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和西班牙在中國爭土地,最後西班牙敗走,菲律賓總督承擔責任

正觀歷史 發佈 2020-08-14T02:40:59+00:00

新航路開闢之後,隨著世界格局的擴大,西方列強的野心也跟著不斷膨脹,開始了它們在全世界進行殖民的歷史。

新航路開闢之後,隨著世界格局的擴大,西方列強的野心也跟著不斷膨脹,開始了它們在全世界進行殖民的歷史。

從南北美洲,到非洲,再到亞洲,都能夠看到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當時的中國因為相對比較強大,殖民者不敢輕易冒犯。

為了能夠從中國獲取利益,他們便開始對中國周邊的領域下手。當時的明朝,對於海權並不怎麼重視,最終導致了彎彎被殖民者占領。

最早占領彎彎的是荷蘭。十六世紀,掌握海上霸權的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幾個國家,而其中西班牙比較早地在亞洲建立了殖民地。

1571年,西班牙占領了馬尼拉,並以此為中心不斷向周圍擴張,最終將菲律賓以及周圍的一些島嶼都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菲律賓的呂宋島距離彎彎很近,但當時的西班牙人並沒有意識到彎彎的重要性,選擇了向南方擴張。一直到豐臣秀吉借道彎彎,準備出兵攻打呂宋島的時候,西班牙人才意識到彎彎重要的戰略地位。於是就準備占領彎彎,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對。

最終經過商議,西班牙人派出了一支艦隊,先到彎彎進行考察,再決定要不要占領。但是,在這支艦隊在半途卻經歷了一場風暴,被迫返回,這場考察也無疾而終。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呂宋島的危險解除,西班牙人也就放棄了占領彎彎的打算。

1568年,荷蘭獨立戰爭爆發,荷蘭與西班牙進入了敵對狀態,同時也開始奪取西班牙在亞洲的利益。荷蘭人發現,西班牙貿易利益的主要來源,是馬尼拉,而馬尼拉貿易的繁榮是因為中國的絲綢,以及美洲的白銀。

於是,荷蘭就開始對進出馬尼拉的船隻進行攔截和攻打,但收效甚微。於是,荷蘭人就想在中國的沿海地帶建立基地,以爭奪中國與馬尼拉的貿易。

為此,荷蘭人選擇了攻打澎湖和澳門,結果被明朝軍隊打得大敗而歸。最後,他們選擇了彎彎。

當時的明朝並沒有將彎彎當作是自己的領土,所以彎彎既沒有行政機構,也沒有軍隊駐守,只有生活在當地的一些土著。

當荷蘭人到來的時候,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順利地占領了彎彎的大員,並在當地修建城池,開展貿易,隨後以此為中心,逐漸控制了彎彎南部一帶。

荷蘭人控制彎彎之後,讓西班牙人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因為彎彎特殊的位置,可以隨時切斷馬尼拉與中國、日本的各種往來。

為此,西班牙派出艦隊來到彎彎北部的和平島,修建了聖薩爾瓦多城;此後,又在淡水港修建了聖多明各城,並以這兩處為基地,控制了彎彎北部,形成了與荷蘭的對峙局面。

雖然占領了彎彎北部,但西班牙人卻發現這一舉措效果不大。首先,雖然西班牙人占領了彎彎北部,但彎彎南部的荷蘭人依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影響馬尼拉的往來船隻。

更重要一點,當西班牙人占領彎彎北部之後不久,中國逐漸開始進入了閉關鎖國的狀態,甚至連日本也逐漸將國門關閉。而且,彎彎北部的土著,與西班牙人的關係很緊張,雙方經常發生衝突,西班牙很難在當地獲取利益。

後來,呂宋島發生了暴亂,菲律賓總督科奎拉就把駐守在彎彎北部的軍隊,抽調了一大部分到呂宋島鎮壓暴亂。

彎彎南部的荷蘭人見有機可乘,於是就在1641年派出了一個不足千人的小隊,攻打聖薩爾瓦多城。這次出征荷蘭人取得了勝利,但因為西班牙人有城可守,荷蘭人又沒有攻城利器,最終無功而返。

荷蘭人並沒有就此放棄。第二年,他們再次派兵攻城。這一次,他們攜帶用來攻城的重武器。經過一番進攻,西班牙人損失了六名士兵和兩門大炮,並最終放棄抵抗,開門投降。

得知彎彎北部失守之後,西班牙皇室開始追究責任。駐守彎彎的官員害怕承擔責任,被荷蘭人釋放之後,便躲了起來。

最終,西班牙皇室將失去彎彎北部的這筆帳算在了菲律賓總督科奎拉的頭上。當他從總督的職位上下來之後,就被西班牙政府抓起來關了四年。

西班牙人離開彎彎之後,彎彎島變成了荷蘭一國獨霸。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彎彎,彎彎才再一次被納入了中國領土。

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國對於領土,尤其是領海的意識相對淡薄,也因此而失去了很多珍貴的領土和領海的主權,作為現代的中國人,應當引以為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