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皇室慘劇,太子生下兒子後,被老父親活活餓死在柜子里

正觀歷史 發佈 2020-08-13T22:59:53+00:00

自古以來,儲君與君王的關係就十分微妙,在提倡上下有別、長幼尊卑的封建禮教下,這種既為君臣又為父子的關係,讓儲君和君王之間的血緣、權力、親疏糾葛在一起,如果缺乏點智慧,那麼很有可能釀成人倫悲劇。

自古以來,儲君與君王的關係就十分微妙,在提倡上下有別、長幼尊卑的封建禮教下,這種既為君臣又為父子的關係,讓儲君和君王之間的血緣、權力、親疏糾葛在一起,如果缺乏點智慧,那麼很有可能釀成人倫悲劇。

中國歷史上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漢武帝與戾太子,唐高祖與唐太宗之間都是如此,即使是千古傳頌的這兩位英武大帝,同樣難以免俗,這是皇帝這個特殊職業所造成的,無解!

而與中國一水相隔的古代朝鮮,因為受到東亞儒家文化的影響,儲君與君王之間也曾發生過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思悼世子之死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的皇室人倫悲劇。

思悼世子李愃是朝鮮王朝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的次子,出生於1735年。朝鮮王室和古代中國一樣,嫡庶長幼之間的區別非常大,很不湊巧,李愃的生母暎嬪李氏位份不高,李愃只能算是皇室庶出之子。

然而,英祖的長子孝章世子早夭,李愃成了他膝下唯一的兒子,所以,雖為庶子,英祖對他在41歲才生下的兒子異常看重,在李愃一歲的時候就冊封他為王世子,也就是繼承人。

實際上,李愃也是英祖最後一個兒子,在李愃之後,英祖沒有生下任何可以繼承王位的兒子。英祖早就打算好讓李愃繼承大統,所以,從小就對李愃寵愛無比,除此之外,還為李愃請了十五位授業老師,課內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心培養他成為合格的王室繼承人。

既沒有兄弟奪位、也沒有嬪妃構陷,李愃作為英祖的掌上明珠一天天地長大,然而,他不僅沒有按照英祖規劃好的道路前進,反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這是因為英祖的性格十分強勢,他對兒子期待很高自然要求也很高。李愃小時候聰明伶俐尚且能讓父親滿意,但是年歲漸長,他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並不想凡事都聽父親的話,規規矩矩成為英祖的提線木偶。

就這樣,父子兩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大,一開始,李愃只是因為荒廢學業、不思進取,整日沉迷於和內人的遊戲,而惹得英祖惱怒,後來父子之間的矛盾被朝中勢力所利用。

等到李愃聽政期間,他更是成了朝廷黨派之間傾軋的工具,英祖覺得李愃行為荒誕不羈,逐漸起了廢儲之心。這幕劇情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虎父出犬子,直到今天仍在不斷上演。

李愃面對英祖總是戰戰兢兢,無論做什麼都會遭到父親的不滿與責罵。當壓力太大時,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崩潰。李愃開始自暴自棄,不願再扮演一個乖順的繼承人。他不僅殺掉宮女、私自出遊,精神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差,行事乖張,朝內外惹來紛紛議論。

如果說英祖是因為膝下只有李愃一個兒子,而始終不敢輕舉妄動,那麼在世孫李琔出生並長大後,英祖便有了殺心。世孫李琔是李愃的長子,跟弘曆一樣,從小聰穎異常,深受爺爺的喜愛。

李琔年紀雖幼,卻非常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對於危機四伏的家庭關係也早已窺探清楚。為了討爺爺的歡心,李琔總是表現得乖順機敏,盡挑爺爺愛聽的話說。

可以說,正是有了世孫李琔,英祖才敢對世子下手。1762年閏五月十三日,作為世子的李愃,沒有及時去迎接祭奠貞聖王后回來的英祖,這事終於成為壬午禍變的導火索。

十五日,英祖下令關閉宮門,對李愃問罪,將其廢為庶人。為了不讓世孫從小就成為罪人之子,影響日後繼位時的名譽,英祖不許李愃認罪,只能自殺。

沒想到,李愃果然做事不利索,連上吊自縊都干不好,連著幾次都沒成功。於是,英祖把他囚禁在昌慶宮通明殿的米櫃中。說來可憐,八天之後,李愃被活活餓死在本該裝滿食物的米櫃中,年僅二十八歲。

這件事最殘忍的地方,不僅是煎熬了八天才得以解脫的思悼世子,而是世孫李琔也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他親眼看到爺爺處死了自己的父親,這是多大的心理陰影呀。

李愃即便不是一個合格的王位繼承人,但他原本也是個健康、活潑的青年,只因為不招父親待見,落了個悲慘的下場。對於英祖來說,他也許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國家的負責。

而李琔目睹這一切後,能否領悟到爺爺的一片苦心?他的心理是否會扭曲?國家將來交給這樣的人,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也許真正扭曲的是,君王這個職業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