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四大配角:沒有光環,卻是超越主角的存在

未來電影局 發佈 2020-08-14T22:17:21+00:00

據說,英國只有兩種演員,一種是演過《哈利波特》的演員;一種是因為沒有演過《哈利波特》而感到非常遺憾的演員。

據說,英國只有兩種演員,一種是演過《哈利波特》的演員;一種是因為沒有演過《哈利波特》而感到非常遺憾的演員。



1997年,當這部經典巨著橫空出世時,就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魔法、幻想的烏托邦的來臨。2002年,當華納公司和克里斯·哥倫布用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這個魔法世界在銀幕上重構時,JK·羅琳筆下這個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就變成了現實。《哈利波特》系列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兒童文學的框架,成為了一部影響全年齡與全世界的經典。在對於勇氣的建立、現實的諷喻甚至文學藝術經典致敬的領域,一直閃爍著恆星一般的光芒。



14日,4K修復的3D版嶄新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與觀眾們重新見面。這篇文章,我們不再聊哈利·波特這個「天選之子」的成長與救贖。《哈利波特》是一部卓越的群像作品,主角之外,仍有一群血肉豐滿的他們,共同塑造了獨一無二的《哈利波特》,使其教育性、文學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巔峰。



德拉科·馬爾福:

在正邪危難中成長的少年

之所以將德拉科放在第一個解讀,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馬爾福不僅是哈利·波特的B面,也是一個足夠真實的,在正邪與危難中成長的男孩。


首先,德拉科的名字里就體現了羅琳對這一個角色的情感偏向。德拉科(Draco)這個名字原意為天龍座,展示黑巫師家庭用星座為孩子命名的傳統。而「馬爾福」(Malfoy)這個姓氏的詞根mal有可能從拉丁語單詞maleficus轉化而來,本義即為「邪惡」、「不忠誠」等負面含義。由此看來,羅琳本人對德拉科這個角色可能並不看好。但是,馬爾福的姓氏也有另一層含義。當時馬爾福一家所效忠的是得勢的伏地魔,所以「不忠誠」的姓氏含義也隱喻了馬爾福一家的審時度勢與明哲保身,以及最後關頭馬爾福未指認哈利的「反水」和搖擺不定。


其次,或許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種「馬爾福」們。他們從小就精明利己,惡作劇從來沒有得到教訓的原因是背後有一個強大多金的家庭。德拉科在性格、出身方面完全和哈利形成鮮明的對照組。德拉科自小在原生家庭中養尊處優,所以重家庭;哈利則從小吃苦受虐;德拉科的性格較為優質,直到《混血王子》一集父親與家族失勢,他才開始成熟和學會擔當;哈利則早熟,因為他無法從原生家庭中獲得庇護。正因為早熟與晚熟,才造就了兩人對同學態度的區別。哈利重視友情,因為別無他選,而德拉科則為自己培養了「跟班」,甚至霸凌同學。


然而,塑造德拉科這個角色,並不是為了襯托哈利的「正面」,而是為了展示人性與性格的多樣性,展示一代人在恐懼、彷徨中蛻變成長的過程。德拉科的角色複雜在於,他不算是一個好人,但更無法當一個壞人。


小天狼星曾經對哈利說過,「世界上的好人與壞人並不是界線分明,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光明與黑暗的方面,重要的是我們選擇做哪一種人,這才是真實的我們。」德拉科這個角色的塑造,也恰恰是證明了世界並不「非黑即白」。很「壞」的德拉科,最終也沒有墮入深淵。


當然不得不承認,電影版《哈利波特》的演員湯姆·費爾頓為德拉科這個角色增添了不少人格魅力,甚至已經超越了原著中的角色本身,使得觀眾和粉絲完全看不出來德拉科在8部電影中的戲份只有20多分鐘。



羅恩·韋斯萊:

他從來不是「綠葉」

從表面來看,羅恩似乎是一個並不幸運的「綠葉」。在主角三人組中,他既沒有哈利的主角光環,又沒有赫敏的聰穎。出生在孩子多的貧窮家庭,用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六手貨」,得不到老師或任意一個人的讚揚,成績也不優異。他仿佛永遠活在朋友或者家人的陰影之下,他真的太平凡了,平凡到可憐。然而,當《哈利波特》年輕的觀眾們成長並走入社會後,再回望魔法世界,才能突然體會到羅恩的魅力。他仿佛一朵芍藥,沒有牡丹的真國色,卻能在花開時動人心。


羅恩性格中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在處理與哈利友誼時的不卑不亢,不爭不搶的單純。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差距而埋怨朋友,當一個「有理」的弱勢群體,也沒有因為和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站在一起而自卑。反之,他忠誠、善良又勇敢。如果說德拉科·馬爾福占盡了「斯萊特林」學院特點中的精明與明哲保身,那麼羅恩就將「格萊芬多」學院中的勇敢與忠誠發揮地淋漓盡致。


在第一集《魔法石》的末尾,為了阻止奇洛教授拿到魔法石,三人組需要下一場致命的巫師棋。然而在緊要關頭,羅恩卻甘願成為一枚棋子。當時,年僅11歲的他就說出了「我來做一個騎士」。隨後事實證明,羅恩確實是一個騎士。在尖叫棚屋中,他說「要殺哈利,就要把我們先殺了。」在霍格沃茲最終決戰時,大家都以為哈利死了,是羅恩用一聲吶喊打破了無聲咒。當赫敏和其他朋友被馬爾福辱罵時,是羅恩最先衝上前。格萊芬多的寶劍需要最具備格萊芬多精神的人才能拿起,而忠誠、善良、勇敢的羅恩則當之無愧地舉起了寶劍。


羅恩,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所要傳達的善良和勇敢的來源。他用實際告訴我們,即使活在陰溝里,也要仰望星空。

西弗勒斯·斯內普

賺足了觀眾淚點的「教授」

斯內普這個角色,幾乎是整部《哈利波特》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角色。斯內普的名字Severu在拉丁語中就是「嚴厲」的意思。同時英語中的severe(嚴厲)一詞也來自這個單詞。


在前五部,陰森、嚴厲、黑暗(甚至個人衛生堪憂)的他並不受人喜歡。他是哈利的陰影,是羅恩和納威的噩夢,他「打壓」格萊芬多的學生,對於斯萊特林學院的過分「偏心」。更讓觀眾和粉絲們感到不解的是,一切的「證據」和苗頭仿佛指向了斯內普是一個「壞人」。然而這一切的猜忌、不解和偏見,統統在第六部解開了。


斯內普成了銀幕上最經典的「雙面間諜」角色。他賣命地打入食死徒內部,成為伏地魔的心腹,原來是為了替自己的一生所愛,哈利·波特的母親莉莉報仇。當哈利和觀眾知道真相時,一個痴情、勇敢、悲憫的豐滿的角色由此樹立起來。斯內普此前反常的所作所為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甚至,當斯內普呼出自己的守護神,並說出「Always.」(我會永遠守護莉莉)和臨死前盯著哈利的眼睛(因為和莉莉的眼睛相似)的兩幕賺足了觀眾的淚點。


英國著名演員艾倫·里克曼也為斯內普這個角色注入了超脫於原著的靈魂。由於里克曼提早被羅琳「劇透」了斯內普的身世,所以里克曼在表演時恰當地拿捏了對哈利嚴厲又憐愛的複雜情緒,作為「食死徒」時的斯內普演繹出了極致的「惡」與黑暗氣場,但是作為「守護者」的斯內普又被賦予了一種慈祥和悲劇性。斯內普教授的欣賞、守護、勇敢和犧牲使其成為了一個被哈利敬仰的角色,以至於成人後的哈利將斯內普的名字用作了自己孩子的中間名,以示紀念。


盧娜·洛夫古德

月亮一般神秘

因為出場時間比較晚,盧娜或許在「存在感」上不如前幾個角色,甚至還被部分觀眾質疑「盧娜這個角色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這個角色在後期會這麼頻繁出現?」然而事實上,盧娜的存在,是最貼近「魔法」主題的佐證。我們還是從盧娜的名字入手。盧娜的名字在多種西方語言中都有「月亮」的意思,而月亮總是因為其出現在夜晚、聖潔、神秘的特徵,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會與魔法、神秘學產生聯繫。盧娜的名字也隱喻了她特立獨行和感性主義的特質。


其次,純潔的月亮也和盧娜純潔、神秘的外貌形成了映照。並且Luna這個詞根也有「瘋狂」的意思,Lunatic就是「瘋瘋癲癲的」的意思,符合盧娜瘋癲又開朗的性格。在《哈利波特》黑暗、凝重的後期劇情中,正是盧娜堅定的信念給了哈利無限的支持。幼年喪母的盧娜和哈利一樣是不幸者,所以他們都能看到夜騏。曲折的人生經歷也讓盧娜更加成熟。就算大家都懷疑哈利,盧娜也敢於站出來表示自己的信心。在「鳳凰社」之後迅速與哈利一行人締結成「六人組」對抗伏地魔。


羅琳本人也認為盧娜是赫敏某種程度上的「對立面」。因為赫敏是一個理性主義者,堅信事實與邏輯,而盧娜則相信直覺。正是盧娜的直覺,賦予了盧娜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也帶給了哈利和其他夥伴溫暖。或許盧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女孩,但她總能帶來驚喜,甚至決定了故事的發展。因為她的存在,哈利不再被父母的死亡牽絆;因為她的存在,魂器之謎得以解開;盧娜臥室天花板上那副命名為「朋友」的裝飾畫,也是黑暗的後半部曲中不可多得的溫暖與曙光。


結語

當然,《哈利波特》系列中還有許多值得描摹的人物。「逆襲」的納威,溫暖的「狼人」錄屏教授,古靈精怪的韋斯萊雙胞胎,甚至伏地魔本人……正是因為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構成了HP的經典。它不僅塑造了恢弘、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烹製了一場留香百年的想像力盛宴,同時,也永遠將愛與溫暖銘刻在了每一個觀眾的成長之路上。圖像與聲音雖然不如文字的想像力悠長,但總是一個有形狀和記憶的描摹。當再次面對生活的痛吻時,你總會想到20多年前那個勇敢的男孩,手握著魔杖,與自己的恐懼、懦弱對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