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威震華夏的「武聖人」關羽打了哪些著名戰役?

江湖小百科 發佈 2020-08-09T12:40:28+00:00

在小說名著《三國演義》里,小說一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義」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終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過關羽這一形象,典型地宣揚了「義」的思想。

在小說名著《三國演義》里,小說一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義」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終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過關羽這一形象,典型地宣揚了「義」的思想。

關羽是小說中的一個主要人物,在民間名聲尤大,小說中的關羽,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字雲長。因其髯長二尺,故人稱之為「美髯公」。小說第1回中寫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後來又加上「跨下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從而構成了《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整體形象。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劉備徐州兵敗,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得知劉備下落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之後面對東吳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刮骨療毒,後因為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被殺之後,曾經數次顯聖,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三國演義》一直被認為是七分實三分虛,


比如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實際上根據史料研究,小說和傳說中提到的三國名將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在當時並無此物,真實的青龍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現的兵器,,並且根據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偃月刀在,因重量關係,主要用於練習臂力,而非實戰中的武器。


至於關羽的成名之戰,溫酒斬華雄,歷史之上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候,董卓派大將胡軫統率華雄等進攻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結果為孫堅大敗,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梟首,結果《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二弟關羽所殺,並且出現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孫權反而成為失敗者。

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這個故事,「在歷史上,關羽離開曹操後,只說他徑直去與兄長劉備會合。當時曹操的部下有人要發兵追趕關羽,曹操回答:「各為其主,不必追趕了。」留下國士胸懷的一段美事。當然,很可能各地的守兵,也有自行攔截關羽的;關羽或許也經過了一些小規模戰鬥。不過如《三國演義》描述的「千里走單騎」這樣完整的長征多半是沒有的。尤其重要的一條,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當時劉備已經被袁紹派遣到汝南附近打游擊牽制曹操,因此關羽很可能根本沒有到黃河邊,而是徑直往汝南去了。所謂《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確實是作者羅貫中杜撰出來的。


華容道義釋曹操,歷史中孫曹大戰時,劉備趁機偷襲南部四郡去了,關羽分身乏術,沒法子去華容道。歷史上沒有五虎上將的名號,曹魏則有五子良將、單刀赴會,歷史與小說恰恰相反,是魯肅單獨來見關羽、那麼關羽在歷史中真實的戰績有哪些那?又為何能威震華夏呢?

《三國志記》記載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一段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關羽斬顏良的故事,策馬衝鋒,在萬軍之中刺死敵方主將,不要說三國時代,就是歷史上能找出的也不多,關羽的僅斬殺顏良這一個戰功,就足以碾壓眾多三國武將了,同時期,郭嘉、程昱、周瑜在說關羽時,都說「萬人敵」、「熊虎之將」,這可不是關羽自詡的,而是一個個眼光奇準的大人物的評價。

刮骨療毒雖然不是華雄主刀,但關羽依然能談笑風生,如此氣魄,三國也是絕無僅有的、早年劉備不分兵則罷,只要分兵,都是讓關羽另帶一軍,以劉備的眼光,關羽要是沒那個能力,劉備看不出來嗎?

關羽人生的最高成就、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之戰」,這一戰關羽威震華夏,水淹七軍,風頭無二。曹操為此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以及遠在江東的孫權都感到深深的不安。

然而事實上,從史書的記載可以看出,曹操方面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從建安二十三年開始,多次發動對關羽的討伐戰爭,即便中間發生了宛城侯音叛亂事件,但是曹魏仍然樂此不疲。

此時關羽所鎮守的荊州,在經歷「湘水劃界」之後,實際上占有南郡、武陵、零陵三郡。關羽依託這三郡的力量與魏將曹仁展開了三國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戰。這場戰役雖然以關羽的敗亡而結束,但是關羽一個面對,對的是敵人「全明星」一樣的陣容。

曹魏方面:樊城:曹仁、滿寵、襄陽:呂常、樊城和襄陽都被關羽圍攻,曹操的第一大將,號稱有「天人之勇」的曹仁,以及被陳壽評為「勇而有謀」的滿寵、兩個人被關羽打的龜縮在樊城動彈不得。

第一路援軍:于禁,龐德,董衡,董超,成何曹操命令于禁督「七軍」三萬多人來救關羽,結果被關羽藉助天時打的全軍覆沒,龐德雖然作戰勇猛,但也一樣被關羽所擒。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殺;董衡、董超想要投降被龐德所殺;成河與龐德力戰至最後,生死不明。



第二路援軍:徐晃,徐商,呂建,殷署,朱蓋

徐晃得到救援樊城的命令後,以手下新兵較多為藉口,半路不敢繼續前進,徐商、呂建率軍加入後依然駐紮不前。直到殷署、朱蓋率「十二營」兵馬來與徐晃匯合後,徐晃才率軍前往樊城救援曹仁,最終以眾擊寡,擊敗關羽。



第三路援軍:張遼

因為孫權上書稱臣,所以曹操緊急下令讓鎮守西線的張遼率大軍前來援救樊城,可惜張遼走到半路,關羽就敗了。

曹魏方面,曹氏第一大將曹仁被關羽揍到城裡出不來,「五子良將」中除了樂進早死,張郃鎮守陳倉防備劉備之外,其餘三人全部趕赴襄樊戰場來抵抗關羽。

東吳方面統帥:呂蒙、大將:陸遜,諸葛瑾,虞翻,朱然,潘璋,韓當,蔣欽,周泰,丁奉,馬忠,是儀,孫皎,孫桓、東吳方面同樣是傾巢而出,以大都督呂蒙為統帥,陸遜、虞翻為主要謀士,「十二虎臣」中除了早死、年事已高和不能調動的猛將,也全數加入到偷襲荊州的隊列中。還有孫皎、孫桓等孫氏子弟。


最終靠著陸遜「托下自謙」麻痹關羽,然後呂蒙詐病「白衣渡江」,以及糜芳、士仁的「不戰而降」才拿下荊州、關羽軍散後被潘璋的部下馬忠擒殺。


蜀漢方面上庸:劉封、孟達、羽兵圍襄、樊時,多次請求劉封出兵,劉封都予以拒絕,致使關羽後期寡不敵眾,被徐晃擊敗。公安:士仁、南郡:糜芳、士仁和糜芳兩人坐擁堅城,面對呂蒙大軍兵臨城下時,卻選擇了開城投降,致使呂蒙獲取了關羽軍將士們的家人後,讓關羽軍隊潰散。兩個人是荊州丟失的直接責任人。

從上面的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對付關羽,曹魏和孫權聯合,都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勇猛的大將、關羽所面對的敵人,出名的有曹仁、徐晃、于禁、龐德、滿寵、呂蒙、陸遜等人,不太出名的還有趙儼、呂常等,以及參與到襲擊荊州的吳將朱然、潘璋等人。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十幾個人有力的出力,有謀的出謀,而關羽帳下卻連一個出色的謀臣武將都沒有,也就說,關羽以一己之力同時面對了太多的敵人,並且。再加上荊州內部的背叛,在神對手與豬隊友的雙重打擊之下,可憐一代武聖,就這樣在漢末轟轟烈烈的戰死了。

關羽也因為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其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而聖的1800多年,被後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並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