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菏澤定陶古遺蹟——項羽叔父項梁墓

xiaoyao游天下 發佈 2020-08-14T07:44:03+00:00

秦朝末年,因為興建宮殿、陵墓以及修築長城、馳道等工程,秦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因此爆發了一系列的農民揭竿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了。

秦朝末年,因為興建宮殿、陵墓以及修築長城、馳道等工程,秦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因此爆發了一系列的農民揭竿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了。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出現了包括楚國在內的六國復國運動,項梁和項羽叔侄成為了楚國復國運動中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最有可能推翻秦朝統治建立新王朝的力量。然而,歷史不容改寫,項梁和項羽最終還是失敗了,項羽兵敗垓下,項梁兵敗定陶,但他們的功績卻永垂青史,被太史公記載到了《史記》中。

從菏澤市定陶區城區北關的汽車站沿著范陽路向北行駛1公里後,再沿著府前東路向東行駛,過了陶朱公范蠡墓後不遠有一條通往北邊的鄉間公路,公路的盡頭就是堌堆劉村,在地圖上顯示的村名則是固劉。堌堆劉村南的一片空地中據說就是楚霸王項羽叔父項梁的墓葬。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自號武信君的項梁從東阿到定陶一路大破秦軍。然而自古就是驕兵必敗,項梁看到秦軍不堪一擊,便生了驕傲之心,沒想到秦軍中出現了一個猛將章邯,最後在定陶一戰中兵敗被殺,死後就葬於和秦軍交戰的地方不遠處。

項梁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復國不成,卻死在了異國他鄉;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在距離他的墓地不到200米的地方長眠著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陶朱公范蠡。在項梁戰死六年後的那個春天,泗水亭長出身的劉邦在秦末起義中力掃群雄,在定陶登基稱帝,劉邦登基的官堌堆距離項梁墓還不到10公里的距離。

如今的項梁墓早已被夷為平地,被當地的村民種上了莊稼,誰又能想到,在這片綠油油的麥田之下,長眠著一位楚國的貴族,而他本來可以取代秦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的,但是因為太驕傲,最終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

清乾隆年間的《曹州府志》中有項梁墓的記載:

(項梁墓)在縣北五里。

清嘉慶年間重修的《大清一統志·曹州府》中關於項梁墓的記載和《曹州府志》中的記載幾乎一致:

(項梁墓)在定陶縣北五里。

民國期間重修的《定陶縣誌》中也有關於項梁墓的記載:

(項梁墓)在城北五里,城南烏窯村,有冢,亦相傳曰霸王墳。

在最新重修的《定陶縣誌》中關於項梁墓是這樣記載的:

(項梁墓)位於定陶縣城東北2公里,堌堆劉莊西南200米處。高出地面2米,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占地10餘畝,1979年2月,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項梁,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與其侄項羽誅殺會稽郡守,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率部不斷克城略地,在圍攻定陶城時,項梁驕傲放鬆了警惕,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八月,被秦將章邯乘夜偷襲,項梁軍大敗,項梁戰死,葬於此地。

項梁墓於1979年2月被公布為定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百多年前,清初定陶邑人黃縣教諭張彥士曾寫過一首《氾水花明》詩:

百戰功成楚項休,三軍息馬菏山頭。

亂離此日歸真主,野草閒花喜更幽。

此時的項梁已經離開一千八百多年,昔日戰火紛爭的定陶大地上早已一片祥和,項梁墓前的野草閒花開的正幽,沉睡地下千年之久的項梁再也無法看到這般祥和之景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xiaoyao游天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