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領域的十大信息技術被評出,你們怎麼看?

管理會計cma 發佈 2020-08-14T18:15:33+00:00

2020年6月,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的「信息技術賦能會計融合創新」高峰論壇暨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揭曉了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IT信息技術的評選結果,並邀請各界嘉賓對入選的十大信息技術進行了深入解讀。

  2020年6月,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的「信息技術賦能會計融合創新」高峰論壇暨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揭曉了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IT信息技術的評選結果,並邀請各界嘉賓對入選的十大信息技術進行了深入解讀。


數據挖掘——智能財務進階之梯

  浪潮集團大數據產品部總經理王相成表示,隨著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推進,財務機器人逐漸替代流程化、規則化的財務工作,財務人員將更多精力轉移至智能洞察、感知、預測等更多參與企業管理的方面,而這個轉變更多依賴數據挖掘技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海林認為,在財務、會計和審計領域,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探查企業存在的問題、預測企業的未來走向,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更有效的決策支持。

  全球範圍內,數據挖掘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企業持續經營狀況的分析診斷、信用風險的監測評價、財務舞弊的識別預防、財務困境和企業績效的預測等方面。數據挖掘技術的深度應用將有助於打破會計邊界,加速財務與業務的融合

會計大數據——構建企業數字化體系

  用友公司助理總裁、專屬雲平台事業部總經理羅小江指出,會計大數據的核心價值是幫助企業構建全局視角的事項庫,提升財務數據的質量,包括連接所有業務系統,實時採集數據以及穿透採集外部數據,同時幫助企業發展管理會計、還原生產經營本質。

  通過事項數據和財務數據,幫助企業實時分析以及敏捷決策,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會計作業,提升財務效率。隨著人工智慧包括IOT(物聯網)技術的整體普及,會計大數據能夠更好地採集數據、感知數據,真正依靠數據進行決策。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財務總監、財務中台負責人黃融認為財務會計的職能已經更多地從傳統的帳務處理和合規延伸為對收付款與核算鏈上的業績大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沉澱為有意義的數據集合,支持企業的業財分析與決策。

電子發票——推動企業業財稅一體化

  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彤認為,與現有電子普通發票技術相比,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最核心的三個變化包括新稅控、新版式以及新簽章。

  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財務中心副主任嚴勵認為,電子發票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並成為推動會計檔案電子化的基礎性突破。其全面推廣需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電子發票申請、領用、開具、流轉、查驗和註銷管理平台。

財務雲——設計與實施

  中興新雲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東升表示,雲技術的核心是資源共享、按需取用、動態調配、實時響應。財務雲就是扭轉傳統財務的公共模式,將本地化的財務部署轉化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財務雲或財務共享並不是單純做人員物理集中,也不只存在於財務工作中,而是運用雲計算技術將凝聚在每個員工的基礎業務處理能力實現雲化,實時享用。

  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孫彥永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發展及5G的商業化應用,雲技術在財務方面的應用將圍繞「資金流、業務流、信息流」,從當下以企業集團為主的服務領域,步入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基於「財務+業務「的虛擬化、分布式、定製服務。雲技術將引領財務管理邁入機器核算、信息互通、數據挖掘、智能財務的新會計時代。

從ERP到EBC——新一代ERP的思與行

  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燕錫表示,ERP最初的功能是解決生產過程中物料供需的問題(MRP)。隨後範圍逐漸擴大,經歷了生產資源計劃階段(MRPⅡ)以及企業資源計劃階段(ERP)。

  如今ERP不再只是企業內部系統,而是一個內外部用戶業務協作的應用系統。這些應用必須更加重視數據、信息、過程的靈活性,以及對快速變化的、不穩定的業務環境做出響應的能力。

  傳統的ERP應用正在被數字化時代需求所取代。基於此,Gartner公司提出新一代ERP——EBC的新觀點。EBC(企業業務能力)是企業將資源、能力、信息、流程和環境結合起來為客戶提供一貫價值的方式,用於描述企業做什麼以及企業在應對戰略挑戰和機遇時需要採取哪些不同措施。

  華潤集團財務部專業總監蘇南認為,新一代ERP助力財務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敏捷,促進財務與業務更好地協同,賦能面向未來的財務預測和業務洞察。新一代ERP未來將作為企業級信息化基礎平台,結合財務中台、數字化技術等綜合運用,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科技賦能企業數字化管理變革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兼CFO鄭永強表示,

  RPA可將人力資源從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是企業在業務標準化的情況下實現流程效率化的重要抓手。RPA目前已經應用於財務、金融、製造、通訊等各個領域。對於企業來說,選擇RPA技術的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程平認為,RPA是建立人、業務、信息系統一體化協同的粘合劑和連接器,能夠實現企業內部價值鏈「合縱連橫、無縫銜接」,外部價值鏈「縱橫四海、決勝千里」。

  在財務領域,RPA技術主要應用於增值稅發票管理、稅務申報、銀行對帳、會計憑證處理、報表生成等場景,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質量,有效降低企業成本。

區塊鏈——發展與應用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區塊鏈與會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吳忠生認為區塊鏈是在關係創新基礎上的技術應用組合。區塊鏈的應用首先需要重構關係,由集中式(中心化)向分布式(去中心化/多中心化)轉變。儘管區塊鏈有望引領數據主權時代的到來,但也應當正視區塊鏈在具體應用場景的優勢與劣勢。

  智安鏈雲科技總裁、麻省理工中國學院客座教授李志傑表示,區塊鏈對會計的影響包括:

  (1)區塊鏈在財會業務流中的應用:用智能合約加快流程,基於區塊鏈的費控、現金流管控、智能帳本的可信數據溯源及披露等;

  (2)區塊鏈對會計賦能:區塊鏈提高了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助力財務共享建設等。

電子檔案——技術、產品與應用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與財務實驗室主任饒艷超指出,電子檔案對於會計人員實務工作的影響主要包括會計文件的立卷、編輯會計檔案目錄、會計檔案的移交、會計檔案的分類與排序以及會計檔案的電子化管理等方面。

  建議會計人員結合電子檔案公認特徵,針對企業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不同場景對於電子檔案的保存價值需求,尋找會計信息化應用和電子會計檔案推廣普及中涉及會計基礎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包括對於電子檔案管理高效性、安全性、無紙化自動歸檔要求),同時學習最新的會計檔案電子化管理理念、技術和應用以及與會計檔案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特定電子會計檔案產品的功能和核心價值進行深入分析,結合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保存價值的需求進行匹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立成表示,電子會計檔案是電子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電子發票、電子行程單、銀行電子回單、XBRL財務報告等,其廣泛應用有助於實現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的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

移動支付——讓會計擁抱未來

  匯付天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CFO金源指出,移動支付貫穿企業財務管理的全流程,助力企業財務管理的數字化及智能化。移動支付在數據賦能上的應用也具有重要價值,通過移動支付沉澱和產生了大量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有利於企業進行數據挖掘以支持決策實現業財融合。

  華寶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副總裁范松林表示,支付方式的改變實現了無現金化,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現金管理成本、減少現金管理風險。移動支付對會計有較大的影響,出納、收銀員等崗位逐步被替代。移動支付將促使財務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

在線審計——遠程、協同、共享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宋永豪表示,在線審計不是一項單獨的技術,而是各種新技術在審計行業的綜合運用。在線審計運用的技術包括財務雲、無紙化辦公、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檔案、數字展示和處理技術以及數字加密等。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風險與技術執行合伙人季豐認為在線審計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實時或實時審計。

  (2)遠程、非現場集中審計。

  (3)高效的數據採集。

  (4)高度依賴審計分析模型。

  (5)信息系統審計成為必備條件。

  (6)數據安全性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如今的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很多傳統的財務工作早已被這些高端技術所取代。不少公司已經對財務人員以及其工作方式進行了大的調整。能夠擁有財務分析,參與決策能力的管理會計也開始越來越吃香。

  對此,為了滿足我國大量的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也紛紛建立起了管理會計專業,以求培養出更多的管理會計人才。

而作為管理會計領域最權威的證書,CMA的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自1972年被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推出以來,CMA專注於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以「財務支持戰略決策,戰略融於財務管理」為理念,幫助財務全面掌握「財務+管理」知識體系,被業內人士稱為全球財會領域的Mini-MBA,受到了全球的180多個國家認可。(本文主要來源:《財務與會計》)


大家對於「今年公布的影響中國會計領域的十大信息技術」怎麼看?這些技術的發展是不是也意味著傳統會計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呢?對此,我們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暢聊你對管理會計,CMA和財務智能化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