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外企肥皂廠一個月,就學會了全套技術?太平洋肥皂廠咋建成的

黨人碑 發佈 2020-06-13T10:26:26+00:00

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嘛事,這是一家標準的英商公司Lever Brothers,也就是利弗兄弟。從光緒年間到解放前,英國人控制了中國肥皂市場,最差的年份,我們國貨自強了,人家也有六成江山。

我們現在用的香皂肥皂,不少都是聯合利華的,「利華「聽起來很像國貨的牌子,「利在中華」?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嘛事,這是一家標準的英商公司Lever Brothers,也就是利弗兄弟。從光緒年間到解放前,英國人控制了中國肥皂市場,最差的年份,我們國貨自強了,人家也有六成江山。



「洋胰子」改變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洗滌習慣,從沿海深入到廣大農村。當時中國人提到的洋玩意,有所謂「五洋」之說,洋油、洋蠟、洋火、洋菸,還有就是洋胰子,也就是肥皂。聯合利華在上海設廠的考慮,不愧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思維:中國不僅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市場,還有眾多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可供利用,又可節省大量運輸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上海租界地區生產,還能免去數量可觀的進口關稅,而最大的好處是能得到領事裁判權的庇護。



說白了,靠著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特權,欺負你中國企業沒商量!但中國人也有中國人的辦法,何況輕工業的門檻並不高,一位叫薛坤明的無錫人,通過關係,打進外企肥皂廠一個月,就學會了全套技術,回去就到武漢,創辦了太平洋肥皂廠。


你能偷師洋人,中國人就能偷師中國人。同和裕的王晏卿發現,河南隔壁湖北突然出現了一家太平洋肥皂廠,外形跟利華的日光皂一樣,洗滌力也好,價格卻比日光皂便宜得多。於是就不再買洋人的肥皂,改買太平洋皂。買的多了,就像我能不能也參觀學習一下,在河南搞一搞?就提出到廠里參觀學習,卻遭到嚴詞拒絕,當然了,大家都偷師,可咋辦?



王晏卿有辦法,在武漢廠門口蹲了十來天,聽工人、工頭、技術員聊天,一來二去發現幾個問題:
太平洋廠工資太低,對工人太苛刻,比現在996狠多了,而且抄主襲要死干全部家都用無錫老鄉,很多人幹得再好,也遭遇了發展瓶頸,於是就挖了幾個工頭和技術員,說你們來河南幫我搞一個廠,你們就是廠長、總工,還給你們股份,年底有分紅,來不來?這一激勵,不單人家來了,而且在太平洋肥皂原料配方的基礎上,研究改進了製作方法,增減幾種原料,產品質量還更好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