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建成功的物聯網商業模式?收藏這六大觀點

雲科技時代雜誌 發佈 2020-08-07T06:49:12+00:00

早在2014年11月的時候,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和PTC執行長Jim Heppelman 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文章——《智能互聯產品如何改變競爭》。

早在2014年11月的時候,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和PTC執行長Jim Heppelman 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文章——《智能互聯產品如何改變競爭》。他們認為,物聯網互聯產品將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商業模式以及許多行業的競爭本質。

自從這篇文章發表以來,世界上已經出現了許多顛覆性的物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例如:iRobot公司憑藉其自主物聯網連接的吸塵機器人,實現了從零到900萬台物聯網連接設備的銷售量,從而改變整個吸塵器行業的狀態;Thyssenkrupp電梯物聯網連接的電梯已經從零增加到130,000個,其三個主要競爭對手Otis、Schindler和Kone都引入了類似的基於IoT的商業模式;共享單車行業,在美國已經從零發展到3900萬人次,基本上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出現而創建的。

還有成千上萬的新智能產品/物聯網商業模式的例子,還在醞釀中。那些目前正在(或計劃將)智能互聯產品推向市場的企業,可以從這些早期的創新者身上學到什麼?前不久,市場諮詢公司IoT Analytics發布了《2020 IoT商業化和商業模式採用》,探討了全球領先的設備和產品製造商(OEM)在過去5年如何成功推出智能互聯物聯網產品以及心得體會。

物聯網商業模式

開發一個物聯網業務模式或業務模型並將之商業化並不簡單,但可能會是顛覆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61%參與了IoT Analytics研究報告者聲稱,與競爭對手相比,物聯網商業模式讓其公司獲得了競爭優勢。

將智能連接產品推向市場時,需要進行很多考量,例如:是首先接觸現有客戶,還是瞄準新客戶;可以通過硬體、軟體、服務或數據獲利,還是這些的組合;是一次性收費,還是按月收費,甚至可能是按使用量收費;是否免費提供某些功能;是按成本定價,還是按利潤率定價,或者是通過虧損以獲得早期市場份額;是直接銷售給客戶,還是通過第三方(市場)銷售等等。

物聯網商業模式與產品開發和產品商業化這兩個相鄰的環節緊密相連。IoT Analytics將其分為3個部分: 開發物聯網產品(例如上市時間和開發功能)、開發物聯網商業模式(該分析主要基於Zollenkop框架,著眼於三個要素:市場定位、價值鏈和收入模型)以及物聯網產品的商業化(例如:確定合適的價格水平、推動採用的措施和衡量成功的KPI)。

IoT Analytics的報告就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6個觀點,並強調了哪些物聯網商業模式被認為更成功。

開發物聯網產品

觀點1。智能連接物聯網產品,從內部項目啟動到第一個付費用戶平均需要23個月。然而,從開始到第一次付費客戶所需的總時間,相比平均值有巨大差異。最快的實現發生在8個月,而最長的可能需要長達76個月(根據IoT Analytics的分析)。

觀點2。有許多因素驅動了將智能互聯物聯網產品推向市場的複雜性。特別是較大的公司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協調多個部門和流程。根據分析,典型的物聯網產品的引入會「主要影響」到6個部門(其中IT和R&D受影響最大)。

推動IT和研發部門工作的,是在IoT互聯產品中加入許多軟體特性和服務。物聯網產品平均擁有12項新功能,幾乎所有物聯網公司(91%)都為客戶提供監控儀錶板,而庫存管理或工作流優化等功能則很少見。

開發物聯網商業模式

觀點3。在這次分析中,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開發了一款全新的或主要經過重新設計的產品,而這種產品以前並不存在。大多數受訪者還表示,物聯網產品的銷售對象是一些新的決策者(以及一些現有的決策者)。結果是,52%的物聯網商業模式可以歸類為「多元化」,只有11%歸類為「市場滲透」,即在現有產品加上小的附加功能,銷售給和以前完全相同的決策者。

觀點4。目前,超過95%的物聯網硬體都已獲利。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硬體只是多種變現方式的一部分。大多數研究參與者預計,未來兩年,服務(包括傳統和數字)和數據的重要性將顯著提高。隨著硬體獲利重要性的下降,預計基於時間、使用和成功而盈利的模式的重要性將會增加。

歐洲某汽車行業高級IT經理表示:「我們未來的重點將更多地放在數字服務上。當前我們對用戶只有一個接觸點:安裝硬體。展望未來,隨著數據日趨成熟,以及擁有更好的遠程軟體更新能力,我們將能夠提供更多以用戶為中心的SaaS產品/功能,客戶可以在網上購買。」

物聯網產品商業化

觀點5。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成功商業化在產品推出前很久就開始了。美國某機械設備製造商高級產品經理表示:「在構建和銷售解決方案之前,清楚了解客戶的需求至關重要。」

分析顯示,不同地區的客戶採用率存在巨大差異,一些功能顯然比其它功能更受客戶歡迎。客戶採用率排名占前四分之一的兩項功能分別是「狀態監視」和「預測性維護」,這與IoT Analytics先前關於預測性維護主題的報告相符。

觀點6。客戶在採用新的基於IoT的數字服務和軟體時,三個最大的關注點/障礙是:IT/數據安全問題、解決方案的收益不明確,以及將產品融入傳統系統的問題。

因此,許多研究參與者指出,教育自己的團隊,特別是面向客戶的員工的重要性就不足為奇了。美國某機械設備製造商高級產品經理表示:「對員工的培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該技術對公司整體來說是新技術,並且所有領域的專家都需要接受培訓。」

當前,我們正在進入全新的「咆哮20年」的開始。這是ARM與經濟學人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物聯網商業指數2020》所提示的變化:即所有產業面對的障礙正逐漸降低,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已經處於物聯網網絡部署初期或大規模部署階段。《物聯網商業指數2020》強調,物聯網的「商業價值之路」已經出現,企業在物聯網方面的初期投資通常能夠明確的投資回報,而隨著物聯網數據與其它數據集的結合以及納入整體分析中,物聯網的價值也在上升。

總結而言:進入2020年下半年,由於疫情對於人員流動的硬性限制,導致了對新興取代性技術方案的大量需求,而物聯網技術本身就是用海量傳感器、互聯技術和智能數據分析等降低對於人工作業的要求,從長遠來看勢必將成為「新基建」的核心技術,也將帶來資本市場的關注。2020年,將成為物聯網商業啟動之年。(雲科技時代編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