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布被判有罪,從巫統執政惰性視角看馬來西亞政局腐敗問題

海國圖智研究院 發佈 2020-08-06T10:13:31+00:00

由於不注重自身執政能力的提升,政策調適能力、自我凈化能力以及精英整合能力的缺失,是導致長期執政的巫統最終丟失政權的重要因素。

摘要:

政治腐敗一直是馬來西亞政局飽受詬病的地方。前總理納吉布的「一馬公司醜聞」貪腐事件更加讓民眾失去信心。納吉布曾是巫統的主席,他的貪腐反映了巫統內部更深層次的政治惰性問題。由於不注重自身執政能力的提升,政策調適能力、自我凈化能力以及精英整合能力的缺失,是導致長期執政的巫統最終丟失政權的重要因素。

「一馬公司醜聞(1MDB)」及馬來西亞政局腐敗問題淺析

2020年7月28日,馬來西亞吉隆坡高等法院就前總理納吉布涉SRC國際案宣布判決,納吉布被控的背信、洗錢、濫權等罪名成立,判處監禁12年和罰款2.1億林吉特(約3.4億人民幣)。SRC國際是納吉布於2009至2018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期間設立的國家投資基金「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基金(1MDB)」前子公司。納吉布被控在2009年至2018年擔任總理期間,從國有1MDB基金貪污挪用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其中有約合840萬歐元的資金用於購買私人豪華住宅和藝術品。

「一馬基金」於納吉布2009年上任後成立,成立這一基金的初衷是要把馬來西亞發展成為地區金融中心。但在2015年,「一馬基金」由於未能按時償還欠下銀行及債券持有人的大約110億美元款項,立即引起馬來西亞各方的關注。隨即,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遭反對黨指控,涉嫌將馬來西亞政府管轄的一馬公司資金轉入他的個人銀行戶口,涉及金額超過26.7億林吉特(近7億美元)。

儘管納吉布拒不認罪,並聲明將上訴,但他的言辭並沒有多少信服力。事實上,巫統在長期執政過程中暴露的諸多腐敗、貪權、不作為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民眾的不滿。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清廉指數排名,馬來西亞已從2003年的30名跌落到世界62位(總共180個國家)。

針對日益明顯的腐敗問題,馬來西亞政府也在做出努力。在納吉布任職期間,馬來西亞審計署審計長報告由先前一年發布一次改為一年3次,以讓政府變得更透明。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先前已推行「廉潔官員計劃」,即由反貪污委員會派官員到政府部門或國企機構中擔任廉潔官員,對派駐機構進行監督。然而,民眾對反腐力度及效果的感受並不十分明顯。馬來西亞反對黨聯盟成員、民主行動黨領導人林吉祥說,民眾對反腐行動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是,反腐20多年來,沒有「大老虎」或「大鯊魚」被打掉,一些腐敗大案涉及的人物沒有被繩之以法。馬哈蒂爾也在關於反腐敗的方法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對腐敗人員適用死刑,而馬來西亞僅僅對他們判處監禁,此外,人口眾多、種族多元化、經濟成就等因素,都會對反腐敗產生重大的影響。

巫統執政惰性視角分析

巫統 (UMNO) 是馬來西亞「馬來民族全國統一機構」的簡稱,成立於1946年。自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至2018年,巫統一直執掌著馬來西亞政權,而巫統領袖則長期擔任馬來西亞總理。在2018年第十四屆大選中,巫統所主導的國民陣線僅獲得222個國會議席中的79席,被馬哈蒂爾和安瓦爾領導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打敗,最終失去了61年的執政地位。

納吉布的腐敗及執政失誤,以及巫統內部長期存在的腐敗問題則是導致巫統及國民陣線丟失政權的原因。納吉布任期內政策失誤造成生活成本飆升,商品和服務稅以及牽涉「一馬發展公司」(1MDB)腐敗,直接拖累了執政黨巫統在大選中的表現。而巫統之所以會面臨如此嚴峻的內部問題,可以通過執政惰性的視角來分析。

所謂的執政惰性,是指一個政黨在長期執掌國家政權的過程當中,逐步喪失自我調適、自我革新、自我建設的動力,逐漸失去對外部危機的感知能力、公共政策的調適能力、黨內腐敗的自愈能力以及根植社會的組織能力,進而導致精英分裂、組織解體、認同流失,並最終喪失執政權力。執政惰性可以從三方面得到解釋:其一,一黨體制下的執政黨缺乏有效的外部競爭,執政危機意識逐步淡薄;其二,一黨體制下的執政黨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容易滋生政治腐敗;其三,一黨體制下的執政黨固化政治錄用通道,更需要拓寬政治精英選拔和培養渠道。政策調適能力、自我凈化能力以及精英整合能力的缺失,是導致長期執政的巫統最終丟失政權的重要因素。

自2008年大選開始,巫統及其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即面臨著反對黨強有力的挑戰,本該立足現實進行執政策略的重大調整,以應對危機。然而,巫統仍然沿用競選老套路,試圖通過調整選區劃分來瓦解反對黨的支持力量,向以馬來人為主體的公務員派發現金等方式延續競選優勢。此外,巫統的貪腐醜聞不斷透支其執政資本,主要領導人私吞公帑,巫統黨內的政治選舉也充斥著 「金錢政治」。巫統面臨的另一困境則是肆意而行的內部鬥爭。由於缺乏制度的約束,個體化的意志極易通過制度化的基礎權力加以實現,以此來控制反對派的力量。在馬哈蒂爾任職期間,巫統總共發生四次內部分裂,且每次分裂都發生在現任及繼任的巫統領袖之間。高層的爭鬥不僅嚴重削減了執政黨組織的領導力和整合性,導致政黨分裂與精英出走、變節,還給反對黨增加實力製造了機會。

因此,在一黨執政情境下,巫統應十分注重自身建設問題,強化執政危機意識,持續提升政策調適、自我凈化和精英整合能力建設,並把長期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


參考文獻:

[1]馬來西亞:消除腐敗要靠政府和公眾的集體努力——要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15). Retrieved 31 July 2020, from http://www.ccdi.gov.cn/yaowen/201501/t20150118_134588.html.

[2] 德國之聲 (2020).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被判有罪獲刑12年 | DW | 28.07.2020. Retrieved 31July 2020, from https://www.dw.com/zh/a-54349509.

[3] 陳家喜,劉王裔.馬來西亞巫統的執政危機及其根源分析[J].領導科學,2013(19):54-56.

[4] 陳家喜,滕俊飛.比較視域中的馬來西亞政黨體制轉型:執政惰性的理論視角[J].河南社會科學,2020,28(01):32-42.


本文作者:林麗

研究興趣:可持續發展與社會治理、中非合作、法國國別研究。

本文摘自《東南亞觀察》第四十二期

《東南亞觀察》是海國圖智研究院獨家推的深度報告,聚焦東南亞區域一體化進程,重點國家政治經濟動態,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等內容,為中國與東南亞的讀者提供科學、客觀、理性的時事解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