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群眾 這樣找到歸屬感

扶貧動態 發佈 2020-06-10T03:53:35+00:00

原標題:陝西嵐皋縣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管理服務新模式 搬遷群眾 這樣找到歸屬感。由於縣域內山多溝深,群眾居住分散,長期以來,易地搬遷都是這裡脫貧攻堅的重點。

原標題:陝西嵐皋縣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管理服務新模式 搬遷群眾 這樣找到歸屬感

「我們小區真是越建越漂亮,越來越和諧了!」6月2日,在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民主鎮下河壩安置小區,搬遷戶陳知雙談起搬遷後的新生活,不住地稱讚。

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嵐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17.2萬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了1/3。由於縣域內山多溝深,群眾居住分散,長期以來,易地搬遷都是這裡脫貧攻堅的重點。

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年,為了更好地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嵐皋縣將工作重點從「搬得出」轉向「穩得住」「能致富」,在管理、服務、就業三個方面持續推進易地搬遷後續工作,力爭將安置小區打造為管理規範、服務便捷、就業穩定的「睦鄰之家」。

黨建引領有歸屬

支部引領、業委會決策、物業公司執行、樓長協助解難題

「我們搬來後,小區物業、業委會相繼成立,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維護、安全出入等問題一一有了著落。但是——」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居民王樹愛話鋒一轉:「在這裡總覺得沒有歸屬感!」

「明明是新家,居民卻沒感到家的溫暖。」一段時間裡,小區所屬明珠社區主任兼黨支書熊貽新也感到納悶。不久後他發現,癥結出在群眾就業不充分、辦事不方便、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上。

「搬到安置小區後,一些群眾的戶籍還未及時遷入,辦戶口、養老醫療、救濟救助等還得回戶籍地,辦事成本高。」熊貽新說,還有一些群眾反映,遷過來後,自己想參與公共事務卻找不到途徑。

了解到群眾的呼聲與訴求後,今年1月,嵐皋縣制定《易地扶貧搬遷「睦鄰之家」建設實施方案》,在1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成立黨支部,其餘108個安置點的黨員劃歸鄰近村、社區黨組織管理,1182名易地扶貧搬遷黨員找到了「新家」。

接下來,各安置小區又成立群團組織86個、業委會44個,選舉片區長37名、樓長70名。「我們的模式是支部引領、業委會決策、物業公司執行、樓長協助。」民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興波介紹。

王樹愛說:「樓長就相當於我們原來的村民小組長,哪家哪戶的情況他都清楚,有啥困難我們第一時間找樓長解決,解決不了的再交小區支部。」

「小區支部一成立,我們就分片區建立了居民微信群。需要大家知曉的好政策,值得宣傳的好人好事,乃至有些群眾遇到的困難,我們都會有組織地在群里發聲,讓居民更好融入小區。」熊貽新介紹。

整合資源解痛點

建立黨群服務站,通過「4+X」便民服務回應群眾訴求

「去年我申請臨時救助還得回老家,光路上來回就用了兩三天,今年不出小區就辦理完了。」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居民劉成林告訴記者,在社區辦事越來越方便了。

辦事效率的提高要得益於嵐皋縣推廣建立的小區黨群服務站。通過租賃開發商閒置房屋,騰並小區所在村或社區活動室房屋整合優化現有資源,各安置小區建起黨群服務站,推廣「4+X」服務。服務站下設便民、健康、老年日間照料、兒童活動4個服務中心,並根據需要開展技能培訓、電商孵化、圖書閱覽等服務項目。

「這些機構是公益性質的。比如學生四點半課堂、兒童託管中心,對在小區毛絨玩具廠等工廠上班卻無法同步接送孩子的家長開放,由各樓長、小區黨支部統計家庭需求並公示後登記在冊,確定免費服務的範圍。」熊貽新告訴記者。

黨群服務站的運轉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力。近年來,嵐皋縣把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責任落實到12個鎮28個縣直行業部門。如:縣公安局牽頭,幫助群眾將戶籍遷入安置地;縣發改局牽頭,開發大數據平台,精準掌握搬遷群眾基本情況,相關人員回應解決群眾需求;縣民政局牽頭,開展搬遷群眾在新居住地申請臨時生活救助、殘疾人補貼等工作。

多措並舉促就業

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確保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

初夏時節,下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一片熱鬧景象:為300多人提供就業的毛絨玩具廠內,工人們正迅速趕工;在黨群服務站,由縣婦聯等部門牽頭的婦女手工藝培訓正緊張進行;小區電商服務中心電腦前,搬遷群眾正在處理網絡訂單……

「我們堅持線上線下、家裡家外、外出和本地結合,儘可能讓居民找到合適的工作。」嵐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磊介紹。

嵐皋縣逐戶逐人摸底調查,建立就業台帳,並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策方式,組織勞動技能培訓,確保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產業布局上,按照「山上建園區、山下建小區、小區里建工廠」的思路,同步推進一二三產業。

據統計,全縣毗鄰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共培育農業園區159個、集體經濟合作社134個,通過林地耕地入股、流轉方式累計種植魔芋、獼猴桃等特色經濟作物11萬畝,帶動貧困戶3萬多人實現穩定增收,3000餘名搬遷群眾就近到園區和工廠務工,實現了「一人就業整戶脫貧」。

「搬遷是一時的事,而居住是一輩子的事。今後我們將繼續完善搬遷扶貧後續工作,讓群眾過上有收入有服務有勁頭的新生活。」安康市政協副主席、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說。

(陳延安參與采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