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並不枯燥,山東高考一分一段數據中,理出了哪些有趣的現實

李老師升學規劃 發佈 2020-08-15T10:03:17+00:00

如題,自2018年選科時,就有一些討論,認為選物理會讓考生吃虧,好學生互相輾軋,劣幣驅逐良幣等等,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本科志願已經填報,在等待錄取結果的這幾天,李老師又仔細研究了一下夏季高考一分一段表,統計了2020年本科普通批的招生計劃數據,現擺出數據,讓事實說話。

如題,自2018年選科時,就有一些討論,認為選物理會讓考生吃虧,好學生互相輾軋,劣幣驅逐良幣等等,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本科志願已經填報,在等待錄取結果的這幾天,李老師又仔細研究了一下夏季高考一分一段表,統計了2020年本科普通批(按照選科要求)的招生計劃數據,現擺出數據,讓事實說話。

一分一段數據顯示,物理考生的特殊招生類型上線率、一段線上線率均占據明顯優勢

一分一段表,隱藏了前47名的數據,但無法掩蓋56名之前,僅有4人次選擇政治或歷史或地理。681分以上,457名之前,443人選了物理,438人選了化學,占據絕對優勢,前500名,物理化學考生絕對霸屏!

681分487名,677名702名,673分1006名,分別出現地理考生、歷史考生和政治考生。千名以後,才有文科類科目的考生,從數據看,這些考生,也極少有純文考生。

特殊招生類型控制線,也就是原來的自主招生控制線(一本線),用來進行綜合評價等特殊類型招生的參考,其劃線標準是本科招生計劃總人數的50%,截至到532分110794名,分別有物理考生69698 人,化學考生75907人,生物考生72726人,政治考生31049人,歷史考生32994人,地理考生50008人。

一段線,是根據本科招生計劃的120%,劃定的分數線,一段線上考生,可以第一次填報普通本科志願。截止到449分272673名,分別有物理考生143736人,化學考生171462人,生物考生174793人,政治考生 86114人,歷史考生94885人,地理考生147029人。

比對截至150分的人數,各科人數,與2018年的選科人數,相差無幾,總人數與報名人數相差不足一萬,因此,可以用150分的各科累計人數,近似等於各科的總選考人數。

我們可以近似認為,物理的選考總人數206326人,化學的選考總人數259283人,生物的選考總人數315106人,政治的選考總人數196189人,歷史的選考總人數252416人,地理的選考總人數344594人,參加考試並取得150分以上的總人數524825人。

如上圖,我們用各選科的一本上線人數、一段線上線人數除以選考人數(二段線150分以上人數),可以得到各選科的一本優秀率和一段上線率:物理的一本率34%,一段上線率70%;化學的一本率29%,一段上線率66%;生物的一本率23%,一段上線率55%;政治的一本率16%,一段上線率44%;歷史的一本率13%,一段上線率38%;地理的一本率15%,一段上線率43%。

不僅在前500名、前1000名,物理、化學、生物占據絕對優勢,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一本率和一段上線率,也明顯高於政治、歷史和生物三科,其中物理的一段上線率高達70%,一本率明顯高於其他各科。

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計劃顯示,40%本科計劃要求必選物理

李老師還統計了2020年山東省夏季高考本科普通批次的招生計劃,分別篩選了必選各科的專業招生計劃。所謂的必選各科的專業招生計劃,是指至少必選一門該科的專業招生計劃,比如物理,李老師篩選了「物理」、「物理+化學」、「物理+地理」、「物理+政治」、「物理+生物」、「物理+化學+生物」,「+」號是並的關係,不是或的關係。根據這種方法,李老師統計了分別必選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的專業招生計劃,如下表:

這個圖表怎麼理解呢?

我以物理選科為例,沒有選考物理的考生,202183個招生計劃中,可選擇的計劃數為202183-81331=120852。而通過一分一段表可以看出,一段線上非物理考生數為272673(一段線上總人數)-143736(一段線上選考物理的人數)=128937人。

考慮到提前批中物理考生比例與非物理考生比例,普通批非物理考生人數,約減去1萬人,大約為118900人,近似等於12萬人;物理考生143736減去提前批約1萬人,大約為134000人。(看不懂的,可略過此段,但數據必須記住!)

問題來了:物理考生134000人,可選擇的招生計劃接近20萬(具體以選考科目從上表中減去相應科目數據),非物理考生12萬人,可選擇的招生計劃僅為12萬多。

加之第一部分物理考生優秀率和一段上線率明顯占據優勢,物理考生和非物理考生,在錄取中,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選文的考生多,一段上線人數就多,這個論斷打了誰的臉?

在選科實踐中,很多考生和老師認為,選文科的學生多,有弱生墊底,賦分自然就高,上了一段線,就有機會 上本科!

從我們的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偏文考生的上線率和優秀率,非常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就是大家簡單的認為,分母大了,賦高分的機率就大,但這個結果,有一個前提,就是,你本來在靠前的位置還是靠後的位置,也就是你的名次百分比的數值是 小還是大,在幾十萬考生中,這個比值是難以考分母的增大而增大的,比值不變,賦分就不會改變,這是 一個科學的道理,很可惜很多考生選擇性失聰,只考慮好結果,不考慮壞結果!

換句話說,你不給學霸當分母,誰願意給你當分母?!

今天的文章,純粹數字,比較枯燥,大家慢慢領會吧!

更多精彩的論述,請關注李老師的頭條號,不一樣的觀點,源自李老師長期的數據研究,歡迎留言置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