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痘季來了!煩人的痘痘該怎麼消除?

廣東醫附院腫瘤陳華林 發佈 2020-08-14T06:22:31+00:00

如今,越來越多人有熬夜、飲食不規律、經常處於壓力或精神焦慮狀態下,加之夏天炎熱的天氣,臉上長痘痘成了一件煩人的事情。



如今,越來越多人有熬夜、飲食不規律、經常處於壓力或精神焦慮狀態下,加之夏天炎熱的天氣,臉上長痘痘成了一件煩人的事情。


於是,總忍不住想把痘痘擠掉,但是呢,卻又怕留有痘印或在臉上留下「坑洞」。



先打住!痘痘是不能隨便擠的,否則留下永久性的疤痕,那就悔恨不已了。


那怎麼辦呢?


今天,麥語君精心為你準備了這一期科普,認真看完,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什麼是痤瘡?


首先,我們要先好好了解痘痘到底是什麼。


痘痘,學名又叫「痤瘡」,這是一種臨床上最常見的皮膚病,它主要是一個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痤瘡好發於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其中男性發病略多於女性,但女性發病年齡比男性早。根據調查顯示,約80%-90%的青少年患過痤瘡。


痤瘡的出現,中醫上一般認為它主要與內熱有關,即跟體內的「火毒」有關,一般認為肝經或胃腸壅熱均可導致痤瘡。中醫上說的面瘡、面皰,或者我們常說的粉刺、青春痘,其實都是指痤瘡。



為什麼有些人會容易長痤瘡呢?


痤瘡的出現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其中,主要與以下四大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比如油性皮膚的毛孔粗大、油脂分泌旺盛、角質層過厚,造成毛孔堵塞。乾性皮膚的角質分化異常、皮脂腺代謝異常而造成皮脂皮屑的毛孔堵塞。又或者毛囊皮脂腺導管口徑變小,影響毛囊壁脫落的上皮細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另外,雄激素水平異常也是導致痤瘡的重要因素。


2.微生物感染或免疫因素:


痤瘡丙酸桿菌可以與皮膚的免疫系統共同作用,刺激毛囊和毛囊周圍發生炎症反應,使局部形成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


3.飲食因素:


有研究證明高糖飲食、奶製品(尤其是脫脂牛奶)的攝入會影響體內雄激素的活性,導致誘發痤瘡或使其加重。


4.其他因素:


不規律的作息、壓力、過度勞累等會導致皮脂分泌增多,誘發和加重痤瘡。此外,高溫的環境,如果再經常塗抹油性乳液或粉底霜等化妝品,或者在高溫下經常戴頭盔也是誘發痤瘡的因素之一。


煩人的痘痘該怎麼消除?


既然痘痘不能隨便擠掉,那應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痤瘡不僅僅可以在臉上長,其他部位也會長,但最常見的是面部。


面部的痤瘡好發於青少年青春期,如果這個時期長那麼一個、兩個,可能很快就會消退,長的不太厲害,一般不需要過度關注,也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從飲食上和生活習慣上進行調理即可,比如飲食上儘量不吃辛辣、油炸、油膩食物,注意衛生,勤清潔面部等。


如果痤瘡較為嚴重,則需要就醫治療了。



治療上一般需要結合生活習慣、飲食、情緒、外用藥、口服藥等綜合治療。


(1)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避免熬夜、暴曬等,日常生活中可以勤清潔面部,可選取適合自己膚質的潔面產品及護膚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度使用潔面產品清潔面部和避免頻繁化妝。此外,一定要避免反覆用手去擠痘痘,以免加重感染留下痘印或疤痕。


(2)飲食:


儘量少攝入辛辣、油炸食品,並且控制糖類、奶製品、脂肪的攝入量,可多吃蔬菜和水果。


(3)情緒管理:


經常處於壓力、緊張焦慮狀態下也是誘發痤瘡的重要因素。所以,應避免出現焦慮緊張情緒,學會舒緩壓力,如果因為疾病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應及時尋求幫助。


(4)藥物治療:


痤瘡的藥物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的痤瘡類型以及嚴重程度進行用藥選擇。


對於粉刺,主要以外用維A酸類(阿達帕林、異維A酸等)藥物治療為主。對於炎症性丘疹較多的患者,以外用藥(維A酸類、抗微生物藥物)為主,可結合口服藥物(常用抗生素類藥物)及物理治療進行綜合治療。


如果是膿皰,則一般為系統使用足夠療程的抗生素,聯合外用藥物及物理治療為主。如果是結節、囊腫或瘢痕,則一般治療為口服異維A酸,同時可結合抗生素、外用藥及物理治療。


此外,也可以使用中醫中藥治療。通常中醫的治療內治和外治結合使用,其中,內治為主,並且需進行辯證分型治療。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段行武表示「針對痤瘡,一般我們最常用的是分四個類型:一個是肺經壅熱,主要是跟肺有關係的;第二個是胃腸濕熱;第三個是肝鬱化火;第四個是痰淤壅結;就分這個四型,從之內治。此外,還需要根據患者全身的情況進行調理,進行綜合性的治療。」



當然,痤瘡的治療,患者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治療只能最大限度減緩病情,目前來看,痤瘡不可能根治。所以,在常規的治療外,規律的飲食和作息也很重要。


段行武主任表示「痤瘡,如果通過中藥的一個系統調理,可能再復發的機會要小一點,但不能說絕對不會復發,因為痤瘡正好在陽熱偏盛的年齡段,如果生活、飲食不規律,再長一個、兩個,或者甚至再發起來,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即便治好了,也得在生活、飲食方面進行調理,飲食清淡一些,生活規律一些,這樣可能就會減少復發的幾率。」


END


本文僅用於信息傳遞,非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警告:本文所提及的藥物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嚴格控制適應症和禁忌症。

編輯排版 l Mr.Pe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