向廣大工人和中產階級許諾,說只要希特勒上台,一定能讓德國強大,拒絕賠款,讓人人都活干,有飯吃。

工人們早就對社民黨不滿,聽納粹黨說得這麼好,紛紛投票。這麼著,納粹黨獲得了641萬選票,107個議席,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僅次於社民黨)。

而共產黨也上升迅猛,得到459萬選票,77個議席。社民黨在左右兩翼夾擊下搖搖欲墜。這時候,德國的大資本家面臨選擇:要共產黨,還是要納粹黨?

正在這種猶豫的時候,希特勒伸出了橄欖枝。咱們下一篇再說。

德國人的歷史推動了歐洲,影響了世界。下面這本港台原版的德國史,或許可以讓您從另一個視角解讀這個偉大的國家。點擊連結或者「去看看」,了解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