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橙黃綠」信號燈預警貧困,南疆四地州這樣衝刺

扶貧動態 發佈 2020-06-10T03:44:26+00:00

今年,讓最後4.21萬戶、16.58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新疆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全面督戰、精準施策,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作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南疆四地州還有10個縣未脫貧摘帽。今年,讓最後4.21萬戶、16.58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新疆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全面督戰、精準施策,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搬出大山走向美好生活

翻越「特給乃奇克達坂」,深入喀喇崑崙山,就進入了有著「萬山之州」之稱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這裡山地面積超過95%,是帕米爾高原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

阿克陶縣庫斯拉甫鄉,地處崑崙山深處。該鄉四個村莊,集中在葉爾羌河兩岸不足百米的半坡上,河流穿過村莊蜿蜒而過,一條不寬的土路歪歪扭扭延伸。石頭和土木結構的房屋,順著山坡錯落搭建,全鄉幾乎見不到磚混結構的房屋。

庫斯拉甫鄉原鄉長艾合買提江·克熱木說,這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道路年年沖毀年年修,不少村民十多年甚至一輩子未走出深山,在山裡「兩不愁三保障」無法徹底解決,不搬遷全鄉實現脫貧幾乎不可能。

2019年底,距離庫斯拉甫鄉三五公里的河流下游,有著「新疆三峽」之稱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大壩已經建成蓄水。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移民搬遷安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以來第一個整建制、跨地州搬遷、外遷的工程移民項目,單點安置近1200戶4500多人的規模。

94公里外的喀什地區澤普縣,新設立的桐安鄉成為庫區移民集中安置區。買合肉甫·木拉吧一家五口第一批遷入新家,新家裡電視、熱水器、冰箱一應俱全。「最方便的是有了衛生間,過去在山上用旱廁,滿地蒼蠅飛的景象再也沒有了,有了自來水也不用再去河裡取水了。」妻子熱娜古麗·喀爾曼說。

易地搬遷等一系列舉措逐步落地,南疆四地州較真碰硬,補齊了民生短板弱項,貧困群眾有了擺脫貧困的動力。

「有了穩定就業,搬遷農牧民有事做、有收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桐安鄉黨委書記王守輝說,進入工廠就業後,貧困農牧民的注意力正逐漸轉移到發展產業上來,這些女工也實現了從家庭主婦到產業工人的轉變,目前桐安鄉已建成102間商鋪和擁有98個攤位的農貿市場,供搬遷戶經營。

轉移就業「轉」出內生動力

過去,貧困戶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迪夫妻倆,只能在村裡打些零工,到秋天才能出去拾一個月棉花,掙不了多少錢。夫妻倆的就業難,是南疆四地州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滯後的縮影,有限的就業崗位難以滿足貧困勞動力的需求。

2018年以來,新疆針對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22個深度貧困縣(市),採取區內跨地區就業等轉移就業措施,幫助貧困家庭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一年多來,麥麥提尼亞孜·圖爾迪夫妻倆,來到烏魯木齊市苗木基地務工。不僅收入增加了,在苗木場也有了自己的家。妻子米娜·艾海提說,一起出來工作收入多,也能夠相互照顧,父母也放心。

跨地區轉移就業,關鍵在於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內在推動。

長久以來,受產銷信息不暢、運輸不易等因素制約,喀什地區伽師縣種植面積超20萬畝、商品瓜產量達50萬噸的優質伽師瓜,並未被外界知曉,果農只能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為此,新疆加快推進區內收購網和區外銷售網的「兩張網」建設。在伽師縣臥里托格拉克鎮,新疆果品(伽師)批發交易市場建成,成為新疆最大的伽師瓜交易中心。「去年是種瓜15年來掙得最多的一年。」熱西提·麥米提明說,8畝瓜賣出2.4萬元,刨去成本,收入有兩萬元,其中170個瓜被內地採購商看中,賣出了每公斤4.5元的好價錢。

在依託市場培育和壯大特色林果業同時,當地還搭建網際網路銷售平台打通銷路。「過去我只知道在網上能買衣服,從沒想過也能賣出家裡的核桃。」和田市古江巴格鄉賽克散村的古海爾妮沙·阿吾提說,網絡發達了,公路發達了,才能甩掉「口袋底」的包袱。

近年來,南疆四地州一大批涉及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的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昔日的「口袋底」實現通路通車,脫貧思路更活了,產業發展的路子更寬了,脫貧內生動力更強了。

預警監測機制防止返貧

喀什地區托萬巴格艾日克村,19歲的阿布都克依木·阿布都拉學過廚師,因缺乏經驗,四處求職又屢屢碰壁。疫情初期,很多工廠關閉,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受疫情影響,南疆四地州出現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困難,對部分貧困家庭收入產生一定影響。為此,新疆啟動區內跨地區轉移就業,協調10個地州市開發超過5萬個崗位,專用於南疆四地州安排貧困戶就業。

得知有外出就業的機會時,阿布都克依木·阿布都拉第一個向村委會報名。3月,他乘坐火車來到烏魯木齊市,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每月穩定收入超過2000元。「我多掙些錢,家人生活就更好了,今年也能脫貧了。」

疫情給南疆四地州脫貧攻堅帶來一道「加試題」,打贏這場戰役不僅要克服疫情影響,更要啃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為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新疆依託脫貧攻堅大數據平台,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按照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採取「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區地縣鄉村五級分級負責,確保精準發現、動態幫扶。

新疆將貧困監測預警分紅、橙、黃、綠四類:紅色為因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致使「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收入下滑嚴重、低於4000元的家庭;橙色為因失業、發展產業失敗等收入較大幅度下滑、收入處於4000~4500元的家庭;黃色為收入處於4500~5000元的家庭;綠色為收入超過5000元且「兩不愁三保障」全部達標的家庭。

「這些年家裡蓋了安居房,領到了扶貧羊和鴨子,但收入不多。」外出務工前,貧困戶阿布都克依木·阿布都拉,一家七口靠著9畝土地生活,種了棉花、小麥、核桃、巴旦木樹,一年下來只有1.2萬元收入。他們家的人均收入,正處於「橙色」信號燈標識範疇。

「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正在貧困人口較多的南疆四地州亮起。

「通過大數據系統,上級部門能夠實時監測到數據,扶貧工作效率更高、更精準。」喀什地區托瓦塔格瓦孜村扶貧第一書記王強說,目前他已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數據採集和錄入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