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

讀寫吧 發佈 2020-08-06T12:05:19+00:00

今天刷抖音,無意中看到了她的作品,心甚是震撼。看她的作品,你會驚嘆,你會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你會感動。

她叫戲精圓圓。今天刷抖音,無意中看到了她的作品,心甚是震撼。

這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三歲女孩。看她的作品,你會驚嘆,你會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你會感動。

小傢伙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情不自禁地將小傢伙的作品分享到讀寫吧,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能夠欣賞到她的作品。

這小傢伙是多麼可愛,是多麼討人喜歡。也許,每個孩子都很精彩,只是家庭與學校缺少了引導與發現。

我們都習慣了按照已經習慣的方式培養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然,經過十幾年的培養,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你是否對孩子的學習很滿意?為什麼會是這樣子?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了教育。

不知何時,校園變成了競爭的場地。大家都盯著成績。

學校與學校之間存在競爭,這個學校說我們中考全區第一,那個學校則以出了區狀元為榮。一個學校內部,教師與教師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有著排名。一個班級裡面,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排名。大家都在關注著分數與排名。

這些是司空見慣的,仿佛沒有什麼不妥。學校已經不是追求並發展學生的才華與特長,而演變成了灌輸知識相互競爭的場所——教師之間存在競爭,學生之間存在競爭,競爭無處不在。

我有些納悶,現在的學校是這個樣子,在古代,是否也是如此?

我認真的進行了聯想,我想像了孔子授課的情景,聯想到了《論語》中聖人對學生的諄諄教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的先人是真正懂教育的。

我的腦海浮現出了《弟子規》中的文字,我仿佛聽到了孩子童稚的聲音——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變。幾乎每個孩子都要接受今天的學校教育。

每個人自出生後,只要入了小學,便開始接受現代的教育。在學校里,學生將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幾年。那麼,教育會給他留下了什麼?

聰明的,你說說,曾經在學校學習多年的你,教育留給你的究竟是什麼?

近代學校教育有它的功績,但我們也應看到,一些孩子正被或已被慢慢地磨去了稜角,有許多孩子,他們的時間被安排滿了,他每天是忙碌的,很少有時間去想自己喜歡什麼,他每天都在學習,在聽課,在做題,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測試,他以為學習就是這樣的,他甚至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未來要做什麼。有不少的學生,直到高考結束,都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專業;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在班級內,他的考試成績較低,沒人想著去幫助他,甚至有人不誤認為他是不夠努力,而埋怨他,責備他,甚至要承受著來自父母的拳打腳踢。而他還只是孩子呀,他有著自己的閃光點,但周圍的人們盯著呢,我永遠是他的成績,沒人在意他的那些優點,他始終承受著來自家長與學校的壓力……

當然,現在社會充滿競爭,每個孩子都將面臨著中考或高考的選拔。競爭是殘酷的。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競爭中勝出,於是每個孩子自從開始是入了校園,便要開始承受著來自身邊的人們給予他的壓力。有的孩子承受不住,便發生了悲劇,甚至有孩子選擇了自殺。

孩子用生命在抗議,遺憾的是,一個個生命的逝去,帶來的不是反思。有人指責她是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有人把責任推向學校,卻沒有思考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喧鬧過後,很快便淡忘了,一切都在繼續。

原本,教育帶給他的應是成長與溫暖,然而,他卻感受到的是壓力與痛苦。問題究竟出在哪了?

以獲取知識為宗旨的應試教育,讓校園裡充滿了競爭,因為有競爭,就會有排名。因為有排名,就會有歧視與壓力。我們都盼望著這份競爭,讓人充滿鬥志,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孩子,而他們能力興趣各不相同。

你也許沒有感受到,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在糟糕的分數面前,是那麼的無助與難過。這個時候,他需要的不是指責與嘲笑,而是安慰與幫助。但這些,許多家長與老師都忘記了,仿佛這些孩子就應該是天才,就應該考優。這可能嗎?

我是喜歡並同情每個孩子的。在工作中,我不願意分數來衡量他們,我甚至抗拒以分數標準,對他們進行排名。課堂上,我努力地挖掘教材內容,力爭給孩子最美的教育。儘管我講的內容,也許永遠不是考試的重點,但看到孩子閃亮的眼神,我不願辜負他們,我盡我的能力願為他們的人生幸福奠基。

在學校,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我時常提醒自己,要力所能及地給每個孩子鼓勵與欣賞,讓他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善意與愛意。我知道,我只是一位小學教師,我的力量是渺小的,我無法改變目前這種充滿競爭的教育現狀,但面對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我會不時地提醒自己,善待他們,幫助他們,呵護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或者同學歧視他們。我引導學生讀《三字經》,讀《論語》,讀《大學》,讀《弟子規》,我去邀請孫老師去班級內講解《弟子規》,我建議家長聽取孫老師主講的周末公益課《弟子規》,每次開課前,我會反覆提醒家長,別錯過。我始終堅信,這才是最好的教材。我看到,有些家長是不以為意的,我會焦慮,但我會告訴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一切隨緣,能幫助一個是一個。

有的時候,我會想,有沒有一種教育,能夠讓每個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命的美好。

如果能有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多麼幸運!如果沒有,我願意自己還有天下的老師們,都能夠體驗到孩子承受的壓力,多一份善意與慈愛,給孩子一份由衷的讚美與欣賞。不要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傷害,莫給那個特別的他貼上差生的標鑒,哪怕他可能成績很糟糕,即使無意之中,也不好。

每個孩子來到地球,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他們的天賦不同,興趣不一,他們的家庭環境也有差異。教育應該尊重這些差異,給每個學生帶去幸福,教育應該發展每個孩子的天賦,讓他們自信陽光。教育,至少不要帶給他痛苦,甚至是傷害!

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的教育有些時候過於追求一致,以至於泯滅了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