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定時休眠5G基站 戳破皇帝的新衣

源正流清 發佈 2020-08-07T17:33:46+00:00

近年來,5G被歐美政客、大公司、媒體連番炒作,在公開輿論上,5G成為了「科技制高點」,成為決定國家命運的「外星科技」,個別明星企業家還聲稱,「5G改變社會」,「5G應用後美國將成為落後國家」。

近年來,5G被歐美政客、大公司、媒體連番炒作,在公開輿論上,5G成為了「科技制高點」,成為決定國家命運的「外星科技」,個別明星企業家還聲稱,「5G改變社會」,「5G應用後美國將成為落後國家」。但實際上,現階段的5G技術是不成熟的,還有很大改進和提升的空間,在技術上還處於小規模試點改進技術的階段,大規模推廣尚有時日。

最近,受大環境和後疫情時代拉動經濟的影響,全國各地上演了轟轟烈烈的5G基站建設工程。然而,在實踐中,現階段的5G技術並沒有改變社會,反而使個別運營商不堪重負,中國聯通正式宣布,採用全新的方式來節省5G基站耗電量,那就是對5G基站進行分時段休眠,中國聯通將會在每天(21:00-次日9:00)時間段內,根據實際的5G基站負荷情況,對5G基站進行智能化關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源還是現階段5G技術不成熟,標誌著5G暴力堆料方案未通過實踐的檢驗。


5G基站若達到4G覆蓋水平 電費是三大運營商利潤1.5倍

雖然媒體和企業把5G吹上天,但從運營商公布的數據看,5G還是存在一些短板的,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功耗、成本和覆蓋。

以覆蓋來說,當下5G(中頻)基站的覆蓋只有200至300米,由於覆蓋太差,一些通信廠商呼籲清理2G、3G頻譜,用低頻部署5G以提升覆蓋。

就成本來說,當下的5G基站是4G基站的3倍。

就功耗來說,5G基站是4G基站功耗的3倍左右。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就在GTI國際產業峰會表示,「當前5G基站價格是4G基站投資的2倍,功耗約為2.5-3倍」。

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指出,5G基站典型功耗在3500瓦左右。同樣覆蓋目標情況下,5G基站數量將達到4G的3-4倍,這樣5G行動網路的整體能耗將是4G的9倍以上。

從運營商公布的數據看,一個標準的4G基站滿載耗電量大約在900W至1000W,而5G基站則達到3600W至3800W。功耗倍增導致電費倍增,按照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指出的「5G行動網路的整體能耗將是4G的9倍以上」來計算,要實現同樣的覆蓋,5G網絡整體能耗將會是4G網絡的9倍以上。

楊峰義表示,2018年全年三家運營商的移動基站共耗電約270億度,總電費約240億元,「在同樣覆蓋情況下,5G網絡的能耗將達到2430億度,電費將達到2160億元。」

2000億是什麼概念呢?

根據2019年財報,三大運營商營收總和為1.4萬億元,總利潤為1384億元。換言之,就是5G基站的功耗會達到三大運營商的總利潤的1.5倍。


聯通5G基站定時休眠降低運行和維護成本

近年來,隨著三大運營商的日子著實不好過,營收和利潤增長都進入瓶頸。移動、電信、聯通2019年營收增速分別為1.2%、-0.4%、-0.1%,利潤增速分別為-9.5%、-3.3%、11.1%。

雖然聯通在利潤增長率數據上三大運營商中唯一一家保持正增長的企業,但由於聯通體量小,面對5G基站高昂的電費,承受能力在三大運營商中位列末位。窮則思變,聯通選擇對5G基站搞定時休眠,降低運行和維護成本是無奈的選擇。

據中國聯通在洛陽的實地試行的數據顯示,空載狀態下全時段開啟AAU深度休眠功能後,單個A9611型號的AAU每天將節省電費約6.09元、單個A96331A型號的AAU每天將節省電費約5.61元、單個A9622A型號的AAU每天將節省電費3.11元。

以一個5G基站配置3個AUU計算,平均每基站每天能節省15元,當前20萬個基站每天就能節省300萬元,一年能節省近12億元。如果以100萬個5G基站的建設量計算,聯通一年可以節省電費60億。根據聯通2019年財報,全年利潤也就113億,節省的電費可以達到全年利潤的53%。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來,聯通為何要搞5G基站定時休眠了。

現階段5G技術依靠暴力堆料提升網速

現階段5G走的就是高頻擴容路線,性能就是靠大帶寬、MIMO天線、高性能晶片等暴力堆料堆上去的,在效率上相對於4G提升不到。而暴力堆料又導致功耗問題。因此,一些廠商又提出低頻5G方案,以閹割的方式降低功耗。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低頻5G方案網速和4G相差無幾。

相對於中頻500兆左右的帶寬,以及高頻1000兆以上的帶寬,低頻的帶寬只有幾十兆,和4G的帶寬差不多,天線則基本就是4G的規格。這種為了降低成本和適應700Mhz搞閹割,就導致閹割之後的5G性能和4G差不多。

從實踐上看,廣電就在700M低頻上部署這種低成本、低功耗組網模式,消耗40M帶寬,理論下行網速為220—440Mbps。愛立信在20MHz帶寬、2T2R情況下,5G終端實測下載速率為163Mbps。

作為參照,早期的4G Cat 4標準理論下行網速為150Mbps,4G Cat 6標準理論下行網速為300Mbps,4G Cat 12、Cat 13標準理論下行網速600Mbps,聯通在雄安4G實測網速則達到1.2Gbps。

可以說,現階段5G技術是不成熟的,是非常尷尬的。高頻擴容路線會導致巨大的功耗、覆蓋、成本問題,而低頻5G方案雖然能夠降低功耗,提升覆蓋,但又與4G的網速相差無幾,等於是重複建設一張4G網絡。

由於當下的輿論大環境,雖然運營商公布的測試數據已經揭露了現階段5G的真實水平,但經過媒體和企業炒作後,很多網民往往會把正常的觀點劃歸為陰謀論,這是不正常現象。

「殖產興業」代價巨大

一位網友指出:

技術的關鍵,還是資本,特別是資本和政策對人才、對創新方法、科研所需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支持、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支持。錢無論從政府來、從資本市場來、從營業收入來、從金融機構來,只要有錢,有資本,然後把錢給對的人,就能解決困境。愚以為,明治維新的「殖產興業」的做法可以作為參考。剝削別的行業,補貼通信、IT、AI,政府硬給牌照、硬給市場、硬給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然,這種「殖產興業」是有代價的,這等於是運用行政強制力全民向特定行業和特定企業輸血。特別是5G這種萬億規模的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政府和國企投錢,這背後就是央媽印錢和赤字財政,新能源、5G、光伏等等一系列產業補貼帶來的通脹需要全體人民去買單。


5G發展應當實事求是 循序漸進

對於5G的未來,一位網友預測:

估計不久大家都會裝上5G,電信公司會把4G變得非常貴非常卡,然後大家都轉了。之前我裝的寬頻是200M,我以為已經很牛了,後來網速還不如以前的10m快。等到去問的時候,運營商的客服作鄙視狀「現在都千兆了,200M肯定就慢了」,沒搞懂他們的邏輯,但推5G肯定也有手段。現在電信公司業務員打電話推銷4G手機裝5G,上營銷手段用戶數肯定暴漲。換了5G套餐了,後面換5G手機肯定就多了。至於5G真能帶來多大作用,已經不影響5G用戶數暴漲了。

當下,說真話的文章可以演變成火星文,251可以全網404,網際網路巨頭高管原配撕網紅小三可以全網刪帖,主流網民所看到的都是利益集團想讓你看到的。大公司為了商業利益會營銷手段齊開火。正如戈培爾的「謊言千遍」,在營銷作用下,5G必然封神,甚至營造出不用5G是漢奸的輿論氛圍。通過5G,APRS終於提升上去了,實現了聽最少的羊叫,剪最多的羊毛,也許羊還很高興,為這一波名為5G的「大剪刀」歡呼雀躍,滿懷自豪感。

後疫情時代Gov需要刺激經濟增長,央媽印錢投資5G新基建,5G基站的大規模建設是必然。不過,事物的發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必須循序漸進,一口氣吃成胖子是會栽跟頭的。

當下,5G技術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技術不成熟,存在覆蓋、功耗、成本三大問題。

二是缺乏殺手級應用,導致5G無用武之地。

在5G熱炒的當下,5G耗電的確是個死結,暫不論5G設備和電力等輔助設施改造巨額投資何時能回收成本。光耗電一項就是運營商頭疼的難題。月套餐高了,會嚇跑5G潛在用戶,套餐月費少了,企業要逐利,找不到利。國家能夠給一些補貼,但補貼終究是有限的。

就應用上看,現階段5G建網仍然複製服務消費者用戶的4G經驗,追求大規模的一次性連續覆蓋,等於是運營商給特定設備商輸血,通過增加投資短時間拉動GDP,但其市場後果必然是用戶使用率低下、設備空轉、運維成本高企。運營商財務狀況惡化後必然把問題轉嫁到下游供應商,使行業惡性競爭加劇,損害通信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當下,解決的思路方針應該是實事求是,承認現階段5G的不足,而不是鼓吹「5G秒天秒地秒空氣」,循序漸進的發展5G。

一方面在特定行業(To B)或特定區域(人流高密度車站、綜合體等)按照需求分步驟小規模試點5G,在試點中改進,實現螺旋式提升。

另一方面對4G基站進行升級,搞載波聚合把4G網速提升到1.2Gbps水平。

當5G實現技術突破,解決覆蓋、功耗、成本、應用四大問題之後,再進行大規模建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