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社會底層,用相機記錄人性,打開瑪麗·艾倫·馬克的人生

lady蜜蜜報告 發佈 2020-08-07T20:30:02+00:00

剛開始瑪麗只是以劇照攝影師身份參加工作,但誰也沒想到,她的作品很快就得到導演與演員的認可,很快瑪麗就成長為劇照攝影行業里最出色的人,曾為100多部電影留下無數珍貴的照片。

瑪麗1940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費城,9歲時即拿起相機開始攝影,1967年進入職業攝影領域。

剛開始瑪麗只是以劇照攝影師身份參加工作,但誰也沒想到,她的作品很快就得到導演與演員的認可,很快瑪麗就成長為劇照攝影行業里最出色的人,曾為100多部電影留下無數珍貴的照片。

1975年,瑪麗受片方邀請為《飛越瘋人院》拍劇照,取景期間瑪麗有幸參觀了俄勒岡州一家以收容女性精神病患者為主的封閉式醫院,彼時的她開始對生活在邊緣的小人物產生了巨大的同情,從而走上數十年不變的紀實攝影旅途。

在一次拍攝了海洛因吸毒者的專題後,她對生活在邊緣上的小人物益發產生了巨大的同情心,從而在1966年起成為一位自由投稿攝影師,走上了一條數十年不變的社會紀實攝影的旅途。

憑著對社會底層的關心和洞察力,35歲的馬克在1976年來到了俄勒岡州的精神病院,在其中唯一的女性禁閉室里「禁閉」了36天。

儘管這個病室的女性患者是被認為對她們自己以及其他人具有危險性的,但馬克全然不顧,終於以被評為年度最佳攝影集的《81號病房》中的87張黑白照片,向社會展現了這些靈魂崩潰者的真實世界。

接著,在前後歷時十年之後,她終於在印度孟買的福克蘭路的「紅燈街」中完成了又一本影集《福克蘭路》,以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等妓女和變性人為知心朋友,通過鏡頭將人性的悲哀作了最透徹的揭露。

1983年,馬克再以一組驚人之作——揭露西雅圖和華盛頓淪落街頭陰暗角落的青少年的生活報導,成為展現美國每年大約100萬流浪青少年的縮影,贏得了年度攝影大獎。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的作品最關鍵的就是進入,其中沒有什麼秘密。我只是向人們解釋我在幹什麼,然後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讓我進入。」

人們在津津樂道她的成功之作《81號病房》,《福克蘭路》以後,又為她在1991年推出的影集《瑪麗·艾倫·馬克:25年》中對人類的同情心所感動。

影集中不管是拍攝蘇丹拖著鼻涕的流浪兒童,在倫敦由政府救濟的海洛因吸食者,還是印度的馬戲團演員,她從不像一些差勁的攝影師那樣濫用那些主題中的怪誕的自然狀態,而是將這些主題恐怖的外表推向更深的層次。

她說這些人生活在邊緣上,她想接觸他們的愛和情,她希望照片能說出生活在不幸中的人們的某些東西。

她在一本畫冊中這樣說:「回顧我的美國攝影作品,這是一次漫長而神聖的旅程——這是一次跨世紀的旅程,讓我進入了無數人的生活空間。從極端的貧窮到非常的富有,我作為一個目擊者使這個國家顯得如此特別。我拍攝了嬰兒美麗的慶典以及單身者的生活,從雙胞胎的聚會到三K黨的集會。我所跨越的歷程既有精彩的人物也有令人驚恐的人群。有一件事情是確切無疑的,這就是永遠處於難以置信的冒險之中。你可以在這個國家裡找到一切,任何在發展中的事情,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我穿越美國的旅途,使我作為一個攝影家的目光變得更為清晰。」

LADY人物專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