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十而已》的火爆,我學到了品牌營銷的四點啟示

關公先生 發佈 2020-08-14T01:20:27+00:00

另一個則是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個女孩的三種性情,將三十歲女性的愛情、婚姻與事業展現在大眾面前,引發了極大的共鳴。

最近的這兩個月,關於女性的話題大火。一個是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里各色中年女性的風情萬種;另一個則是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個女孩的三種性情,將三十歲女性的愛情、婚姻與事業展現在大眾面前,引發了極大的共鳴。



尤其是《三十而已》,雖已播完,但熱搜依然不斷,還誕生了「顧學」、「凈身出海」、「山渣」等網絡熱詞,堪稱話題製造機。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三十而已》這麼火,營銷人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品牌應該學些什麼呢?


01

啟示一:

精準洞察用戶痛點

並以品牌化表達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中年人的世界,家庭是永恆的主題。


人們總是對相似的經歷感同身受,產生共鳴。《三十而已》的大火,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是精準聚焦到「女性」、「三十歲」這些極具共鳴感的主題。



劇名為《三十而已》,顧名思義,是對「三十而立」這句俗語的一次改寫,試圖用「而已」的洒脫態度突破三十歲這個緊箍咒,但劇里劇外時時刻刻強調的這個時間節點,反而暴露了大家對「三十歲」的焦慮。



三十歲女性的愛情、婚姻與事業不正是許多人正在經歷的現實世界。顧佳處在令人艷羨的金字塔上層,與老公許幻山經營一家創業公司。



王漫妮是奢侈品金牌銷售,同時與香港「精英男」談著一場糾葛的戀愛。鍾曉芹則是標準化的大多數,嫁給事業單位鐵飯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



她們的焦慮不僅僅只是個體自我的感受,其背後是整個社會階層的普遍映射。這既是這部劇成功的洞察點。


其實品牌營銷亦是如此。品牌的存在,無非是用戶需要。用戶不需要,品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品牌依靠什麼存在,首先,關鍵的一點就是能洞察並抓住一個足以支撐整個品類用戶的普遍性痛點需求。


葉茂中說過:「品牌營銷最重要的是洞察需求。普通的觀察,只能發現事物的表現;真正的洞察,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洞察和觀察最重要的區別是:觀察只是記錄人們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則是回答人們為什麼會那樣做,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從根本上了解消費者的動機,這就是最簡單的消費者購買程序。」


因此,對於品牌來說,要做共鳴感的營銷,核心是對用戶消費習慣、消費特徵、潛在需求和生活方式的理解。藉此為品牌探索、明確「價值發現」,指導、優化品牌的「價值表達」。


02

啟示二:

乘勢「女性」話題

轉化為品牌價值衝擊力


其實,女性的痛點之外,從更廣闊的層面來講,無論是此前《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火爆,還是《三十而已》的大熱,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聚焦到時代背景下的女性話題。


伴隨著女性解放與女權運動而開啟的現代性別平等,使得女性走出家門,進入社會場域,通過工作來謀求個人的經濟獨立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建構。



在劇中,對於到了特定的年齡該做什麼事或是完成什麼任務以及承擔怎樣的責任的觀念,不僅僅只存在於鍾曉芹或是王漫妮的母親想法中,其實也始終存在於像顧佳或是鍾曉芹公司的那些同事的觀念里。


這是這部劇能夠火爆的一個大背景:女性社會議題的大討論。



那對於品牌營銷的啟示而言,就在於抓住契合時代背景下的女性話題,刻畫出女性群體不同的精神力量,藉此進行品牌價值的表達。


誠然,每個時代的女性群體特質是不一樣的,那麼品牌的表達方式就會有所不同。新時代,女性自信、獨立的生活態度成為當下的女性核心話題。


「她經濟」的崛起與女性意識的提升,使得活躍在營銷一線的品牌們,經常面臨一個難題:面對複雜多變的消費市場,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營銷跑道,獲得「她」的青睞?


這就需要品牌們要立足於深層次的情感洞察,將女性「對內的自我要求」與「對外的價值實現」巧妙聯繫起來,由此獲得群體的深度認同。


讓品牌成為女性價值的自我宣言的同時,也強化品牌態度的表達。


03

啟示三:

適度「玩梗」出圈

深入年輕人的話題語境


不可否認,《三十而已》的爆款體質背後,除了劇中精彩的女性話題內容之外;劇外,網友們的熱情參與也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首先第一點,即是誕生了「顧學」、「凈身出海」、「山渣」、「借你衣穿式友誼」等眾多網絡熱詞梗,通過對劇集內容的網絡化二次表達,覆蓋更多的大眾群體,從而引發劇集更大的關注度。



其二則是映射現實的「奢侈品鄙視鏈」這個梗的出圈。劇中,顧姐老公的公司瀕臨破產,為了救公司,顧姐絞盡腦汁打入闊太圈想要拿到煙花業務,精心打扮赴一場貴婦之約。但是在富太手中清一色愛馬仕BK面前,她的香奈兒一下子顯得格格不入,合影時默默把包挪到了身後。



隨著劇集的熱播,「愛馬仕笑了」、「香奈兒哭了」等梗迅速登上熱搜,火速出圈,被眾多網友拿來調侃。



這對於品牌營銷的啟示而言,則在於在營銷本身的內容之外,要以內容為依託,深入到年輕人的話題語境之中,最大化的捲入消費者的參與度,並有效形成UGC互動模式。


畢竟,比起品牌單向的持續發聲,去激發年輕人的內容共創力才能讓品牌內容的輸出更有感染力。


通過產出大量優質UGC,形成二次傳播的傳播場域,深化外界品牌的認知,以一套層層遞進的傳播鏈路,不僅使品牌深入人心也為後續的品牌建設積累資產。


04

啟示四:

多樣化傳播矩陣

立體式傳播攻勢


許多人知道《三十而已》肯定是通過一波接一波的微博熱搜。據不完全統計,自開播以來《三十而已》話題不斷,已經擁有130+熱搜。不可否認微博這一社會化媒體在劇集的火爆上起了巨大的作用。250億+的閱讀量就是明證。



其次,抖音、快手作為當下最火的短視頻平台,聚集了大量年輕用戶,同樣為劇集的出圈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三十而已》開設了官方帳號,眾多網友對劇集的討論與二次演繹同樣功不可沒。



在知乎上,由劇集引發的關於女權主義和反女權陣營爭吵不休,關於女性獨立,沒有誰能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也從側面給劇集帶來了熱度。



此外,官方發布的一系列海報文案聚焦於「三十歲」、「生活」等主題也引發了眾多觀眾的共情效應。


左滑觀看更多圖片


這對於品牌營銷的啟示而言,在當前碎片化的營銷時代,品牌營銷除了單點傳播外,更需要的是矩陣式的傳播,才能塑造更強大的傳播聲量。


要通過多角度整合資源渠道,讓營銷實現傳播層面的多點觸達,激發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觸達,讓品牌的傳播勢能得以集聚式爆發,最終形成傳播效應。


05

結 語


劇集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依然在。眾所周知,劇名《三十而已》,意在鼓勵女性獨立自主,衝破自己生活中的禁錮,掌控自己的人生。


品牌亦是如此,《三十而已》就是一個產品、一個品牌,無論是對三十歲這一女性群體痛點的精準洞察、對當下「女性獨立」社會議題的迎合切入,還是在外圍對年輕人話語體系的深度浸入,亦或傳播矩陣的打造,捲入更多不同圈層的用戶。


它給我們演示了當下品牌與消費者有效溝通的絕佳路徑,並用一個個熱搜爆款證明了這條路徑的可行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