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公家糧,總理來信,職業巫師憑什麼在紐西蘭站穩腳跟?

奇妙新視界 發佈 2020-08-11T16:02:45+00:00

在這個晴朗的秋日午後,兩名身著黑袍、頭戴尖帽的巫師,一起坐在紐西蘭大城市的咖啡廳里,親切交談。這可不是萬聖節的把戲,他們也不是要去參加什麼換裝轟趴。

在這個晴朗的秋日午後,兩名身著黑袍、頭戴尖帽的巫師,一起坐在紐西蘭大城市的咖啡廳里,親切交談。


這可不是萬聖節的把戲,他們也不是要去參加什麼換裝轟趴。就算此番打扮引起了一二注意,行人也沒有指指點點——本地人估計挺習慣。


在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市,要是看到一個巫師,不足為怪!


幾十年前,這個城市裡就設置了官方的正經巫師職業。伊恩·布雷肯伯里·海德爾就是其中一員,他出生於英國,1970年代到這裡定居,自此開啟巫師職業之旅。仿佛是印證強調他的認真勁兒,伊恩甚至考了專門頒發給職業巫師的駕照。

時間飛逝,他融入這個城市的同時,城市也在適應著他。在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前的鋪砌廣場上,他推崇自己的生活觀念,穿著巫師長袍,成為該市一道出名的風景。


現在伊恩87歲了,職業巫師漸漸淡出大眾視線,他想找個徒弟——這就是39歲的吉他老師阿里·弗里曼和伊恩的相知開始,除開老師身份,阿里還操辦著一個迷幻放克樂隊。


當二人對坐在市中心咖啡廳的時候,窗外陽光明媚,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中年人朝他們大喊了一聲:"少搞咒語這一套!你們這些傢伙!"


初出茅廬,黯然收場

年輕時,伊恩背著行囊游遍歐洲,曾任加拿大皇家空軍軍官,在德黑蘭大學教英文。直到他和當時的妻子搬到澳大利亞時,他才發現自己的畢生所向:職業巫師。


他在澳洲開始所謂的"玩趣革命",意欲把就職的高校改造為"荒誕的劇院"。自然,他很快被辭退了,然後伊恩與副校長制定了一個計劃:給他個全新的職位——新南威爾斯州的第一位職業巫師!

對伊恩而言,職業巫師的工作才不是施展咒語,更不是扮演《指環王》里的甘道夫,而是成為挑釁者——既給世界帶來樂趣,又批評這個社會體系。 他說:"世界每天都變得越來越嚴肅,所以娛樂是當今社會最具能量的事情。"


無疑有很多人反對他。 雪梨的學者十分不喜他的所作所為,伊恩只好去了墨爾本大學,聲稱在那裡他領導自己的宇宙學系。然事與願違,這所大學明里暗裡表示不歡迎。伊恩不但丟了飯碗,連朋友和妻子也受不了其怪誕思想,紛紛離他而去


1974年,他移居到紐西蘭的基督城。這裡,他的巫師之路,真正起飛了。


神秘之境,身心契合

如果要說世界上的哪裡可以夠某人做一名巫師,那麼就是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市了吧。


2011年的一場地震毀了不少磅礴的市區建築,並造成將近200人的死亡。這座城市仍保留了一些哥德式的復興建築,而且建築環境給人一種明顯的英倫風。 簡而言之:在巫師伊恩看來,它足夠神秘,足以契合身心理想。

逐漸,他成為大教堂廣場的一道別致風景線,站在梯子上,穿著各種服裝。一開始理事會根本不理睬他,早早拒絕任命他為該市的官方巫師,並且不會授予他在廣場上發言所需的書面許可。


但是,隨著伊恩的知名度上漲,官方認證接踵而來,他迎來了巫師生涯的春天。

1982年,紐西蘭美術館館長協會稱伊恩已經成為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價值"傾城"。八年後,時任紐西蘭總理的邁克·摩爾用總理正式信箋上給他寫了一封信,充分認可其職業價值與社會地位。


紐西蘭的個人養老金為稅後每年10萬人民幣,伊恩巫師的年薪為7.3萬人民幣,但巫師無需繳稅。身為職業巫師,他負責歡迎貴賓或代表團到訪該市,而這些工作通常每年不超過200個小時,平均每天工作半個多小時而已。


業有所繼,觀念革新

開頭提及的樂隊領頭弗里曼,成為伊恩的徒弟已經六年了,但是要說他什麼時候開始自詡為一名專業巫師,那恐怕更久以前了。

大家想想,做個巫師的"徒弟",哪裡是什么正經活計?這對師徒常常見面,爭執也從未斷過,結果往往是年輕的徒弟無法撼動老巫師的思想。


畢竟伊恩經常觀念不著調的同時還能慷慨激昂以氣勢壓過對方,在固執己見這件事上,他就沒輸過。


拿音樂這件事來說吧。伊恩覺得好多音樂都很"邪惡",但弗里曼說音樂是魔術的"另一種形式":要是自己能在合宜語境下彈奏合宜樂曲,他保證能讓聽者起舞。


"人們會想著是自己的想法左右著自己的肢體,實際上是我的音樂做到的啦,"他這麼認為。

"我很盼望『巫師』之風能傳承不息,我本人也將徹底投入進這個角色。世界需要有人做些非同凡響的事情,創生嶄新的時代精神,"弗里曼說,"那些人都是魔術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