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發源地印度衰亡,真是因為外教入侵嗎?專家:我們都錯了

歷史雜錄 發佈 2020-08-07T15:01:17+00:00

中國歷史上著名混亂時期——南北朝時期便是典型代表,唐代杜牧的《江南春》中便曾經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引言

在古代,每當國家混亂、戰事紛起時,宗教便會迅速發展壯大。中國歷史上著名混亂時期——南北朝時期便是典型代表,唐代杜牧的《江南春》中便曾經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然而在詩人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在其發源地印度,佛教卻已經開始衰落。

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由此傳到世界各國。但是佛教在自己誕生的國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被宣告滅亡,此後在印度占據統治地位的宗教是印度教和錫克教。直到近代,印度才漸漸又出現了佛教徒,但其數量少得可憐。如今在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有大約88%的印度人信仰。那麼佛教是如何在印度滅亡的呢?印度教又如何將他取而代之的呢?

01

佛教是從婆羅門教演化而來,而婆羅門教起源於另外一個更為古老的宗教——公元前2000年左右誕生的吠陀教,以《吠陀經》為宗教經典。而吠陀教的起源已不可考,大致應該為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後所創立。公元前六世紀,印度地區有大小20多個國家,國與國之間衝突不斷,婆羅門教在這一地區占據主導地位。

婆羅門教形成於約公元前七世紀,種姓制度以及三大主神都於這一時期形成。公元前五世紀,隨著不斷的戰爭和國與國之間的兼并,政治階層和宗教階層終於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剎帝利開始對婆羅門的地位高於他們感到不滿。但是對於剎帝利來說,是不可能擺脫宗教的。悉達多·喬達摩和吠舍城增益都出身於剎帝利,此時他們分別建立起了佛教和耆那教。所以,他們雖然主張人人平等,但卻支持王權,宣稱一切臣民皆依賴於國王。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佛教和耆那教,其誕生的本質是為了協助剎帝利的統治。更不用說佛教對婆羅門教教義的完美繼承,例如業報、輪迴因果等學說幾乎就是照搬。但是剎帝利以及首陀羅卻迅速接受了佛教。

公元前二世紀,摩揭陀王國國王阿育王將印度大部分地區統一。為了統一宗教並且維護剎帝利的統治地位,阿育王在全印度範圍內大力推行佛教,並將之設為國教。這是佛教的第一次全盛期,由於統治階級的支持,印度幾乎人人信佛。

02

《三國演義》在開篇就說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佛教也沒有擺脫這項歷史規律。在佛陀圓寂之後的幾百年,佛教內部迅速分裂為十八個部派。佛陀時期,佛教不主張偶像崇拜,但在隨後的演變中,佛教逐漸把佛和菩薩進行神化,樹立起了很多偶像,不但讓百姓頂禮膜拜,還需要日常供奉,並以此大肆斂財。這種做法讓厭惡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極為反感,在接下來的歷史進程中,伊斯蘭教徒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到底有多反感。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隨之而來的是伊斯蘭教。公元十世紀末,伊斯蘭國家伽色尼王朝開始入侵印度地區,他們大肆毀壞其他宗教的偶像寺廟,佛教首當其衝。公元十三世紀,庫特布爾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德里蘇丹國,佛教已經沒有任何空間了。

公元1203年,超戒寺被伊斯蘭教的軍隊縱火燒毀,佛教在古代印度徹底滅亡。這麼說來,難道伊斯蘭教就是佛教被毀滅的罪魁禍首嗎?在這段歷史中,印度教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03

印度教早在佛教誕生之前100年左右,便已從婆羅門教中蛻變而出。其實古印度沒有印度教這個稱呼,所謂印度教是研究印度宗教的西方人給予的命名,其實它包括了許多印度的本土宗教。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印度教吸收了很多佛教的優點。其根本區別在於,佛教是為剎帝利階層服務,而印度教除此之外還為婆羅門階層服務。公元七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商羯羅,便出生於婆羅門種姓。他主持修建了四大修道院以及教團,令得印度教的影響在整個印度地區迅速擴大。

所以說到這裡,真相已經一目了然。佛教在發源地印度衰亡,真是因為伊斯蘭教的入侵,以及印度教的後來居上嗎?專家表示,其實從公元六、七世紀開始,許多佛教徒便已經融入了印度教,此後由於伊斯蘭教的入侵,更多原本信仰佛教的人紛紛加入了印度教。綜上所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確對佛教在印度的滅亡造成了巨大影響,但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佛教本身。

結語

古往今來,統治者常常利用宗教達到統治目的。有的宗教由此崛起,有的宗教就此覆滅。佛教在印度的滅亡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當時它不管是從內部還是外部都已經具備了被取代的條件,所以接下來的滅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參考資料:

《江南春》

《三國演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