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與德國慕尼黑有什麼淵源?順便看慕尼黑航拍圖

地圖帝 發佈 2020-08-06T02:44:05+00:00

中午十二點,市長就會打開第一桶啤酒,宣布啤酒節的開始,成千上萬人,不論你是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還是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都可以在這裡暢飲,甚至拿著啤酒杯走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

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河畔,矗立著一座全歐洲最繁華和現代化的城市慕尼黑,然而又兼具傳統的古樸之美,甚至有人叫她:「百萬人的村莊」。

在詩人、作家和歷史研究者眼中,這裡更是西北歐歷史與文化的勝地,也是「世界啤酒之都」。

每年9月倒數第二個周六,無數人會來到這個城市的廣場。中午十二點,市長就會打開第一桶啤酒,宣布啤酒節的開始,成千上萬人,不論你是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還是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都可以在這裡暢飲,甚至拿著啤酒杯走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而這樣的節日(本名十月節,但一般人們都稱之為啤酒節),將整整持續十六天,直到十月的第一個周日,方告結束。

圖-航拍慕尼黑

一切皆有緣由。1810年,即大清國的嘉慶十五年,在歐洲內陸的此處,正在舉辦的是巴伐利亞皇太子的婚禮。為了表示祝賀,德國人從十月十二日一直熱鬧到了十七日,在後來數年中,這種慶祝活動幾乎成了常規,時間則轉換到九月十月間,因為此時天氣狀況恰是喝啤酒的最佳時節,訪客們即便是在夜晚的廣場、花園中和大街上遊樂,也不會覺得寒冷。

在中世紀,大約8世紀與東方大唐相對應的年代,慕尼黑尚無城市。到1175年宋金南北對立的年代,慕尼黑便獲得了城市身份,建立起了要塞,刀與劍,盾牌與戰馬。

數十年後的1255年,慕尼黑更成為上巴伐利亞公國都城,城市規模愈加宏大。尤其是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居然搖身一變,加冕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慕尼黑便從一個公國的都邑,上升成為中世紀歐洲第一大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帝都,擴建城垣,擴大規模,更是應該做的。

所以,當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到來之際,慕尼黑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了德國文藝復興藝術的中心,以及德國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保守實力在此集結。

城市建設在歷代巴伐利亞國王的重視之下迅速開展起來,整條街道得到大規模地拓寬修建,人口則迅速恢復,在19世紀達到了五十萬人。

圖-德國慕尼黑

順便說一句,這裡也是茜茜公主的故鄉,她的正式身份,除了奧地利的皇后之外,還是巴伐利亞的伊莉莎白女公爵。她曾居住在遠離宮廷禮儀束縛的波森霍芬城堡 ,甚至逃課前往慕尼黑的鄉間騎馬 。而此後她與整個奧匈皇室所發生的對立,某種程度而言,恐怕也正是慕尼黑與維也納的不同所在。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次讓這座城市陷入絕望。

1913年,一個叫做阿道夫希特勒的奧地利人,曾短暫在此停留,他試圖在此出售他的畫,如果無人問津,則也會去幹些掃雪、扛行李的活換取收入。隨後希特勒受到德國陸軍部的指令,前往調查一個叫做「德國工人黨」的組織。也就是在這座城市的小酒吧里,他發表了自己第一次政治性言論。

圖-航拍德國慕尼黑

是的,從這一刻起,原本潦倒極不得志的希特勒,忽然成為了大眾的寵兒,他在群眾集會上施展演說才能,並迅速吸引到大批追隨者,募集到了大量經費資助。隨後便效仿墨索里尼「向羅馬進軍」的榜樣,在1923年發動了啤酒館暴動。

那一晚,希特勒跳上一張椅子,對著天花板開了一槍,然後跳下來走向講台宣稱:「全國革命已經開始了。」

在那個年代,慕尼黑曾被納粹視為自己的發祥地,總部就設在這裡而非柏林。1938年的德意英法四國協定也在此簽署。

隨後是盟軍的71次空襲,四分之一的建築被炸毀,幾乎讓人產生一種慕尼黑已然不復存在的感覺。當戰爭結束之後,慕尼黑迅速獲得重建,1972年還成為了奧運會的舉辦之地。

話又得說回來,希特勒當年鬧事的那家啤酒館,還真不是一家普通的酒館子。她坐落在慕尼黑市最繁華、時尚的中央大街盡頭,清一色的木質結構,隨處可見的雕刻和畫像,確實頗有些淵源。1589年,當時的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為滿足宮廷及內侍人員的啤酒飲用需要,興建了這座啤酒釀造作坊。

圖-拜仁慕尼黑訓練場

直到今天,尤其是啤酒節之際,這裡都會人頭攢動,出現一座難求的盛況。

關鍵字: