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北大才子真厲害,出家能讓父母不傷心,還追隨其皈依佛門

當代師說 發佈 2020-08-09T00:09:39+00:00

北京大學學生社團「耕讀社」名震天下,北大學生嚮往加入,學生家長跟學生恰好相反,特別害怕孩子加入。這是因為,北大耕讀社自創辦以來,有三任社長遁入空門,出家做和尚去了。

北京大學學生社團「耕讀社」名震天下,北大學生嚮往加入,學生家長跟學生恰好相反,特別害怕孩子加入。「耕讀社」在社會上的名頭比在北大校園裡更大。



為何學生都嚮往進入,而家長擔心孩子加入呢?這是因為,北大耕讀社自創辦以來,有三任社長遁入空門,出家做和尚去了。

其中兩個最有名的,一個是數學天才柳智宇,他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成績,至今未被超越。他2005和2006連續兩年,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奧數競賽,都獲得滿分金牌,被保送到北京大學。

在北大,他以天才的頭腦,參加各類數學競賽,無往不勝。在北大,他加入了耕讀社,並連續兩年擔任社長。北大畢業後,獲得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



就在父母為有這樣的天才兒子而興奮不已時,他卻去了北京龍泉寺出家當了和尚。當時,柳智宇的父母傷心絕望簡直難以言表,苦苦規勸也沒勸毀兒子皈依佛門之心。

比柳智宇更出名的「耕讀社」社長,是鄧文慶。這倒不是說他比柳智宇還要天才,而是因為,北大「耕讀社」就是他創建的。

應該說,鄧文慶也是天才,不過不是數學天才罷了。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超強的記憶力,兩歲識字,自己就能讀書。

上學後,上課老師睡覺,回家也不做作業,但老師卻並不反感,也沒有因此請過家長,因為人家上課睡覺、不做作業並不影響成績,考試都是班級第一,老師還有何話說?只能認了。



鄧文慶進入北大讀研,學的是哲學。哲學這東西,一般人不喜歡碰,也學不好,太深奧,也太繞。哲學揭示的是世界萬物及人類社會的規律,鄧文慶玩得順溜,自然也就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在北大讀研期間,鄧文慶倡導閱讀儒家經典,受到很多學生的熱捧,於是「耕讀社」誕生了。開始之初,社團活動極為活躍,吸引了好多博學多才的學生,他們在一起交流閱讀心得,暢談人生。

後來,不知從何時起,就有點跑偏了,話題由開始的儒學經典偏向了禪學。哲學跟宗教是近親,這可能讓鄧文慶心生窺探佛門之念。

鄧文慶從北大畢業後,很長時間,他的同學都不知其所蹤。後來一次佛事活動,有同學認出台上的法師正是鄧文慶,這才知道這位北大才子碩士畢業後出家當了和尚。



原來,鄧文慶畢業後,也曾有個求職的經歷,不過他以哲學的眼光看待世人,越看越覺得太世俗,他覺世俗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就去了福建莆田廣化寺剃度出家,法號顯慶法師。

跟柳智宇的父母一樣,鄧文慶的父母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北大才子來,結果出家當了和尚,自然是心不甘情不願,就去勸說兒子。

可是,鄧文慶可是哲學研究生畢業的,憑著他卓越的口才和對於哲學的思考,父母不但說服不了他,反而被他說服了。



當然,也不是一下子就說服得了父母的,他讓父母到寺院零距離觀察他的生活,體驗他的生活,讓父母親目所睹他的生活是幸福的,只有這裡才是他最想要的生活。

那時候,鄧文慶已經從莆田廣化寺來到了北京龍泉寺,師弟柳智宇也在龍泉寺剃度出家了。另外還有好幾位北大才子也都在這裡清修。

鄧文慶的父母來到北京龍泉寺,起先是住在附近,靠打零工生活。他們跟兒子幾乎天天接觸,看到兒子對於這種生活是那麼的滿足,神情虔誠而愉悅。

在跟兒子的交流中,他們不知不覺被兒子「點化」了,最後,也跟著兒子皈依佛門,過起了青燈黃卷的清修生活。



不能不說,顯慶法師比賢宇法師(柳智宇的法號)厲害,他出家還把父母也帶進了佛門。而賢宇法師把父母的心都傷透了,不過後來還是還俗了,從事心理疏導和諮詢,也還算是在渡人吧。

大家對於北大「耕讀社」還知道哪些,對於鄧文慶、柳智宇出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