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很美

楊傑瓶jewelry 發佈 2020-08-11T14:44:51+00:00

舉個栗子,一枚手動小三針機芯和一枚手動小三針陀飛輪機芯相比,零件數量之差大概只有四五十個,這其實是非常小的差別。

陀飛輪結構實際非常簡單

陀飛輪到底有多複雜?市面九成九的陀飛輪結構簡單至極,而其定價(溢價)之高,堪稱搶錢。

舉個栗子,一枚手動小三針機芯和一枚手動小三針陀飛輪機芯相比,零件數量之差大概只有四五十個,這其實是非常小的差別。

再舉個勁爆的類比:單純就機芯零件數量而言,同樣是頂級大牌,一枚小三針手動陀飛輪機芯的零件數量,其實還不如一隻自動大三針日曆表的零件數量多!

很多人說,我們是在為工藝埋單,好哇,我們為名表的什麼匠人精神埋單沒錯,但問題是,市面上很多陀飛輪的打磨修飾也未見得好到哪裡去,我們是真的在為工藝埋單,還是為行業創造出來的神話埋單?

再說了,打磨精緻,行啊,我們需要為一個陀飛輪支架的打磨付幾倍的價格嗎?

很多人以為,但凡叫陀飛輪的表,都非常牛逼,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陀飛輪是最牛逼的功能,錶盤上開一個洞,有個輪子轉,很炫很囂張。

其實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陀飛輪並沒有如此被神話,根本不像我們這兒談到頂級表必然陀飛輪,手腕上不戴一個陀飛輪,哪裡像大哥?

普通陀飛輪已賣不出價兒了

陀飛輪=大神=頂級複雜功能,已在普通表迷心中根深蒂固。

很妙的是,同樣穩坐神壇的錶王百達翡麗同志,真的是壓根兒就「瞧不上」陀飛輪這玩意兒。陀飛輪在百達翡麗的世界裡永遠是附加而不是主角,當代百達翡麗居然沒有做過單一陀飛輪手錶。

5101?那是有長動力底子的,兩個複雜功能疊加的。而且就我猜測,那是因為5100的28-20/220機芯研發費用太高,僅做3,000隻限量表就收場實在收不回成本,不如掏個洞加個陀飛輪叫這枚舉世神機芯發揮點餘熱。而且,百達翡麗陀飛輪都做在背面,「秀」在錶盤?實在有悖錶王精神。

我不是說世間陀飛輪都不好,也不會絕對地說世間陀飛輪全部都是在搶錢、設計都很簡單,實際上,我自己也有幾隻不錯的陀飛輪。

有些陀飛輪,做得非常別致,真的可以很美,包括新興准獨立制表人霍飛樂先生的陀飛輪就是懸浮的,擺輪還是S形的,盯著看著真的會眩暈。我們為毫無用途的極致美埋單,可以呀。

但我想說的是絕大多數陀飛輪溢價太高而且實則完全沒有美感,只是在擒縱部分加了個籠子就溢價普通表幾倍在賣,還有大把消費者前赴後繼,我真不敢相信大家的子彈都是大風颳來的。

而就在大家還在迷信陀飛輪就是頂級和牛逼之時,平庸的陀飛輪們的泡沫,正悄悄被擠出:

之前消費者錢好騙,但當市面的陀飛輪實在是漫天轉得太多,傻子都不夠了的時候,製造上實則賊特麼簡單的陀飛輪成為了價格戰主戰場,硝煙四起。

這兩年瑞士名牌陀飛輪定價越來越低,不鏽鋼款定價三十萬人民幣以下,如果找個水貨商再打點折只是十幾二十萬的事兒。你還以為陀飛輪有多牛逼呢?

陀飛輪沉浮簡史

陀飛輪因精準而生,在CNC不成熟的懷表時代陀飛輪確實賊難做,陀飛輪在於精細,零件公差容忍度極低,又對調校功力要求高,所以在1950年代前後,陀飛輪懷表手錶都是用來送去天文台打比賽的,沒有品牌量產這麼不實用的玩意兒。

石英危機過後,衝到90年代末、2000年頭,正是機械名表重出江湖後的迅速爬升期,行業需要熱點,需要神話,甚至可以說,需要一個神。

一生髮明無數的寶璣大師,毋庸置疑是鐘錶創作領域的神。大神的陀飛輪這個發明,個性是如此鮮明和突出,如此容易被包裝,關鍵是放在手錶上是如此沒用,越是沒用越接近藝術啊。

當時陀飛輪還沒能批量生產,彼時陀飛輪確實並不太容易做、也確實是相對稀缺的。

用更少的零件創造更大的產品價值,這種誘惑在任何產品製造領域都難以抗拒,所以每個品牌都開始做陀飛輪,也都在吹陀飛輪實在太牛逼了,各位列位老幾位趕緊來買我們家的陀飛輪。

在CNC技術極為成熟的情況下,零件很少的陀飛得以大批量生產製造,裝配只是熟練工種,零件精度高、裝配簡單、溢價奇高,哪兒有比做陀飛輪更好的買賣啊?

與此對應的是,國產的鐘表編輯們手裡的素材和知識保有量向來極度匱乏,沒什麼「料」可以寫,都特麼這麼些年了,只能不斷翻炒這麼一個故事,講寶璣大師最偉大的發明,陀飛輪。

在宣傳帶動下,大家都講陀飛輪,羊群效應開始起作用,當講的人越來越多,信的人越多,追求的人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點,就是咱中國人更講究面子,戴表很多都是為了面子,陀飛輪識別度超高,裸露在錶盤上,一眼就看得出它奢華高價,非常的赤裸裸正如G罩杯啊!

很可惜,事實是今時今日普通陀飛輪表實則是一款簡單表,真的就要爛大街了。「陀飛輪為精準而生、為美麗而活」,如果做不到美,真的只是有點累贅的擒縱罷了。

價值與價格能靠零件數量算嗎?

拍賣市場和新表市場非常不同,新表市場是品牌定價,品牌想定多少錢就定多少錢,消費者愛接受不接受;

拍賣市場是買家定價,買家樂意出多少就出到多少。因為買方定價,所以但凡有價格泡沫的,必然在拍賣市場被擠出。陀飛輪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新表定價牛逼哄哄,一進拍賣,立馬顯出原形,各位列位老幾位那破頭爛齒的陀飛輪價格直接砍到腳後跟,顧及顏面,就不一一舉例了。

與陀飛輪一直被神話相對應的是,我覺得萬年曆反而被低估。今時今日只要不是最頂級的大複雜表都不難裝配,顯然,萬年曆起碼是比陀飛輪零件多了一些。

掐指一算,我的萬年曆錶真的比陀飛輪多挺多的。主要因為我看得上的絕美的陀飛輪起碼百萬人民幣打底,而一般便宜的又瞧不上眼;那還不如多買一些有特色的萬年曆,更爽。畢竟,我不是瀟洒風流的富二代,我是苦哈哈的創一代啊。行文至此,默默流下了窮人的淚水……

▲大愛

完全靠零件數量來衡量一隻表的價值未必百分百精準,因為每個功能實則也有自己的定位,比如有些年曆表,比萬年曆零件還要多,但因為功能少了個「萬」字,價格也少了很多萬。但無論如何,無趣的陀飛輪實在太簡單、搶錢太狠、光環太假、定位過高,是我誠懇的思考與結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