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懸疑劇場」出新作,《女孩們》以短劇"電影級"質感以小搏大

新劇觀察 發佈 2020-08-10T16:10:20+00:00

以往懸疑劇的題材主要集中在刑偵破案,警察與罪犯的角逐所營造的刺激場面才是此類劇集的表現重點,但伴隨著觀眾審美口味的嬗變,《白夜追兇》、《失蹤人口》等一系列融合了多種題材和因子的懸疑網劇層出不窮,將「懸疑+」題材的熱度值推向了巔峰。

作者 / 靈樨


「懸疑劇易出爆款」的定律似乎一直以來都沒有被打破過。

以往懸疑劇的題材主要集中在刑偵破案,警察與罪犯的角逐所營造的刺激場面才是此類劇集的表現重點,但伴隨著觀眾審美口味的嬗變,《白夜追兇》、《失蹤人口》等一系列融合了多種題材和因子的懸疑網劇層出不窮,將「懸疑+」題材的熱度值推向了巔峰。

8月7日,優酷全新上線了3集迷你懸疑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獨闢蹊徑,將女性題材與懸疑題材雜糅,試圖通過對女性用戶占主體的網絡受眾群體的精準把控,形成對用戶強大的吸引效能。



從數據可以看出,《女孩們》憑藉短小精悍的三集體量迅速傳播發酵,在抖音熱點榜上穩居榜首。從貓眼熱度榜中不難發現,其他幾部熱劇大多是多平台拼播,而該劇作為優酷獨播劇目卻能榜上有名,獲得不錯的國民關注度,恰驗證了優酷此番布局小體量獨播劇的策略真理性。



在把控垂類群體的同時,該劇聚焦復讀女高中生群體,通過對陳年舊事抽絲剝繭的揭秘過程融合輿論和時代熱點,但「尋找兇手」的過程並非劇集所要表現的重點,在揭秘過程中的人性揭示和挖掘以及女孩們「遲到」的悔悟過程才更打動人心。這種懸疑劇劇作思路的新嘗試凸顯了該劇的爆款潛質,內容與形式的雙重創新推動其走向「破圈」之勢。


三集迷你劇反轉不斷,「小」體量孕育「大」能量

「只有三集,國產劇一口氣刷完不是夢!」這是《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在優酷上線後觀眾們普遍叫好的呼聲。

在廣電總局呼籲國產電視劇「擰乾水分」的倡導下,國產劇的創作者們已經從被動走向了自覺,尤其是在今年暑期檔,12集網劇帶來了國內網絡劇的高光時刻,而優酷則更是將劇集的「精」、「短」做到了極致,推出僅有3集的迷你劇,且同步上線,會員可一口氣看完全集,這徹底顛覆了國內觀眾的觀劇習慣。

作為一部懸疑劇,懸念自然貫穿始終,《女孩們在那年夏天》每一集都孕育著多重反轉,「誰是兇手」的疑慮在幾位女孩的身上來回穿梭,不到最後一刻根本不知道結局為何。



不少觀眾在觀劇後稱讚該劇具有「電影」的質感,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也深有同感。在結構上,主副線並行的雙線結構有效壓縮了敘事的時間,平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在劇集的創作中是極其少見的。

故事以一次「神秘的聚會」展開,曾經的同宿舍姐妹們由於要解開十五年前夏天姜元元的自殺之謎而聚在了一起,四個成年女性各懷秘密、互相猜疑、互相推諉,誰該為那年夏天有關青春的慘痛記憶負責?開篇的這場聚會已經讓觀眾緊繃神經,而「密室」的設計更是讓這場懸疑好戲實現升級。

主線劇情採用了「獨幕劇」的方式,四位女孩的對話在一間莫名其妙的密室中進行,手機信號屏蔽,眾人與世隔絕,不安定感、慌亂感、壓迫感互相交織,是誰營造了這間密室成為了除了「找出真兇」以外的又一個懸念。



副線則是青春的閃回碎片,當在主線劇情中幾位女孩們回想起關鍵的事件時,副線劇情就會閃回到15年前進行補充。在關於那年夏天的回憶里,有溫馨、有治癒、有背叛、有失語,觀眾們通過青澀的回憶了解了「死者」姜元元本人——一個活潑熱情、努力去愛的花季少女。

雖然僅有3集,但劇情卻並沒有刻意壓縮節奏,在鏡頭語言上也不乏緩慢的推動鏡頭探測人物內心以及頗具文藝氣質的畫外音對畫面內容進行補充和對主人公的情緒進行外化。特寫鏡頭、偷窺鏡頭的壓抑感和不安感也恰如其分地營造了懸疑的氣氛,逆光拍攝的攝影技法又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文藝氣息。



雖然《女孩們》在製作和規模上與頭部大劇無法相提並論,但該劇對於人性的剖析、對人物心路歷程的關懷、對現實的觀眾仍然以獨樹一幟的風格與同品類劇集拉開差距,使該劇有了超乎懸疑和爽感之外的深度和廣度。


在利益糾紛面前,友誼似乎成為了廉價的犧牲品,女孩們戳破了表面的和諧,在善惡的邊緣試探摩擦。「全員惡人」的設定既符合常理,又帶有探究性的典型化,拼圖拼完之後的圖景不由讓觀眾細思極恐。


全員「惡人」,每個女孩都是拼圖的最後一片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網際網路時代下,輿論的影響遠比想像中的更加嚴重,由於輿論攻擊和網絡暴力導致公眾人物亦或是普通人做出錯誤選擇的案例也數不勝數。作為網絡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正是迎合了時代熱點話題,在挖掘人性善惡的同時引發了觀眾對於現實的深刻反思。


在林芨的引導下,姜元元的死因逐漸浮出水面,編劇的智慧之處則在於將死因清晰地歸罪於「誰寫了信、誰貼了信」這樣簡單的邏輯上,變相點明了自殺事件的核心問題關鍵——輿論的作用。

原本善良隨和、熱情開朗的花季少女姜元元,因為貌美的藝術生氣質而使其捲入了一系列的輿論事件中,腳踏兩條船、懷孕等流言蜚語愈演愈烈,使女孩們產生了隔閡、使她成為了同學們的日常談資,每一個細節都形成了「蝴蝶效應」的一環,推動著這個女孩走向了死亡。



電莉是最先被懷疑的人,由於能夠模仿多種字跡,她成為了唯一有可能寫信的人。女孩們為了自保而紛紛將髒水潑向電莉,從而牽引出了電莉出軌查艷玲老公等不為人知的秘密。實際上,每個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都暗藏秘密,幾位女孩於是在密室里上演了一出「劇本殺」遊戲。


電莉承認寫信後又坦言信件丟失,「偷信」的人是誰又成為了新的嫌疑人。謊稱出國的楠哥、愛翻別人東西的查艷玲以及大早上出去洗澡的林芨都有可能成為「偷信」、「貼信」的嫌疑人。

回顧在本劇開頭,姜元元絕望地錄下生前最後一個視頻,「我以為你和她們不一樣」中的「你」究竟是誰變得愈發迷離。就當所有人把矛頭指向「因嫉妒姜元元被播音系錄取而產生動機」的林芨時,似乎游離在幾位女孩之外的姜元元正牌男友鄭義也與這次自殺事件脫不了干係。



如果說「貼舉報信」的人是壓死姜元元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相信了流言、拋棄姜元元的鄭義難道不該為她的死負責嗎?劇集最後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以更為溫馨和治癒的畫面作為結局,「女孩們的和解」遠比「找到真兇」更有意義。

該劇另闢蹊徑地為觀眾呈現了懸疑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從女孩們虛假地偽裝著各自的生活到回想起15年前的復讀生涯以及姜元元事件,再到為求自保彼此撕開偽裝、赤裸裸地展現著人性的自私和嫉妒,最後她們再次遇到陷入深度昏迷的姜元元、悔悟、贖罪,整個過程的行雲流水和自然流露也引發了觀眾對於人性和社會的反思。時隔十五年,姜元元的事情再度打開,像是她們對青春的告別典禮,也引領觀眾與她們共同治癒傷痛。


迷你劇新形式賦能【懸疑劇場】,優酷深耕「懸疑+」年輕化表達

隨著平台對品牌效應和市場份額的勠力角逐,平台對於「劇場化」的追求實現了從內容製作到戰略運籌的全方位升級。劇場化使懸疑作品更加規模化、類型化,更有利於平台培養垂類用戶的付費習慣,提升用戶黏性。

優酷在暑期檔推出《失蹤人口》,12集短劇模式的嘗試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女孩們在那年夏天》的3集迷你劇模式更是網劇市場的新嘗試,也極其符合年輕受眾的審美需求。


對於網生代來說,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全球化浪潮下各國優質劇集的薰陶更是提升了年輕觀眾的審美品位,短小精悍的內容迎合了他們的觀劇習慣。優酷深知得「9000歲」者得天下的真理,在懸疑劇的布局上也深耕內容向的年輕化表達和形式上的多元創新。

由蔣勤勤、週遊主演的《迷霧追蹤》也即將在優酷【懸疑劇場】上線,聚焦網約車案件同樣體現了優酷懸疑劇的時代性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之內優酷【懸疑劇場】布局了多部女性向的網絡劇集,宋佳喻恩泰主演的《白色月光》、景甜張彬彬的《司藤》、鄧家佳、張新成的《迴廊亭》等都聚焦了不同的疑案,其內容核心和主題表達都多少帶有現實的影子。


在懸疑劇場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平台之間的競爭已經從「人無我有」轉變成了「人有我優」,縮短體量、以更精悍的內容獲得關注似乎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女孩們在那年夏天》的小體量嘗試大獲成功,也讓優酷在激烈的競爭中贏了一局,未來優酷【懸疑劇場】所即將陸續上線的一系列懸疑劇集,能否憑藉多元化的嘗試在糖分、鹽分雙超標的甜寵古裝愛情劇中殺出重圍,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