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統治:朝鮮兩班制度

江南蓑翁 發佈 2020-08-08T23:21:27+00:00

導語:喜歡看韓劇的朋友會在古代劇中經常聽到「兩班」一詞,「兩班」分別指文班和武班,說通俗點就是文武官員,是朝鮮古代社會中貴族的核心。

導語:喜歡看韓劇的朋友會在古代劇中經常聽到「兩班」一詞,「兩班」分別指文班和武班,說通俗點就是文武官員,是朝鮮古代社會中貴族的核心。朝鮮的「兩班」集團作為朝鮮的統治階級,是決定國家發展和走向的主要力量。

1.兩班制度的起源

「兩班」一詞起源於高麗王朝時期,是對文武官員的總稱,在高麗太祖時期開始使用,以後一直被整個封建王朝沿用。按照高麗時期的職官制度,朝會時文武官員分立國王左右兩側,文官位於東側,稱為文班或東班;武官位於西側,稱為武班或西班,合稱兩班。最初的文武兩班由開國的功臣、地方貴族以及原來的新羅貴族組成。

到後來,高麗也實行了科舉制度,不少原先游離於貴族團體之外的人士通過科舉進入了高麗王朝的官僚體制。高麗景宗(976-981)時期實行田柴科制度,給所有官員按照等級分配一定數量的農田和炭火林,「文官,丹衫以上作十品……武班,丹衫以上作五品」,文武兩班的概念初現雛形。到了高麗成宗(982-997)時期,為了抑制地方豪族實力,不少中央官員被派到地方擔任要職,稱為鄉吏兩班。



文武兩班的概念最初僅限於在位的文武官吏,不過由於兩班子弟享有諸多的社會特權,成為官吏的主要來源,而且這些兩班家族通過聯姻等方式逐漸成長為門閥貴族。因此「兩班」一詞從最初指的文武官員發展到指稱文武官員及家族的貴族身份概念。

由於兩班概念的擴展導致了兩班集團的過度膨脹,兩班的數量大增,動搖了原先統治階級基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兩班內部矛盾日益尖銳。李成桂通過「威化島回軍」控制了高麗王朝的政權,並最終推翻了高麗王朝,建立了李氏朝鮮,對原來的身份等級體系進行了整頓。

一是大幅限制鄉吏的參加科舉資格。恭愍王十二年(1363年),對通過雜科的鄉吏禁止免役。後來,又增加鄉吏科舉應第的難度,通過這樣的方式限制鄉吏進入兩班集團。

二是強制剔除原來兩班中的鄉吏。以「諸州鄉吏,登科立功外。本朝通政(正三品、堂上官)以下,前朝奉翊(正二品)以下,並還本役」,限制了鄉吏兩班的特權。

三是廢除了鄉吏的外役田制。對鄉吏不給予吏位田和棒祿,表明國家不認定鄉吏是「兩班」官僚。

四是制裁土豪鄉吏。於鄉吏在地方私占大量土地、強占良民等,對他們進行處罰,將鄉吏逐步從兩班集團中剝離出來,降格為中人身份。

李朝還對大量的胥吏、技術官員等採取降低差別待遇等方式將他們踢出了兩班集團。針對兩班集團內部,李朝對庶子進行了限制,《經國大典》規定兩班庶子只能定為中人階層,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等。

2.兩班的劃分和特權

兩班集團內部也有各種各樣的劃分。李朝時期,將居住在漢城及周邊地區的兩班稱為京城兩班,簡稱京班;居住於其他地方的兩班稱為地方兩班,簡稱為鄉班。

京班是李朝時期官僚體制中的核心,貴族中的貴族,中央官職中,幾乎所有的官職都由京班擔任。京班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土地特權,支配奴婢經營農場,並且依據經濟實力來維持自己的家族地位。當然中央的政治鬥爭也是此起彼伏,京班很難長久維持其政治地位。鄉班則是地方統治勢力,主要因政治鬥爭失敗被迫回到鄉下定居而形成,因此對中央的決策多持批評態度。



兩班集團位於整個社會結構的頂層,享有一系列的政治特權和經濟特權。在政治方面,朝鮮王朝初期,上層「兩班」官僚可以享受門蔭制度,其子孫可以直接授予官職,進入仕途。兩班在科舉考試中擁有諸多優勢,由於科舉應試資格的限制,參加科舉考試的大部分是兩班子弟。在經濟方面,兩班享有諸多的經濟特權,占有大量的奴婢,享有免役、免稅等特權。

3.蓑翁說

朝鮮的兩班制度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不斷演變形成的,首先他們作為統治階級,享有一系列的特權。在各類資源相當有限的情況,通過兩班門檻的限制,儘可能抑制兩班集團的過度膨脹,而兩班集團內部因為利益也經常發生鬥爭。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朴晉康《朝鮮「兩班」研宄》

2.曹中屏《韓國古代兩班制度芻議》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帳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網易號/百家號:江南蓑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