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西門慶家裡挨打最多的丫頭,也是改變潘金蓮命運的關鍵人物

小郭襄 發佈 2020-08-07T09:52:52+00:00

潘金蓮嫁入西門慶家後有兩個女婢,一個是春梅,一個是秋菊。春梅聰慧,漂亮,又口齒伶俐,善於辯說,不但潘金蓮對她另眼相待,西門慶也對她寵愛有加。

潘金蓮嫁入西門慶家後有兩個女婢,一個是春梅,一個是秋菊。她們雖然屬於同一個主子,可是遭遇和命運卻天差地別。春梅聰慧,漂亮,又口齒伶俐,善於辯說,不但潘金蓮對她另眼相待,西門慶也對她寵愛有加。

而秋菊呢,書中說她是西門慶在娶了潘金蓮後,花了六兩銀子買來上灶,做粗活的丫頭。她為人濁蠢,做事情不會隨機應變,經常在潘金蓮爭寵失敗或者性鬱悶時,成為潘的出氣筒,動不動就被一頓毒打。可以說,在西門慶家裡,日子過得最艱難的就是秋菊了。

在《金瓶梅》中,經歷坎坷的潘金蓮,心理上多少有些變態,反應在行動上便是虐待人。在武大郎死後,西門慶因忙著娶孟玉樓,把潘金蓮晾了一個多月,她心情煩躁,慾火中燒,動不動就拿迎兒(武大郎與前妻的女兒)打罵一頓。有一次,潘金蓮蒸了一屜蒸餃,迎兒餓得難受時偷吃了一隻,被潘金蓮剝去衣服,拿馬鞭子下手打了二三十下,還不過癮,又用指甲掐了兩道血口子,才肯罷休。

嫁入西門慶後,潘金蓮與 各房妻妾爭寵吃醋,矛盾重重,稍不如意,秋菊便要吃苦頭了。在小說第二十八回,潘金蓮與西門慶醉鬧葡萄架,因用力過猛,潘金蓮昏昏沉沉回到房裡後,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一隻鞋不見了,於是找春梅和秋菊過來詢問,春梅說潘金蓮的鋪蓋卷是秋菊收拾的,鞋子不見了,應該問秋菊。秋菊又說,昨天沒見潘金蓮穿著鞋子回房,鞋子不是在房裡丟失的。潘金蓮一聽,開口就罵:

「賊奴才,還裝憨兒!無故只在這屋裡,你替我老實尋是的。」這秋菊三間屋裡,床上床下,到處尋了一遍,那裡討那隻鞋來。婦人道:「端的我這屋裡有鬼,攝了我這隻鞋去了?連我腳上穿的鞋也不見了,要你這奴才在屋裡做甚麼?」秋菊道:「倒只怕娘忘記落在花園裡,沒曾穿進來。」婦人道:「敢是昏了!我鞋穿在腳上沒穿在腳上,我不知道?」叫春梅:「你跟著這賊奴才往花園裡尋去。尋出來便罷,若尋不出我的鞋來,教他院子裡頂著石頭跪著。」

果然,去花園裡找了一圈,沒找著,秋菊就只能在院子裡頂著石頭罰跪。潘金蓮是真的沒穿鞋進房嗎?秋菊果然說的沒錯,潘金蓮的確是光著腳回來的,她的鞋被一直躲在葡萄架下的小鐵棍撿著帶回家去了,後來陳經濟用吃食換了去,還給了潘金蓮。所以,秋菊堅持說「沒見娘穿著鞋進來」是事實,可是,在這個不平等的家庭里,主子就是真理,白的可以說成黑,黑的可以說成白,秋菊愚蠢就蠢在她沒有認清當前的形式——一個奴才,竟然敢頂主子說大實話,不但說了,還堅持到底。

秋菊的這種行為,在那些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聰明人」看來,實在是大蠢特蠢了。

可是,我們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秋菊挨打,有時候實在不是蠢不蠢的問題,根本就是看運氣。在小說第四十一回中,寫李瓶兒的兒子官哥兒與喬大戶的女兒定了兒女親家後,李瓶兒在酒席披紅挂彩帶花喝酒,好不風光。潘金蓮見此情景,心裡不平衡,回到家,又被西門慶罵了幾句後,回房時,秋菊開門稍微遲了一些,潘金蓮一進門便打了兩個耳刮子,還不解氣,想要再打,又擔心住在隔壁李瓶兒房裡的西門慶聽到,只能強忍著怒氣睡下了。

到了第二天,等西門慶去衙門辦公後,潘金蓮又開始毒打秋菊,並且接著打秋菊,指桑罵槐地痛罵李瓶兒:

婦人把秋菊教他頂著大塊柱石,跪在院子裡。跪的他梳了頭,教春梅扯了他褲子,拿大板子要打他。那春梅道:「好乾淨的奴才,教我扯褲子,倒沒的污濁了我的手!」走到前邊,旋叫了畫童兒小廝,扯去秋菊底衣。婦人打著他,罵道:「賊奴才淫婦,你從幾時就恁大來?別人興你,我卻不興你!姐姐,你知我見的,將就膿著些兒罷了,平白撐著頭兒逞什麼強!姐姐,你休要倚著,我到明日洗著兩個眼兒,看著你哩!」一面罵著又打,打了又罵,打的秋菊殺豬也似叫。李瓶兒那邊才起來,正看著奶子奶官哥兒,打發睡著了,又唬醒了。明明白白聽見金蓮這邊打丫鬟,罵的言語兒妨頭,一聲兒不言語,唬的只把官哥兒耳朵握著。一面使繡春:「去對你五娘說,休打秋菊罷。哥兒才吃了些奶,睡著了。」金蓮聽了,越發打的秋菊狠了。

這次的挨打,實在是無辜,秋菊完全被潘金蓮當做出氣筒,不時用馬鞭抽,用鞋底板刮,頂著石頭在太陽底下跪瓦片渣,任意摧殘,任意踐踏。

近些年來,看到了很多替潘金蓮洗白伸冤的文章,說她毒害武大郎,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實在是萬惡封建制度的犧牲品等等。這些觀點乍一看,會讓人有一種錯覺:潘金蓮確實值得同情。可是,武大郎就該死嗎?迎兒就該遭毒打嗎?秋菊天生就該是出氣筒?潘金蓮的狠毒,正是通過對待這些人的態度上反映出來。她打秋菊陰狠,實在是常人難以接受的,比如在第五十八回中,寫打過之後秋菊之後,又把她臉和腮頰,都用尖指甲掐的稀爛,這是一種怎樣的殘忍?讓人不寒而慄!

也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秋菊這樣非人待遇,種下的只能是仇恨,而且是那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共戴天的仇恨。因此,秋菊時時刻刻尋找機會報復潘金蓮。

皇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發現潘金蓮與陳經濟的姦情。她急忙去找吳月娘的丫頭小玉,並告知詳情,怎奈小玉和春梅私下感情交好,她瞞下了事情沒有上報給吳月娘,並且還向春梅高了密,結果秋菊又被潘金蓮拿著棍子在她的脊背上狠命地抽了三十多下,打得秋菊殺豬似的加了起來。後來春梅還讓小廝剝了衣服,那大板子盡力打了二三十板子,並告誡秋菊說要「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不能葬送了主子。

可是,春梅與潘金蓮看走眼了,秋菊絕不是那種打了一次就能屈服的人,相反,她比一般的僕人過了一點執拗於倔強,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被小玉出賣了,所以,當她第二次發現潘金蓮與陳經濟再次偷歡時,她就直接到上房去找吳月娘。也許是秋菊的運氣太差,這次她又被小玉當了駕,蒙蔽了吳月娘,第二次告狀也失敗了。

等到第三次時,潘金蓮與陳經濟時偷情時,也不得不防著秋菊,所以讓春梅把她灌醉後倒扣在廚房裡。可是,秋菊並不是真的蠢啊,她感覺到了事情的蹊蹺,當她半夜起來凈手時,弄開了倒扣的門,看清了「三人串作一處」後,依舊往廚房去睡了。當天明春梅發現廚房門開過,追問秋菊,秋菊機智地掩飾過去,並立即去報告月娘。

可嘆的是,自以為聰明的月娘卻很蠢,不但不信秋菊的話,反而將她痛罵了一頓,怪她是個「賊葬弄主子的奴才」!還要打她。一而再、再而三,秋菊被打,被罵,被不信任,但她不氣餒,不罷休,不屈不撓,鬥爭到底,終於有一天,拉著月娘去捉姦,當場捉了個正著,用事實證明了「不是奴婢說謊」,而是「奴婢兩番三次告大娘說不信」,證明了「濁蠢」的不是秋菊,而是月娘。

潘金蓮、春梅、陳經濟也因此而被逐出了家門,改變了命運。對秋菊來說,氣出了,怨也報了,儘管她自己也被月娘們視作「倒弄主子」的「蠢」貨而遭斥賣,而且以比原先低一兩銀子即五兩銀子的價錢賣了出去,但應該說,她在西門慶家裡的所作所為是光彩照人的。她正直、堅強、機智,她捍衛了一個人的人格,她敢於同惡勢力鬥爭到底。

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指責她「蠢」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