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明的終結,西羅馬的覆滅

暮景風光 發佈 2020-08-15T03:09:19+00:00

在東西方歷史上基本上有一點共識,那就是兩種文明形態的分水嶺產生於公元四五世紀,當東西方都在經歷蠻族入侵時,中國的是守住了南方最終等到了北方地區實現漢化,就此後來的王朝也和秦漢無異,但是如果觀察西方,整個古羅馬文明則是在蠻族的不斷入侵下徹底轟然倒塌,什麼也沒留下,後來的歐洲更是走向了封邦建國的「小國寡民」形式。

在東西方歷史上基本上有一點共識,那就是兩種文明形態的分水嶺產生於公元四五世紀,當東西方都在經歷蠻族入侵時,中國的是守住了南方最終等到了北方地區實現漢化,就此後來的王朝也和秦漢無異,但是如果觀察西方,整個古羅馬文明則是在蠻族的不斷入侵下徹底轟然倒塌,什麼也沒留下,後來的歐洲更是走向了封邦建國的「小國寡民」形式。

隨著公元一世紀末,漢和帝時期對北匈奴的一次致命性打擊,匈奴大部開始了萬里遷徙之路,經過三次大的移動,到公元四世紀中後期,匈奴人已經侵入頓河流域,開始與羅馬帝國和哥特人成為了鄰居,而他們在亞洲地區被追著打的戰鬥力卻將在這裡掀起一場風波。在當時那種社會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條件下,土地就是生命,匈奴人的到來實際上是打破了歐洲遊牧民族同農業民族的平衡,也就是歐洲原本的蠻族哥特人和羅馬文明,就此這種生態的失衡也將給西方的古典文明划上句號。

公元376年,包括兩萬名士兵在內的二十萬難民出現在多瑙河流域,「迄今為止都尚未聽說的一支遊牧民族突然出現,有如高山上襲來的暴雪,勢不可擋,所到之處或被占領,或被摧毀。」上面這段文字指的是哥特人為何從黑海附近來到多瑙河流域的緣由,不過相對於將他們趕過來的匈奴人,他們更擅於處理與羅馬人的關係。由於羅馬帝國的兵力大部分都在南部同薩珊波斯對峙,因此皇帝瓦倫斯對於哥特人「請求」遷入羅馬帝國的要求是無法拒絕的,然而給蠻族人免遷將會是羅馬帝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錯誤,遷入羅馬帝國的哥特人由於糧食等問題,很快就與羅馬帝國鬧翻,而這些已經深入羅馬帝國內部的蠻族如果再造反,那就不是哈德良長城所能夠檔住的了。公元378年,亞得里亞堡之戰爆發,親征的羅馬皇帝由於事先低估了哥特人的數量,導致了戰場的被動最終皇帝瓦倫斯戰死,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此戰之後,日耳曼人逐漸取代羅馬人成為歐洲的新主人,公元476年,日耳曼人領袖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就此歐洲的古典文明徹底宣告終結,開始走上一條與過去文明完全不同的日耳曼式的道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