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生於1950年,徐克和張藝謀,同樣是導演,張藝謀卻更勝一籌

冷眼說電影 發佈 2020-08-15T10:09:01+00:00

而在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里,那些讓人啼笑皆非或感人肺腑的劇情,也會讓人久久不能忘,就算是再看了其他的影視劇,在別人提起的時候,還是會會想起這些橋段。

很多人對於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主角或者人物刻畫人物設定比較好的配角上面。

而在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里,那些讓人啼笑皆非或感人肺腑的劇情,也會讓人久久不能忘,就算是再看了其他的影視劇,在別人提起的時候,還是會會想起這些橋段。

我們甚至還會因為一部影視劇,去循環播放它的片頭曲片尾曲和插曲這些歌,甚至還有人能從中品出幾分感同身受來。

更甚者,我們也會記得電影電視劇里推銷的廣告的那些廣告產品,甚至連廣告詞都能背的特別順溜,脫口而出。

可是台前幕後,台前幕後啊,我們似乎永遠只記得那些「台前」的光鮮,而不知道「幕後」的那些辛苦。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愛的那些影視劇的導演是誰。

何為導演

什麼是導演呢,最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串起一部戲的人,是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裡面的那個組織者,那個領導者。

導演用盡他所能,把製作人員、工作人員、演員串聯起來,去演繹他心中的世界,去表達他的想法,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就是與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從中窺探他的世界。

有很多人覺得,一部影視劇好與不好,質量的高低,除了演員的演技之外,更取決於一個導演的素養;相同的,一部影視劇所呈現出來的風格,也能反映一位導演的行事風格和他的價值觀。這兩者是有關聯的。

兩位導演

說起導演,或許大家第一反應,腦海里蹦出來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張藝謀,但是有一個和他同期的徐克也是很出色的,只是可能更更多人記得他的作品,不太記得他的姓名。

張藝謀、徐克兩人都是1950年出生的,但兩人的際遇卻不太相同。

張藝謀出生在西安,那時候的他經歷過「上山下鄉」,也經歷過高考恢復。

人生可以說是頗有些曲曲折折。高考恢復後,張藝謀就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而跟他同年出生的徐克雖然祖籍是廣東,但他童年卻是在越南長大,大學是在美國讀的,那時候他還修讀了廣播電視/電影課程。在大學期間,徐克也有過親手執導影片的經歷。

兩個不同經歷素不相識的人,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雖然兩人都是修讀的攝影,但是徐克獨自拍攝影視劇的時間卻比張藝謀早。

1978年的時候,徐克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金刀情俠》,第二年就拍攝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蝶變》,可謂是抓住了機遇,而那時候高考還沒有恢復,張藝謀卻還在棉紡廠做工人,更別說執導拍攝影視劇了。

而張藝謀獨立攝影電影則是在1984年拍攝了電影《黃土地》。

而張藝謀也憑藉著這部電影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等三個大獎,從此宣告張藝謀踏入了一線攝影的行列。

徐克在這幾年裡也陸續拍攝了六、七部影劇作品,也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導演獎等獎項,可是似乎和張藝謀第一部執導電影就獲得三個獎項,跨入一線攝影的成就相比,徐克似乎稍遜一籌。

關於徐克的影片觀眾最熟悉的莫過於《英雄本色》系列和《倩女幽魂》系列的電影了。

當時的我們喜歡的風流倜儻的寧采臣,心痛著無法逃離魔掌的小倩,我們都希望有奇蹟會出現,讓他們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那個時候,張藝謀同時期的電影里,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紅高粱》了,在《紅高粱》里,人們只想過著安穩的生活,一家子平平安安的相守,可是卻被鬼子毀了這一切,余占鰲、九兒、夥計們,都死在了抗戰之中。

後來,徐克也拍攝了很多電影,其中包括了《黃飛鴻》的一系列電影,不得不說徐克的拍攝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些打鬥場面,同時他的一些影片里也表達出了那種江湖豪情和兄弟義氣。

而那時候的張藝謀拍攝的電影也產量很高,有《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等,而在張藝謀的影片中,更多的是反映農民狀況,以農民的學識水平,以農民的角度來表達影片的主題思想。

兩個人的風格可謂是大不相同,徐克導演的很多影視作品,多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拍出讓人或熱血沸騰,或啼笑皆非的作品。而張藝謀導演的影視作品則更多的是從底層出發,從農民的角度出發,或者是一些充滿了歷史意味的作品,深刻而發人深省。

若是單說兩人最經典的最代表性的作品,徐克導演的隨口一說的經典都有《龍門飛甲》、《西遊伏妖篇》等等的作品,而張藝謀導演的經典作品也有《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等。

雖然兩人的作品都是極好的經典,但是似乎張藝謀更勝一籌,因為張藝謀除了導演影視作品外,還擔任了2022年冬奧會主宣傳片總導演、G20峰會文藝演出總導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總導演。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就是張藝謀執導的,那畫面直到現在都還震撼人心。

而徐克則只是專注於拍電影。而且張藝謀也是被公認為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實,不管孰優孰劣。兩人都是中國內數一數二的好導演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或許每個人擅長的拍攝手法、擅長的拍攝內容不一樣。

導演並不像明星偶像那樣非得爭個你死我活,他們最想的永遠是如何更好的拍攝影片、呈現出最後的一幕幕場景給觀眾,其次才是票房,所以沒有必要分個你高我低。

他們都是優秀的導演,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經典作品,他們都擁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不需要我們去評判孰優孰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他們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他們活成了自己的神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