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只工作了3年,一生四處遊山玩水,他的錢哪來的?

歷史痴 發佈 2020-08-14T09:40:18+00:00

據說,前些日子「李白的錢哪來的」上了熱搜,請原諒我的後知後覺,從微博誕生之日起直至今天,都沒怎麼關注過,畢竟那是飯圈女孩和她們家愛豆的領地。

據說,前些日子「李白的錢哪來的」上了熱搜,請原諒我的後知後覺,從微博誕生之日起直至今天,都沒怎麼關注過,畢竟那是飯圈女孩和她們家愛豆的領地。

大致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原委,有某乎網友用李白的一句詩回答了這個問題: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李白說他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盤。

顯然,在李白年少時白玉盤是司空見慣的物事。

是不是聽起來特別壕?

都2020年了,相信我們多數普通人家裡都沒有見過白玉盤。

由此可見,詩仙李白家不差錢,所以他的詩作中盡顯豪邁,在朝廷翰林院工作了3年之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毅然丟掉官職,離開別人夢寐以求伺候皇帝的絕佳機會。

但是,果真如此嗎?

「白玉盤」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古朗月行》,創作年代是唐玄宗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爆發前。

這時候的詩仙李白已經年過半百,其詩作的豪放派風格早已刻入骨髓,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用李白的詩句去代入現實,那樣你會大失所望的。

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危樓高百尺」的不知名山寺,「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輕舟,這都是文學作品中的誇張修辭手法,可做不得數的。

如果你把李白詩中的「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當作寫實,那豈不是曲解了詩仙的本意?

那麼,既然如此,李白不上班卻能整天遊山玩水,遍覽祖國大好河山,他的錢到底從哪來的呢?

綜合了許多網友的意見,並經本人分析,大概有以下幾種可能:

1、李白父子是經營銅鐵私營買賣的,屬於巨富之家,雖然不到「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地步,但是真的不差錢;

2、李白生性豁達,對於差旅條件不怎麼計較,很善於苦中作樂,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

3、李白的粉絲捐贈,要知道,李白可不像杜甫生前寂寥,他從一開始就名動天下,上至唐玄宗、楊貴妃,下至普通士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中不乏有錢又大方的主,時不時的向詩仙獻愛心那也是有的,況且古人都講究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

4、李白的「嫁妝」,盛唐時期上層社會對詩詞對才子有著近乎瘋狂的喜愛,許多大戶人家都爭著搶著要讓李白做上門女婿,李白做過幾次新郎,其中有兩任妻子都是宰相的孫女,這都是不差錢的主,給李白的饋贈自然不會少;

5、李白的遣散費,雖然李白在詩中說他是自離的,但唐玄宗身為皇帝怎麼會吝嗇他的遣散費呢?據李白的族叔所說,「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

所以大家看看,李白自家就是經商的不差錢,又有這麼多補充的收入來源,他遊山玩水的時候又哪裡需要擔心盤纏不夠的問題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