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刺薊花

秦風熱線 發佈 2020-06-10T09:47:23+00:00

「刺薊」(小薊)也叫薊薊草、刺兒菜 ,是關中農村田壟里常見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呈鋸齒狀,外挺內瓤,脆而多汁,兩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花序分枝。此草生命力極強,遇到乾旱年景,地里的莊稼禾苗都枯死了,它仍從乾裂的地縫裡探出葉柄來,頑強地生長著。

「刺薊」(小薊)也叫薊薊草、刺兒菜 ,是關中農村田壟里常見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呈鋸齒狀,外挺內瓤,脆而多汁,兩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花序分枝。此草生命力極強,遇到乾旱年景,地里的莊稼禾苗都枯死了,它仍從乾裂的地縫裡探出葉柄來,頑強地生長著。遇到雨水好,就在陽婆兒下瘋長起來,幾天時間便長成碗大的一窩,生出一拃長的苔莖,頂著帶刺的花骨朵,綻開一簇針狀的紫色花朵。


早些年,刺薊與苦菊一樣,被視為一種雜草,是牛羊都不願意吃的植物。

「蕎麥地里刺薊花,別人不夸自己夸」,說的就是刺薊不受歡迎,人們將它譏諷為不合群、愛顯擺、缺乏謙虛的人。一般情況下,刺薊剛長出來就會被除掉,或連根拔起拿回家去餵豬,要麼扔在地里曬乾當綠肥。

實際上,刺薊是一種不為人知的草藥。其性味甘涼,有止血、祛瘀、消癰腫等藥效和降低血壓之功效,對結核菌亦有較好抑制作用。據《太平聖惠方》記載,刺薊,主治肺壅熱,吐血不止,對燙傷、疔瘡、濕疹、肝炎、腎炎、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等均有療效。

兒時常見莊戶人下地勞作,不小心劃破手指,掐幾片刺薊葉子,輕輕一捻,捏出汁液來,敷於傷口處,涼涼的,血立馬就止住了。

相傳三國時期,龐統在一次戰鬥中身中數箭,血流如注,跌於馬下。士兵中有知醫術者,忙從道旁扯來一把刺薊,揉搓後塞入他的傷口,很快止住了血。


在西方,傳說刺薊是聖母瑪利亞將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取下來,埋在地里長出來的植物。

也有一種傳說,大地女神對英俊瀟洒的牧羊人克里斯心懷愛慕,卻始終未能贏得克里斯的心。飽嘗單戀之苦的女神鬱鬱寡歡,心裡非常難受。她貴為女神,即便是有無邊的法力,卻也不能強迫克里斯愛上她。女神愛得越深,心就越發感到刺痛。後來她將自己化作一株刺薊花,來向克里斯表白她的「心如針刺」之苦。因此,在西方刺薊花又被稱為「受祝福的薊花」。

在過去 「瓜菜代」的年代,作為糧食的補充,刺薊曾幫不少家庭度過災荒年饉,成為救命的食物。

近年來,刺薊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城裡人餐桌上受歡迎的一道稀罕菜餚。吃法也有多種:一種是將刺薊幼苗放入滾燙的沸水焯一下,撈出滌去苦味,直接涼拌;另一種是與粳米一同煮粥味道更佳。將刺薊菜摘洗乾淨,焯一下,用冷水過涼,撈出備用。待粥將熟之時,加入切好的刺薊絲,大火滾一下,放入鹽、味精,撒上蔥末,淋上香油,即可食用。還有一種吃法——刺薊面,是清明前後,陝西關中一帶,人們喜食的一種綠菜面。將焯過的刺薊放至案板上,倒入麵粉,反覆翻剁,直至剁成絮塊狀,再揉光,擀成麵條,吃到嘴裡筋韌綿軟,光滑爽口,清香撲鼻,不僅有麥面的原味,更有一股清冽的草香味,食之亦有清熱止咳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刺薊花,雖然沒有「大碗碗花」的鮮艷,沒有蒲公英的名氣,但卻有著它獨特的個性和價值。

刺薊也和憨厚直爽的關中人一樣,看似渾身長滿了刺,鋒芒畢露,不好接近,實則「刀子嘴豆腐心」,內心柔軟,充滿了善良。你給它一點熱情,它就會化成汁液,赴湯蹈火,為你所用。

刺薊花,愛的化身,貌似「刺兒頭」,實則懷有一顆救世之心的生命之花!

作者簡介:貟靖,男,陝西禮泉人,作協會員,中國聯通陝西省分公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曾在《莽原》、《短篇小說》、《小小說月報》等報刊發表小說50餘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