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全參戰鬥士科普介紹:編號13-24

任評測 發佈 2020-08-09T17:28:01+00:00

在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的前12位鬥士,那麼今天評測君也會繼續帶來13號鬥士胖丁到24號鬥士露琪娜的介紹,相較於第一期的鬥士們,可能本期會有幾位小夥伴們比較陌生的鬥士。

在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的前12位鬥士,那麼今天評測君也會繼續帶來13號鬥士胖丁到24號鬥士露琪娜的介紹,相較於第一期的鬥士們,可能本期會有幾位小夥伴們比較陌生的鬥士。閒話少敘,還是直奔主題,來介紹本期的鬥士們吧!


13胖丁 出自《精靈寶可夢》系列

除了卡比,《大亂斗》中還有一個粉紅惡魔,那就是來自《精靈寶可夢》系列的胖丁。無論是在《精靈寶可夢》系列,還是在《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系列,胖丁都是大家熟悉的老角色了。儘管胖丁也不是《寶可夢》系列中的人氣主角,但早在初代《大亂斗》中它就已經成了隱藏角色,據櫻井政博表示,把胖丁加入大亂斗,是因為它的外表和卡比差不多,只要稍微修改一下模組和動畫就行了,所以說胖丁能成為鬥士,或多或少還是沾了卡比這個親兒子的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代大亂斗中,如果卡比吸入了胖丁,兩者的區別基本就只有眼睛和鞋子不一樣而已/笑~

至於胖丁這個角色本身,它是由Game Freak團隊設計、杉森建定稿的第一世代151種寶可夢之一,首次登場於《精靈寶可夢紅/綠》。胖丁的日文名プリン就是日語中對"布丁"這種點心的通稱,而英文名"Jigglypuff"則是來自其外觀上的"Puff(膨脹)"和特徵上的"Jiggly(搖晃)",在其他語言中它的名字也都和這些外觀特徵有關,比如法語裡的"Rondoudou",來自"Rond(圓的)"和"Doux(柔軟)",德語版的"Pumeluff"取自"Pummelig(圓胖的)"和"fluffig(蓬鬆的)",至於中文的這個"胖丁",顯然是來自胖子的胖和布丁的丁。看來無論走到哪,大家都喜歡以貌取人啊。

在初代《精靈寶可夢》中,胖丁以一階進化的形態登場。而在《精靈寶可夢金/銀》中,則出現了其幼年形態寶寶丁,在玩家和寶寶丁的親密度超過特定值後即可進化為胖丁,而對胖丁使用月之石則可以讓它進化成胖可丁。胖丁的最大特徵可能就是這個粉色圓球般的外形了,然後就是貓耳和大眼睛,還能像氣球一樣讓身體膨脹起來。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則是它能通過唱歌讓對方入睡。在寶可夢的設定中,胖丁唱歌時不會換氣,能通過調節聲帶唱出最容易讓對方睡著的波長。在《精靈寶可夢》動畫的無印篇中,胖丁的演唱就經常會給小智和他的夥伴們造成困擾,由於胖丁唱起歌來會讓小智他們全部睡著,而沒了聽眾胖丁又會很生氣,所以它就會拔下麥克風,用裡面藏著的筆在大家的臉上畫各種圖案來泄憤,不過也正因如此胖丁成為了深得觀眾喜愛的寶可夢之一。這裡要注意的是,儘管胖丁可愛的形象會讓人以為它是雌性,但實際上在《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中胖丁既有雄性也有雌性,只是雌性占了族群總量的75%。總之在《大亂斗》中,我們還是更多用中立的"它"來指代這些寶可夢。

在《大亂斗》中,胖丁依然可以通過催眠來攻擊對手,在空中下落時發動催眠招式後,再接上滾動攻擊或者蓄力攻擊,這樣把控好節奏和催眠時機可以讓很多對手無可奈何。說起來,滾動在《寶可夢》原作中屬於強力但容易失控的技能(會隨機連續攻擊數回合)。這一點在大亂斗中也得到了還原,如果不分場合亂滾很容易就會滾下深淵,但使用得當也會是個很強的突襲手段。而變大在原作中本來是個強化技能,在《大亂斗》中則成為了必殺技,讓萌萌的胖丁變得巨大,也是個可愛而又有魅力的設定。不過儘管遊戲中胖丁的技能設計十分有趣,但也並不能改變不少玩家認為它是《大亂斗》中最沙包的鬥士之一的事實。


14桃花公主 出自《馬力歐》系列

據不完全統計,桃花公主可能是電子遊戲史上被綁架次數最多的一位角色,而且她也一直在《馬力歐》系列中保持著極高的出場率,可以說是系列當之無愧的女主角——雖然絕大多數時候只會出現在遊戲開頭和結尾。

桃花公主首次亮相於1985年的《超級馬力歐兄弟》,設計者也同樣是馬力歐之父宮本茂,據說在設計角色時,宮本茂曾要求角色設計師小田洋一重新繪製了桃花公主的形象,並把她的眼睛畫成了有點像貓的樣子,從那之後,藍眼睛、金頭髮,沙漏身材加粉紅連衣裙就成了桃花公主的標誌。而給她取名"Peach"則是因為桃子是宮本茂最喜歡的水果。有趣的是,儘管桃花公主在日文版中一直都是"ピーチ(Peach)",但在英文版中她的名字起初卻翻譯成了Princess Toadstool(傘菌公主),據說當時沒有沿用Peach這個名字是因為在西方這個詞存在一定的……性影射。不過後來到了1996年,在《超級馬力歐64》開頭馬力歐收到的信中直接署名了Princess Peach,她的名字也終於在西方得到了確定和統一。在國內,桃花公主的譯名也並不唯一,港台官方譯名為"碧姬公主",在大陸,民間習慣叫她"碧琪公主",而她的官方譯名同樣來自最早出現於《神遊馬力歐》,被譯為了"桃花公主"。是的,以上這些名字全都是這一個人。在1985年於《超級馬力歐兄弟》初次登場後,桃花公主在1988年的《超級馬力歐兄弟USA》中首次成為了可操作角色。在該作中桃花公主因為手裡拿著東西所以速度會比較慢,但跳躍能力卻是勝人一籌,還能在空中輕飄飄地滑翔,所以擁有比其他角色更持久的滯空時間。在那之後,NDS上還出過一部讓桃花公主獨立做主角反過來解救馬力歐的《超級桃花公主》。

不過可能是因為Peach這個名字的諧音不太好,所以在國內很多玩家都對她抱有一些偏見。實際上在官方設定中,桃花公主是個性格甜美,舉止得體的溫柔公主。而且在絕大多數遊戲中她也都是以一個無私活潑又大方的形象出現在玩家面前,即使是和敵人正面戰鬥也不會表現出很強的侵略性。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桃花公主都住在蘑菇王國的城堡里,陪伴著她的是由眾多奇諾比奧組成的皇家護衛隊。儘管官方沒明說,但身為蘑菇王國的公主,加上《新超級馬力歐兄弟U豪華版》中奇諾比珂吃了皇冠可以變成公主的設定——是的沒錯這也正是庫巴姬的來源——似乎都在暗示桃花公主實際上也很可能是奇諾比奧種族的一員。此外比較有趣的是,在2007年,桃花公主曾以10億美元的身價登上過《福布斯》"最富有的虛擬人物"排行榜,可能這就是馬力歐永遠都在拯救公主的路上的原因吧。當然啦,這個排行榜上無法撼動的第一名仍然是我們的史高治舅舅。

除了大家熟悉的經典金髮美女形象外,桃花公主也有其他的分支形象。比如出現在《馬力歐與路易吉RPG2》中的桃花公主寶貝、《馬力歐卡丁車8》中的粉金桃花公主等等。此外,桃花公主也同樣活躍於《馬力歐》系列的作品中。在《任天堂明星大亂斗DX》中參戰後,桃花公主也成為了《大亂斗》系列的常客。她標誌性的陽傘成為了戰鬥的主要武器,此外,高爾夫球桿也都成了常用的近戰武器,而我們的奇諾比奧則成為了桃花公主的"盾牌",你們老任迫害得真是熟練啊。


15菊花公主 出自《馬力歐》系列

作為經常和桃花公主配對出現的角色,菊花公主也同樣是《馬力歐》系列中的常客。在港台地區玩家們會稱她為黛西公主,音譯自英文名Princess Daisy,在大陸的官方譯名則是菊花公主。不同於桃花公主,她的創造者是宮本茂的老師橫井軍平。菊花公主在1989年於GB平台的《超級馬力歐大陸》中首次登場,在設定上她是Sarasaland的公主,也是桃花公主的親戚,某天邪惡的外星人泰坦加(Tatanga)入侵了地球並將她擄走,於是馬力歐再次踏上了拯救公主的旅途。

儘管菊花公主和桃花公主是親戚,但兩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菊花公主更加活潑開朗,十分要強還有一身怪力,發起脾氣來周圍的人都會害怕。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酷霸王一直只敢擄走桃花公主而不是菊花公主的原因吧。不過儘管菊花公主的誕生要比耀西和瓦力歐都更早,但其早期形象卻和桃花公主基本一致,只是發色和衣服的顏色存在一些區別。直到2002年發售的《超級馬力歐派對4》中,她的著裝設計和皇冠顏色都與桃花公主有了更明顯的區別,而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菊花公主形象的來源。

菊花公主很少在《馬力歐》系列正作中出場,幾乎只能在《馬力歐賽車》《馬力歐派對》等旁支作品中找到她,Switch上的《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也是菊花公主首次作為鬥士參戰,在這一代《大亂斗》中,菊花公主的動作設計和桃花公主大致相同,不過在判定距離、擊飛性能等方面有細微區別,而且玩家分析表明,菊花公主和桃花公主的身高也存在著些許差別,不得不感嘆大亂斗製作團隊的用心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馬力歐》系列中,菊花公主似乎和路易吉互有好感,同時瓦路易吉似乎也對菊花公主流露過情愫,只是菊花公主對此並無感覺。儘管在遊戲內菊花公主深得各位角色的歡迎,但在遊戲外她的口碑卻並不如人意,在IGN對《馬力歐》系列的女角色打分時,滿分10分的情況下只給她打出了4分,相較之下寶琳和桃花公主都得到了8分,羅莎塔也獲得了7分,甚至有不少人都把菊花公主視為自己最討厭的公主角色之一,可能在大家眼中,還是溫柔甜美更符合公主的定義吧。


16酷霸王 出自《馬力歐》系列

作為《馬力歐》系列中的經典反派,酷霸王也和馬力歐一樣活躍在和《馬力歐》相關的各種遊戲作品中。酷霸王的遊戲首秀自然也是1985年的《超級馬力歐兄弟》,他擄走了桃花公主並成為了遊戲最終的大反派。和馬力歐一樣,酷霸王也同樣是由宮本茂所設計的,據說起初宮本茂的想法是把酷霸王設計成一頭牛,當時他參照東映的動畫電影《西遊記》(歐美譯作Alakazam the Great,由手冢治蟲執導,是日本最早的動畫電影之一)中的牛魔王設計了一個形象,但開發組內有人指出這個形象看起來更像烏龜而不是牛,於是最終酷霸王被設計成了烏龜一族的領導者。至於他的名字則有這麼一段小插曲,當時的開發組中有人經常去韓國烤肉店吃泡飯(국밥 Gukbap在日語中譯作クッパ),所以建議宮本茂乾脆把這個大反派起名叫Koopa,宮本茂以為Koopa是一種烤肉的名字,很符合他強有力的角色形象,於是就採納了這個建議,並一直沿用至今。在國內推出官方譯名之前,大部分時候玩家們也都是直接按照讀音叫他庫巴,直到2003年的《神遊馬力歐》發售,酷霸王這個官方譯名也正式確定了下來。

作為繼森喜剛後馬力歐的第二個勁敵,酷霸王最早的皮膚為綠色,背部有尖刺龜殼,而後期則改成了黃色肌膚,沿用了尖刺龜殼,此外頭上還有一對角和一撮火爆的紅髮。酷霸王是龜族中攻擊最猛、提醒最大、能力最高,生命力最強的成員,而且還能噴吐火焰和火球,所以他成為了龜族之王,統治著酷霸王國。酷霸王的城堡建在黑暗之地或者岩漿遍地的火山中,在《超級馬力歐兄弟》系列中經常會綁架蘑菇王國的桃花公主,試圖奪取蘑菇王國,但他的陰謀屢次被馬力歐和路易吉兩兄弟挫敗,所以酷霸王也就成了馬力歐永遠的宿敵。不過儘管他性格粗暴又驕傲,但隨著劇情演變,酷霸王也逐漸被描述成了一位愛惜部下且受人尊敬的國王,而且是個疼愛孩子的好父親,而非一個完全的惡棍角色。在1996年發行的《超級馬力歐RPG》中更是首次出現了馬力歐和酷霸王攜手對抗全新反派的劇情,酷霸王和馬力歐也逐漸成為了相愛相殺的好對手。而在《馬力歐與路易吉RPG2》的劇情中也可以看出,酷霸王和馬力歐、路易吉還有桃花公主這四人實際上是一起長大的兒時玩伴。在Switch平台上最新的《紙片馬力歐:摺紙國王》中,馬力歐更是和酷霸王再次攜手拯救了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酷霸王才是馬力歐最可靠的戰鬥夥伴。

不過儘管在絕大多數作品中酷霸王的目標都是擄走桃花公主並與之成親,但在《馬力歐》系列的世界觀中,酷霸王還有一個獨生子酷霸王Jr. 儘管遊戲從未交代酷霸王本身的婚姻狀況,但可以確定酷霸王Jr.的生母也並非桃花公主,所以現在看來,好像《馬力歐》世界的故事也並不簡單。目前酷霸王也成為了電子遊戲史上最偉大的反派之一,多次在各個榜單中位居榜首。在2013年的金氏世界紀錄玩家版中,酷霸王更是成了50大反派之首。

酷霸王首次加入大亂斗是在《大亂斗DX》中,而在本作《大亂斗》中,酷霸王則屬於重量級角色,擁有全角色中首屈一指的重量,所以在受到弱吹飛攻擊時也能穩如泰山。在技能方面也和其他作品中的表現差不多,無論是普通必殺技中的噴火和甲殼攻擊,還是最終絕招那變大後的強力一擊等等都還原了原作,是一位十分強力的鬥士。


17翻越冰山者 出自《翻越冰山者》

翻越冰山者在《大亂斗DX》中首次參戰,並加入了之後的《大亂斗X》,不過缺席了後來的3DS與WiiU版,櫻井政博曾回應說,這是3DS的硬體技術限制所致,不過讓玩家欣慰的是在Switch版《大亂斗特別版》中他們也再次回歸,成為了可操控鬥士。

相較於翻越冰山者這個官方譯名,玩家們更熟悉的可能還是它們的英文名《Ice Climber》,或者民間俗稱的《敲冰塊》和《雪山兄弟》。《翻越冰山者》原作於1985年發售於FC平台,儘管和當時眾多的雙人遊戲一樣用藍色和紅色區分了1P和2P角色,但任天堂還是給這兩位角色起了名字——波波(Popo)和娜娜(Nana)。在《翻越冰山者》中,波波和娜娜要用大錘敲開上方的冰層,向著雪山頂峰前進,並且幹掉沿途出現的企鵝和鳥等敵人,最終成功翻越冰山。

但在FC之後波波和娜娜再也沒有當過主角,他們有時會在任天堂其他系列遊戲中客串出場,比如《瓦力歐製造》的小遊戲,初代《超級馬力歐創作家》的變身蘑菇,以及在《星之卡比:夢之泉物語》中,卡比獲得凍結能力時會穿上波波的大衣等等。所以在大亂斗中,他們的形象也和FC時代的馬賽克造型有了不小的區別。單從形象來說,波波和娜娜可能也是所有參戰鬥士中相較原作改變最大的了。在《大亂斗》系列中,波波和娜娜標誌性的藍色和紅色外衣得到了保留,武器也仍然是大錘,不過整體形象顯得十分乖巧可愛。而且和其他鬥士不同的是,波波和娜娜是兩位角色組隊參戰,儘管也有來自《打獵》的獵狗和鴨子這種組隊參戰的鬥士,但不同於獵狗和鴨子的合二為一,波波和娜娜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只是玩家操控波波,而Ai跟隨玩家來操控娜娜。這期間如果兩人因為各種情況分開,娜娜還是會繼續單獨作戰,如果娜娜被擊飛出場,波波也會單獨戰鬥。不過只剩一人時戰鬥力也會大大削減,不僅會削弱必殺技和普通攻擊的效果,並且橡皮繩跳躍的返場能力也會減弱。而且比較有趣的是,如果在戰鬥中波波被抓住的話,娜娜就會因為慌張而無法行動。儘管原作遊戲並沒有交代二人的關係,但在《大亂斗DX》里,官方曾表明兩人是處於浪漫關係之中,在他們的開場動畫中會互相擊掌,並會在兩手觸碰時出現一顆小小的紅心。而到了《大亂斗X》,兩人的官方介紹則改成了"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櫻井政博也證實了他們之間維持著柏拉圖式的關係。不過儘管櫻井政博已經做出了解釋,但在美任發行的《Nintendo Power》第152期中卻稱二人是兄妹關係。當然,無論波波和娜娜究竟是什麼關係,他們都是十分默契的搭檔。

在《大亂斗》中,雖然掄著大錘的波波和娜娜看起來好像是力量型角色,但實際上他們更多使用的是魔法攻擊,像是遠程的冰塊射擊和把對手凍成冰塊的暴風雪等。而上必殺技橡皮繩跳躍也是對空和返場都十分實用的優秀技能。最關鍵的是起跳中的波波和娜娜的動作都完全致敬了《翻越冰山者》的原作,而且在最終絕招冰山崛起中也可以找到原作中的北極熊和大鳥這些元素,儘管跨越了三十多年,但《翻越冰山者》在《任天堂明星大亂斗》中依舊活躍。


18希克 出自《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已經是2020年了,想來就算是沒玩過《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的小夥伴們應該也都知道,希克的真實身份就是塞爾達公主了吧。

在《塞爾達傳說:時之笛》中,青年林克在時光之殿首次遇見了名為希克的神秘男子,希克身穿藍色襯衫,聲音低沉,戴著面具,因此林克無法識破其真實身份。這位神出鬼沒的蒙面男子自稱是希卡族僅存的倖存者,並在林克之後的冒險中多次出現,提供了諸多的指引和幫助。在《時之笛》中,用時光之笛吹出不同的旋律可以開啟機關或者傳送到不同場所,獲得新旋律往往也就意味著一個謎題得到解決,或者可以前往新的場所,在《時之笛》中林克先後可以獲得12段旋律,這其中的6段都來自希克。而在林克喚醒五位賢者後,我們也終於得知,希克的真實身份就是時之賢者塞爾達公主。

正如絕大多數遊戲一樣,在《時之笛》發售初期,希克的真實身份屬於不能隨便說出來的劇透內容,但在《大亂斗DX》中,任天堂卻直接官方劇透,在該作中塞爾達的下必殺技可以直接讓塞爾達變身為希克,兩種不同的形態都有各自不同的攻擊方式,而在之後的《大亂斗X》中,希克同樣是與塞爾達合二為一,直到3DS與WiiU版中,希克才終於以鬥士身份正式參戰。不過在大亂斗中"官方劇透"也並非個例,就比如……Switch版《大亂斗》的命魂表。

在《時之笛》中,希克的設定是個男性,而身為女性的塞爾達之所以能變成男性希克,則是賢者的神奇魔法所致。這種魔法不僅改變了塞爾達的性別,更是讓塞爾達的藍眼睛變成了希克的紅色。在由美任《Nintendo Power》出版撰寫的任天堂官方《玩家指南》中也曾把希克描述為男性。不過後來任天堂官方對希克性別的定義似乎逐漸產生了變化,《塞爾達傳說》系列製作人清沼英二曾說:"根據調查,美國玩家似乎更喜歡希克和特托拉(《塞爾達傳說:風之杖》中希克的化身)這樣的獨立女性角色。"而在2014年,《時之笛》的首席翻譯官也在採訪中表示,由於希克是由塞爾達假扮的,所以塞爾達和希克的性別也是一致的。於是在《大亂斗》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希克的胸膛有比較明顯的凸出,而在《塞爾達無雙》中希克的頭帶上更是編了個花結。所以說,希克究竟是男是女呢?不過到目前為止,希克也只在《時之笛》中登場過,不知道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角色是否還會在之後的《塞爾達傳說》中再次登場呢?


19塞爾達 出自《塞爾達傳說》系列

"小伙子,別整天放火撿蘑菇瞎逛旅遊炸魚了,救救我的女兒好不好?"

眾所周知,《塞爾達傳說》系列就是林克拯救塞爾達的故事,在《塞爾達傳說》系列中,塞爾達公主就是當之無愧的女主角。和林克相同,塞爾達也是出自宮本茂之手,於1986年在FC平台的初代《塞爾達傳說》中初次登場。根據宮本茂本人的說法,塞爾達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美國小說家美國小說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代表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的妻子塞爾達·菲茨傑拉德,宮本茂對此的解釋是,"菲茨傑拉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美麗女子,我喜歡她名字的發音,所以就擅自用她的名字命名了塞爾達公主。"而實際上Zelda這個名字源於古日耳曼語的"Griselda",由Gris(灰色)和Hild(戰鬥)組成,原本有快樂、幸運或祝福之意,也可以解作"無盡的耐心"。

和林克一樣,儘管《塞爾達傳說》系列中每一部的女主角都被成為塞爾達公主,但實際上這些塞爾達也基本可以看做是不同的角色,她們的年齡,外觀和性格都各不相同,不過在絕大多數系列作品中塞爾達都保持著金髮和藍灰色的眼睛,當然也有少數個例,例如在《黃昏公主》中變成了黑髮,在《林克的冒險》中變成了紅髮,在《曠野之息》中瞳色改成了綠色等等。在整個《塞爾達傳說》系列中,塞爾達公主也都擁有著十分神奇的力量,比如隱身、傳送、心靈感應、預知能力,還有創造或消除屏障和封印的能力等等。

儘管在整個《塞爾達傳說》系列中,我們都要去拯救塞爾達公主,但這都無法掩蓋她獨特的魅力,溫柔體貼的性格加上落落大方的言談舉止都讓這位公主獨具魅力。而且在《塞爾達傳說》系列中也不乏塞爾達公主改變自我,和林克並肩作戰的情況,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時之笛》中化身的希克,和《塞爾達傳說:風之杖》中化身的特托拉。也正是因為塞爾達公主這豐富的人格魅力,讓她在遊戲史最受歡迎的女角色和最偉大的電子遊戲人物等評選中多次名列前茅。

塞爾達也同樣是從《大亂斗DX》起就一直參戰的鬥士之一,在Swtich版《大亂斗》中,塞爾達的形象來自《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其攻擊方式也和該系列直接掛鈎,角色形象也是更加偏向帥氣、威風。不過相較於《眾神的三角力量》,相信國內玩家還是會更喜歡《曠野之息》里的塞爾達形象吧。


20馬力歐醫生 出自《馬力歐醫生》

作為任天堂當家頭牌,馬力歐叔叔在電子遊戲史上展現過很多不同的形象,並創造了一個個分支系列,這其中,就有《馬力歐醫生》。

《馬力歐醫生》的製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橫井軍平,最初於1990年7月27日在FC和GB平台同步發售,在當年這兩個版本的銷量就雙雙突破了百萬大關,其中,GB版的全球累計銷量甚至接近了千萬級。《馬力歐醫生》的故事發生在蘑菇王國的醫院中,馬力歐醫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慎讓實驗室里的病毒逃到了外界,在危難之際,他決定用自己發明的"究極維他命膠囊"來消除病毒,遊戲的內容也由此展開。

作為一款消除類遊戲,《馬力歐醫生》的核心玩法和大家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方塊》十分類似,不過後者的積木被換成了顏色不一的膠囊,而且還有了一個明確的遊戲目標:消除瓶子裡的所有病毒。在原版《馬力歐醫生》中,膠囊共有三種顏色,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病毒,只要連續三枚相同顏色的膠囊黏著在對應的病毒上就能將其消滅(四個相同顏色的方塊相連會消除)。不過儘管遊戲名字叫《馬力歐醫生》,實際遊戲內容卻和馬力歐沒有太大關聯,在遊戲中馬力歐只需要負責往瓶子裡扔膠囊就可以了。

在初代《馬力歐醫生》大獲成功後,任天堂也陸續發布了《馬力歐醫生》系列的多款遊戲,例如N64平台的《馬力歐醫生64》,其中新增了瓦力歐等角色,提供了包括單人遊戲為主的故事模式和支持四人同樂的多人模式等,並在之後登陸了NGC平台。而在2008年,任天堂又在Wii平台上推出了以多人在線遊戲為主的《馬力歐醫生&細菌撲滅》,次年在NDS平台上,任天堂推出了以單人遊戲為主,不支持多人的《馬力歐醫生Express》。2013年被任天堂命名為路易吉年,在這一年裡任天堂在WiiU平台推出了《路易吉醫生》,由路易吉代替哥哥成為主角。在3DS平台上也同樣於2015年推出了《馬力歐醫生:奇蹟治療》,支持故事模式,自定義模式和網絡聯機對戰等功能,可以說是主機平台上內容最緊湊的《馬力歐醫生》遊戲。而在2019年,不太重視手機市場的任天堂也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推出了《馬力歐醫生世界》,和絕大多數手游一樣採用了免費下載內含氪金的方式。比較可惜的是Switch平台上並沒有推出《馬力歐醫生》系列的新作,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在Switch上玩到這款遊戲,當然前提是你要開通任天堂會員並且下載免費的FC遊戲集。此外,我們也可以在其他遊戲中看到《馬力歐醫生》的客串,比如在《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中就有一身白大褂服裝。

不過儘管《馬力歐醫生》在遊戲領域十分成功,但在社會上卻受到了不少批評的聲音,有些父母對《馬力歐醫生》持否定態度,因為這款兒童遊戲中包含了藥物元素。此外一些遊戲業內人士則表示,《馬力歐醫生》的玩法過於單調重複,甚至還有人認為它就是一款徹頭徹尾的抄襲遊戲,而且比被它模仿的作品還要糟糕。當然,這些也都不能掩蓋《馬力歐醫生》是一款極其優秀的電子遊戲的事實。

馬力歐醫生首次參戰是在《大亂斗DX》中,而在Switch版《大亂斗》中,馬力歐醫生同樣作為馬力歐的克隆鬥士登場,技能也和原版馬力歐類似,不過輕攻擊從火球變成了膠囊,重攻擊從披風變成了醫院床單。重擊絕招也和膠囊有關,在成功觸發後,馬力歐醫生會向前射出兩顆巨型膠囊,讓敵人像他的老對手病毒一樣無路可逃,如果你習慣了馬力歐,那偶爾試試馬力歐醫生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21皮丘 出自《精靈寶可夢》系列

在《大亂斗DX》中作為隱藏角色登場後,皮丘缺席了《大亂斗X》和《大亂斗3DS與WiiU》,直到Switch上的《大亂斗特別版》才再次登場。作為皮卡丘的幼體形態,皮丘最初在《精靈寶可夢金/銀》中登場,增田順一在採訪中指出,他原本是想創造一個寶可夢來成為下一個皮卡丘,但在設計形象時無論如何都沒法再設計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寶可夢來。於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內部討論,最終他們決定創造一個可以進化成皮卡丘的寶可夢,於是皮丘就這樣誕生了。增田順一曾表示,皮丘是個經過深思熟慮後誕生的寶可夢,同時也是他本人最喜歡的寶可夢。

皮丘的外貌和皮卡丘相似,身上同樣長著黃色的皮毛,扁平的三角形耳朵被黑色圍住,頸部也有一些黑色形狀,而尾巴也是呈現出了黑色。皮丘臉頰上也同樣有兩個粉紅色的蓄電袋,不過蓄電袋比較小所以無法儲存大量電能,這使得皮丘處理電擊攻擊的經驗不足,以至於偶爾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儘管在《精靈寶可夢》遊戲中並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但在動畫版和《大亂斗》中這一設定都得到了還原,在這一代《大亂斗》中皮丘如果使出帶電技能就會對自身造成傷害,不過也會相應地提高攻擊力和擊飛力。

在《精靈寶可夢》原作中,皮丘需要與玩家達到一定親密度後才能進化為皮卡丘,而在《大亂斗》中,作為皮卡丘的克隆鬥士,皮丘和皮卡丘的基礎技能完全相同,四個技能分別是電擊、電光一閃、火箭頭槌和打雷,外加終極必殺伏特攻擊。說起伏特攻擊這個皮卡丘和皮丘共同的終極必殺,在《精靈寶可夢》遊戲中,原本是皮卡丘或者雷丘攜帶電氣球生蛋孵出的皮丘才能學會的特殊技能,在《大亂斗》中皮丘使用伏特攻擊也同樣會對自身造成傷害,不過相較於皮卡丘的伏特攻擊,其攻擊力和擊飛力都要更加強大。不過皮丘雖然是克隆鬥士,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和皮卡丘有略微不同,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施放帶電技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此外皮丘也是官方認定的最輕的參戰鬥士,第二名是胖丁,Mr. Game&Watch和傑尼龜並列第三。由於體態更加輕盈,所以皮丘的移動和攻擊都顯得更加靈活敏捷,速度更快的電擊可以持續干擾對手,更遠距離的高速移動則讓皮丘擁有了更加出色的返場能力。儘管更輕的體重讓皮丘更容易被擊飛,但也讓皮丘更容易從連續攻擊中逃脫。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皮丘可愛的造型和深受皮卡丘影響的人氣,它在《精靈寶可夢》動畫中的戲份也是特別多,在本作《大亂斗》中的一個異色形象就是來自動畫劇場版《阿爾宙斯 超克的時空》的刺刺耳皮丘形象,這隻刺刺耳皮丘也同樣在寶可夢粉絲中享有不俗的人氣。


22佛克 出自《星際火狐》系列

請記住這位帥氣的藍色雄鷹的名字不叫做"力巴爾"而是叫做佛克。佛克全名Falco Lombardi,港版譯名法爾科·蘭巴帝,而他的國內譯名同樣出自神遊之手,不過相較於港版譯名的霸氣,國內官翻佛克·藍博帝的稱呼似乎缺少了些傲氣反而多了些壕氣?佛克的英文名Falco取自Falcon,即獵鷹之意,值得一提的是,飛隼隊長的英文名就是Captain Falcon。而佛克的姓氏最初打算使用Rambardi以紀念電影特效師卡羅蘭博爾迪(代表作:《外星人ET》《第三類接觸》),而後改至Lombard。不過儘管佛克的名字取自Falcon有猛禽之意,而它彎彎的喙也讓人覺得他更像一隻鳥類動物,但通過佛克羽毛的顏色以及尾巴的形狀能夠看出他更像一隻雉科動物(雉科主要是走禽,是行走在地面的鳥類),具體來說更像是一隻黑長尾雉或愛氏鷳,因此實際上佛克隸屬於雉科。在大亂斗的知識百科中也提到過,佛克的創作原型為雉,所以佛克也是《大亂斗》中唯一一個有翅膀卻不能飛的角色。

佛克同樣出自1993年的初代《星際火狐》,是《星際火狐》系列主角團隊中的一員,和火狐一樣隸屬於星際火狐游擊隊。佛克擁有和火狐不相上下的戰鬥機駕駛技術,是火狐的好朋友,同時也把他視作自己的競爭對手。由於對自己的操作太過自信,佛克也經常會單兵作戰讓自己陷入危機,這時候火狐就會出來拯救佛克於水火之中。和其言行上給人的高冷印象相反,佛克實際上是隊伍中的熱血青年,儘管嘴上沒有說出來,但對待隊友就如同家人一樣。在遊戲中佛克也經常會充當火狐的後援,在側翼為火狐提供火力支援。不過在N64上的《星際火狐64》的遊戲結尾,佛克曾因為厭倦而離隊了一段時間,但最終因為放心不下隊友而在系列第三作《星際火狐冒險》的結尾重新登場,並在戰鬥中再次幫助了火狐,並回歸到了星際火狐游擊隊中。

佛克的《大亂斗》首秀則是在《大亂斗DX》中作為隱藏角色登場,之後也成為了《大亂斗》系列的常駐角色。在Swtich版《大亂斗》中,佛克和火狐同屬速度型鬥士,不過由於其操作性和招式的差異,兩人的用法存在不小差別。在官方的大亂斗知識中,佛克是全部參戰鬥士中跳躍能力最強的,第二名是加賀忍蛙,而第三則是零裝薩姆斯,路易吉以微小的差距屈居第四。佛克的最終絕招和火狐一樣,也是星際火狐編隊,他會搭上戰鬥機和整個星際火狐游擊隊一起對目標發動齊射,而且台詞也會根據絕招捲入的對手數量產生變化。


23馬爾斯 出自《火焰紋章暗黑龍與光之劍》《火焰紋章紋章之謎》

"《大亂斗》中來自《火焰紋章》系列的英雄實在是太多了。"

1987年下半年,北美一家任天堂旗下的軟體開發公司宣布破產,負責破產清算的加賀昭三在公司布滿灰塵的文件堆里發現了一份企劃書,其內容和加賀昭三多年來的構思與設想不謀而合。於是他把這份企劃書帶回了日本,與IS社的另外兩位創辦人:成廣通和町田敏一起加以完善,並提交給了任天堂本社。這份獲得任天堂高層一致通過的企劃書,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火焰紋章》系列開山之作《暗黑龍與光之劍》。儘管初代《火焰紋章》難度極高,但卻在當時日漸萎縮的FC市場中廣受好評,並賣出了近33萬份,震驚了整個日本遊戲業界。可以說,初代《火焰紋章》的成功不僅奠定了系列之後的基礎風格,更是開創了SRPG遊戲的先河。

作為《大亂斗》中排名最靠前的《火焰紋章》鬥士,馬爾斯就出自《火焰紋章:暗黑龍與光之劍》,而角色形象也是由《火焰紋章》之父加賀昭三創作。不過相較於FC時代的經典形象,火紋玩家們更熟悉的可能是2008年在NDS上推出的重製版《火焰紋章:新暗黑龍與光之劍》中的形象,馬爾斯的這個形象是由曾經執筆《攻殼機動隊》漫畫的士郎正宗所重新繪製。這裡有個趣聞,在Wii上發售的《大亂斗X》中,櫻井政博曾經為馬爾斯重新設計了角色形象,不過當時NDS的《新暗黑龍與光之劍》也給馬爾斯重新設計了形象,櫻井在看過馬爾斯的新形象後曾打趣道,如果早知道馬爾斯的形象會被重新設計,他就會直接把現在的新形象加入到遊戲中,而不會自己再設計。此外,伊豆大輔和《侍魂》系列著名畫師北千里也分別在《新紋章之謎》和《火焰紋章:覺醒》中擔當過馬爾斯的畫師。目前Switch版《大亂斗》中的馬爾斯形象就採用了伊豆大輔在《新紋章之謎》中的設計。

作為《火焰紋章》系列的首位主角,馬爾斯可以說是給整個系列定下了基調。他生於100年前戰勝地龍王梅迪烏斯的勇者安利所建立的阿利緹亞王國,長久以來,阿利緹亞王國都在安利和他的子孫的統治下維持著和平與繁榮,而馬爾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王子。但在某一天,龍王梅迪烏斯的復活改變了這一切,梅迪烏斯建立了魯亞帝國,目標是吞併整片大陸,而阿利緹亞因聯軍和鄰國背信棄義而迅速覆滅,曾經擊敗了梅迪烏斯的神劍法爾西昂已經在戰場上遺失,逃出的部下也是少得可憐,即使暫時逃離了魔爪,敵人也仍然在後方窮追不捨,就在這樣的絕望中,馬爾斯毅然走上了復國之路。其實整個故事從政治層面來看,馬爾斯並不是什麼奇才,他並沒有通過玩弄權術來讓自己取得優勢。但在人人自危的時代里,他那顆誠摯與正義的心卻是茫茫黑暗中難得的一絲光明,而正是這份光芒,吸引到了不同勢力、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們從這片四分五裂的大陸上來到他的麾下,互相扶持著完成了這近乎不可能的偉業。初代的《火焰紋章》的故事情景雖然不算跌宕起伏,但我們仍然跟隨著馬爾斯腳踏實地一步步收復了整片大陸,而在《紋章之謎》中,加賀昭三充分發揮了自己對戰爭史的研究理解,讓劇情不再局限於簡單的王子復國記,而是圍繞著紋章的來歷,將整個火紋的世界觀呈現在了玩家們眼前,在劇情方面顯得格外出彩。如果你想要了解早期的《火紋》系列,那麼NDS上的幾部重製作品也許都是個不錯的體驗方式。

馬爾斯初次參戰則是在《大亂斗DX》中,不過由於當時《火焰紋章》系列並未在日本以外發售,所以相較於《大亂斗DX》中的其他角色,來自火紋的馬爾斯和羅伊就可以說是歐美玩家們最陌生的角色了。不過可能是因為持劍的原因,這兩位來自火紋的角色都在大亂斗中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也正因為如此,最終讓任天堂決定了在全球發售《火焰紋章》後續遊戲的計劃。而在本作《大亂斗》中,馬爾斯也同樣是位強力鬥士,他的攻擊動作雖然只是源自原作中樸實的劍術,但卻擁有不俗的威力,普通必殺技破盾有類似原作中的破甲劍的效果,蓄滿力可以直接將敵人破防,而最終絕招則是舉劍猛力前刺,這一動作直接原汁原味地還原了馬爾斯的必殺動作。此外,馬爾斯也是大亂斗知識中官方認定的快走排行榜第一名,和他並列第一的,則是其克隆角色露琪娜。


24露琪娜 出自《火焰紋章:覺醒》

儘管《火焰紋章》在GBA上的三部曲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之後連續7年4部作品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而之後主機平台的《蒼炎之軌跡》和《曉之女神》更是慘遭銷量滑鐵盧。於是在一次任天堂內部會議上,高層表示將要終結《火焰紋章》系列,而這個終結之作,就是《火焰紋章:覺醒》。由於是系列最終作,IS社似乎放下了長久以來的重擔,並最終接受了由《異度之刃》項目而來的監督山上仁志提出的建議——做一個歷代火紋的集大成之作。於是2012年4月19日,《火焰紋章:覺醒》正式發售,並獲得了玩家和媒體的空前好評,在全球狂攬了210萬套的銷量。這個銷量也是讓任天堂打了自己的臉,使得《火焰紋章》系列得以延續。

而露琪娜就是出自《火焰紋章:覺醒》,而且是這一作劇情的核心。在最初登場時,她將相貌和長發都隱藏了起來,自稱馬爾斯,並攜帶著里劍·法爾西昂。而隨著故事發展,她的真實身份也逐漸浮出了水面:她是庫洛姆的長女,戴著面具是為了掩蓋左眼的聖痕。由於在數十年後的未來,邪龍復活並導致無數人喪生,使整片大陸都陷入了無盡的黑暗,露琪娜的父親庫洛姆也因同伴的背叛而身亡。為了扭轉這一切,露琪娜和年輕一代的戰士們在神龍之力的幫助下通過不完整的覺醒儀式穿越了時空,準備將人類的命運從毀滅的邊緣拯救回來。

關於露琪娜名字的來源,儘管官方沒有給出過相關消息,但普遍有這麼幾個說法。其一是她的名字也許是參考了希臘神話中的分娩女神厄勒梯亞,在羅馬時代被稱作盧西娜(Lucina),通常會在藝術作品中被描繪為手持火把,帶領兒童走出黑暗,使嬰兒得以見到陽光的光輝女性,暗合了露琪娜在遊戲中帶領戰士們拯救世界的劇情。另一說法則是一些蝴蝶的名字中包含Lucina一詞,如例如紅斑蜆蝶(Hamearis Lucina)等,而蝴蝶又隱喻了蝴蝶效應,相信看過《蝴蝶效應》的小夥伴們一定對電影中男主角通過一次次穿越改變未來的故事記憶猶新,而這也與露琪娜在遊戲中穿越時空拯救未來的故事不謀而合。不過無論是哪種解釋,露琪娜都可以說是《火焰紋章》歷史上最偉大的公主。

在此前的《火焰紋章》的官方人氣投票中,露琪娜是女性角色中的第一名,而男性角色人氣冠軍則是其父親庫洛姆,可以說這父女二人都是《火紋》系列中最受玩家歡迎的角色。憑藉其超高的人氣,露琪娜也在3DS與WiiU版的《大亂斗》中首次參戰。雖然是馬爾斯的克隆鬥士,但馬爾斯的劍尖攻擊較強,而露琪娜的劍尖和底部攻擊力相同,此外兩人的普通攻擊和必殺技能都基本相同。不過露琪娜在使用終極必殺時會高舉神劍法爾西昂擊中接觸到的第一個敵人,並會喊出:"改變命運的時候到了("運命を変えます)!"可以說是很有《火焰紋章:覺醒》的味道了。

好的,以上就是《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13號到24號參戰鬥士的介紹了,相較於第一期,本期這些鬥士的趣聞軼事更多,相關的背景介紹的也更加充足,內容篇幅上也是有所增加,還希望小夥伴們多多支持。下期評測君會繼續為大家帶來24號到36號參戰鬥士的介紹,其中也包含非任天堂第一方的參戰鬥士,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