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爾頓新書看美國新保守主義國家安全觀的得失

海國圖智研究院 發佈 2020-08-09T09:52:17+00:00

博爾頓作為美國新保守主義國家安全觀一以貫之的重要代表,其思想雖常被美國主流政界和學界認為過於偏激,卻能反映出美國相當一部分人士在面臨內外壓力和不確定性時的首要選擇,而這種思想在未來很有可能美國總體國家安全戰略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並深刻影響中美關係和世界局勢。

摘要: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的新書《事發之室》(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對美國總統川普在外交和安全政策展開了全方位的批評,並因其中針對「特金會」、「通烏門」等事件的描寫在大選前夕再次引發美國內外輿論對川普政府施政問題和內部矛盾的廣泛關注。博爾頓作為美國新保守主義國家安全觀一以貫之的重要代表,其思想雖常被美國主流政界和學界認為過於偏激,卻能反映出美國相當一部分人士在面臨內外壓力和不確定性時的首要選擇,而這種思想在未來很有可能美國總體國家安全戰略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並深刻影響中美關係和世界局勢。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新保守主義發展歷程的簡單梳理、分析《事發之室》中博爾頓對川普和其他白宮官員的互動、對其政策的評價以及博爾頓本人的自述來總結並論述其新保守主義安全觀的性質,以及對美國未來國安政策制訂的可能影響。

美國新保守主義發源於上世紀70年代對冷戰時期新左翼的批判,並在其後五十年內成為共和黨的主流安全和外交戰略思想。受「天命昭昭」、「美國例外論」和基督教保守道德精神支持,新保守主義賦予了美國國家權力和國家安全道德化的色彩,因而其戰略安全觀具有強烈的狹隘性、單邊性,且熱衷於使用非對稱性手段全方位打擊對手。自川普上台後,以博爾頓為代表的新保守主義者重新掌握了部分美國國家機器,通過國內國際兩方面的權力鬥爭推動美國在新冷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博爾頓與川普的分道揚鑣不但沒有改變這一方向,反而隨著美國國內國際矛盾的尖銳化愈發極端,並將在接下來的數個月內深刻影響美國在全世界的戰略布局。

……

作者:韓仕豪 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審校:葛健豪 海國圖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原文摘自《美國政治追蹤》第495期,轉載請註明出處

獲取全文,請點擊「了解更多」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