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的締造者,曾經的世界第一:東芝,為何黯然離場?

藍景源 發佈 2020-08-11T23:10:41+00:00

1985年,世界第一台筆記本T1100在東芝誕生,T1100具備現代筆記本電腦幾乎所有基本功能:液晶顯示器、內置充電電池、微軟架構BIOS,並配備英特爾80C88處理器和256Kb內存,總重量達4.1Kg。

2020年6月,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將所持有的筆記本電腦公司Dynabook inc.剩餘19.9%股份全部轉讓給夏普公司。至此,筆記本電腦的締造者;曾經連續七年筆記本行業世界第一;高端和品質的代名詞:東芝,徹底退出筆記本電腦市場。

世界第一台筆記本誕生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個人電腦開始興起,它所代表的網際網路行業正逐漸成為未來主宰。以東芝為主的日本電子企業也在積極爭奪這個市場,在以傳統桌上型電腦打入美國市場失敗以後,東芝在西田厚聰的領導下,轉換思路,將「便攜」作為主要賣點,研發筆記本電腦。

1985年,世界第一台筆記本T1100在東芝誕生,T1100具備現代筆記本電腦幾乎所有基本功能:液晶顯示器、內置充電電池、微軟架構BIOS,並配備英特爾80C88處理器和256Kb內存,總重量達4.1Kg。毫不誇張的講,今天筆記本電腦的設計思路都傳承於T1100,只是電子零部件功能越來越強大,體積越來越小。

風光無限

在T1100以後,東芝在筆記本電腦行業一發不可收拾:1987年,東芝發布世界第一台商用筆記本T1000;1989年,第一台輕薄筆記本DynaBook J3100;1993年,世界第一台內置鋰電池筆記本在東芝誕生;1995年,東芝發布世界第一台配置光碟驅動的筆記本電腦T2150 CDT。這些「第一」背後是東芝公司對技術和產品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東芝銷量連續七年全球第一,成為筆記本的代名詞。

群雄逐鹿

隨著PC行業向便捷性、攜帶性發展,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參與到筆記本電腦行業中來。ThinkPad、蘋果MacBook Air、戴爾、惠普、華碩、宏碁以及聯想等品牌開始贏得消費者青睞。面對越來越強的競爭對手,東芝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

專注技術

對技術專注是日本企業的一貫作風,憑藉著這份專注,他們創造出無數具有一流技術、精湛做工的產品。在技術道路上走的越深,與市場和客戶就越遠。脫離市場的東芝根本不知道客戶真正需要什麼,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性價比低,功能不夠新穎。經常處於「有掌聲、沒銷量」的尷尬處境,銷量下滑也隨之而來。

禍不單行

東芝公司的衰敗早在2006年收購美國西屋公司核電業務時就已註定。2006年,東芝以54億美金擊敗三菱和日立三倍溢價收購西屋電氣,進軍核電產業。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使全球核電產業受到致命打擊,東芝核電業務開始陷入虧損的無底洞,僅靠源源不斷的輸血續命。

在此期間,東芝公司金額達19億美元的重大財務造假醜聞爆發,隨之而來的是一筆70億日元罰款。同時,在等離子和液晶方面,東芝也遭受巨大損失。為了解決債務問題,東芝將白色家電業務賣給中國美的集團;將醫療業務賣給佳能;將「看家本領」半導體業務以180億美元價格打包賣給美國貝恩資本。筆記本電腦早已成為東芝公司無人關心的邊緣業務。

向B端轉型

進入二十一世紀開始,包括東芝在內的很多日本公司開始遠離消費者,向B端企業業務轉型。在這種轉型戰略指引下,東芝陸續賣掉了白色家電、電視、醫療等業務。2018年,東芝將其筆記本業務80.1%股權賣給夏普,直到今年夏普收購剩下的19.9%,東芝徹底退出由其創造的筆記本電腦行業。

如今,筆記本電腦的締造者,曾經的行業領導者:東芝,已經黯然離場。但屬於東芝的傳奇並沒有結束,他未來將在晶片、半導體、核能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繼續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